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3:39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22:16
蜂蜜结晶是蜂蜜的一种自然现象,结晶的蜂蜜能够食用。
结晶的原因:
蜂蜜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糖份约占总物质80%,其中果糖和葡萄糖过饱和溶液占总糖量85-95%,蔗糖占5%左右。由于葡萄糖具有容易结晶的特性,因此分离出来的蜂蜜,在较低的温度下(0-14度)放置一段时间,葡萄糖就会逐渐结晶,所以蜂蜜结晶实际上是蜂蜜中葡萄糖引起的。
这主要取决于蜂蜜中葡萄糖和果糖(不易结晶)之间的比例,即葡萄糖占还原糖的百分比例。一般来说,当葡萄糖与果糖含量相等 1:1 结晶缓慢。
当比例为 1:2 时,不出现结晶;当比例为1:0.9时,即葡萄糖含量高于果糖含量时,温度适宜时结晶就很快现。如槐花蜜葡萄糖与果糖的比例约为 2:3 就不容易结晶;油菜蜜约为18:17 结晶的速度则很快。
扩展资料:
影响蜂蜜结晶的因素有如下几种:
1、气温、湿度:
蜂蜜在气温降低,存放温度在8-15℃,湿度改变时最容易结晶。温度高时则不易结晶,温度降到一定程度因分子结构稳定,则结晶速度又减慢。
2、蜜种,浓度:
蜂蜜因蜜种的不同或采集地区的不同,结晶的快慢,状态(整瓶,半瓶结晶,结晶体细腻或粗糙)也都不同,高浓度蜂蜜含水分少结晶体粘稠质地较硬。
3、容器:
当容器内有前次蜂蜜残留时(术语叫晶种),蜂蜜中的结晶分子易促进结晶;而真空包装的蜂蜜因性状相对稳定不易出现结晶现象。
4、浓缩温度与时间:
真空脱水时间过长会明显增加蜂蜜中葡萄糖的过饱和度,使蜂蜜更容易结晶。脱水温度过低会造成蜂蜜中原有的葡萄糖结晶核去除不完全,加速储存期蜂蜜的结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蜂蜜结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结晶蜂蜜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23:34
由于蜂蜜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和果糖,而葡萄糖在一定条件很容易结晶,但果糖则不会结晶。若蜂蜜中葡萄糖含量多则结晶迅速,若蜂蜜中果糖含量高则不易结晶。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8 01:09
前几天和朋友一起聊天,聊到了我养的蜜蜂,也聊到了蜂蜜,他们都认为好蜂蜜是不结晶的.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好的天然蜂蜜在低温条件下放置是会结晶的.我业余养蜂已有多年的历史.从养蜂开始,每一次淋蜜我都留下一小瓶样品,有些样品被一些实在朋友抢走了,特别是槐花蜜样品没有一次能留住,因为我的朋友们也只相信那样品才是真正的纯蜜.好的天然蜂蜜,当年就会结晶,成熟度越高结晶越早(一般都是在秋后天冷了结晶).不同的蜂蜜结晶后的性状是不同的.同一种蜂蜜在不同的年份其物理性状也会不一样,这是因为每一年的气候条件不同,野外花开的种类和多少也会不同,往往某种含量较少的花蜜成分在蜂蜜的物理性状上起到重要的作用.蜂蜜的结晶需要一个过程,刚开始结晶时蜂蜜变得浑浊,蜜面上方的容器壁上会有微小的结晶颗粒.浑浊物下沉而使蜂蜜变得好像是分层了.这时候的蜂蜜是最难看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是假蜜.再过一段时间蜂蜜就会全部结晶,上下一样了.另外,在网上和其它地方有一种槐花蜜不结晶的错误说法.应该说槐花蜜是最不易结晶的蜂蜜.当槐花蜜的波美度不是太高时槐花蜜不结晶,常年保持油脂液体的性状.如果提高槐花蜜的质量加深槐花蜜的酿造程度,增加它的波美度,它将和其它蜂蜜一样也会早早结晶.可以这样说,不结晶的槐花蜜绝对不算是好槐花蜜.所以说,蜂蜜结晶多半是因为温度低或者浓度高,没有质的变化,是可以继续喝的。中国地大物博,蜜源植物众多,蜂蜜来自不同的蜜源,因而其所含的成分各异,一般而论含葡萄糖成份比例高的就容易结晶,反之则不易结晶。同时蜂蜜结晶又与四季温差有关,秋冬季容易结晶,炎热天又溶解。我国养蜂场主要还停留在生产不成熟蜜(属称低度蜜,含水份在23%以上即40度以下的蜜)的价段,这种低度不成熟蜜虽然价格低但产量高,厂家也乐于收购这种低价蜜,但很快会发酵,只能通过经机械加工浓缩水份,蜂蜜脱水加工目前多以加热蒸发工艺为主,加热对蜂蜜原有的营养及口味有极大的影响,包括结晶核的去除使之不易结晶,这种蜜口感极差,有股糊味,稠度很高,没有香气,色泽几乎一样呈深色,且各种花源的蜜品种风味没有多大的区别。而天然成熟的蜂蜜各种花源的单花蜜品其色、香、味是完全不同的,风味独特不会雷同,而且在冬季绝大多数的蜜种都会结晶,其营养价值更是加工浓缩蜜无法比拟的,这就是天然成熟蜜与加工浓缩蜜的不同之处。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8 03:33
结晶蜂蜜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