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01 20: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7 07:52
广汽AION Y在今年上半年刚刚发布,厂家对车型定义是紧凑级SUV,但是事实上这车整体上无论是造型还是实际的尺寸,都更像一个跨界车。
AION Y是基于 GEP(GAC Electric Platform) 2.0平台打造的一款纯电动车型,GEP平台是广汽针对新能源车型开发的一个技术平台,目的主要还是通过模块化设计的理念来增加衍生车型的便利性,并且通过大量的通用零部件来降低制造成本,与传统燃油 汽车 不同,纯电车型平台在设计的时候就将动力电池壳体作为车身结构件,在加强车身强度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降低车辆的整备质量,GEP2.0平台本身可以涵盖A0-C级车型的设计要求,电池模组和悬挂系统也实现了模块化的要求。可以依据车辆需求搭配扭力梁或者多连杆的后悬挂系统,AION Y作为*车型,考虑到车内空间和底盘布置空间要求,选择的是扭力梁的后悬挂。
纯电平台有个好处,无论是不是需要四驱,都不需要预留传动轴的*通道,因此车内地板可以做到纯平,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对后排的乘坐舒适性提升非常明显。
广汽AION Y作为车型家族中的紧凑级车型,4.4米左右的车长并不突出,但是得益于纯电动的方案,轴距达到了2750,因此在车内空间表现上的确是达到甚至超过了传统紧凑级车型的表现。
AION Y配置了3个不同电量的版本,一共7款不同配置的车型,60,70,80三个版本分别使用了55.5kWh,63.98kWh,76.8kWh的电池,在广汽的宣传中,AION Y是首款采用了弹匣电池的车型,其中,60,70两个版本的车型使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而80版本的车型使用的是三元锂电池。
之所以这样配置,主要还是从成本和工程两方面来考虑,因为磷酸铁锂电池本身在能量密度上存在着不足,因此需要更多的空间来布置,对于80长续航的版本,很有可能按照目前广汽的弹匣电池布局,在AION Y这样较小的车身模块中无法达到所需的电量要求。
讲到弹匣电池,就不得不提针刺试验,作为消费者,技术宣传可能很难让消费者直观看到效果,因此广汽直接安排了一次针刺试验,来展示新电池包的安全新能。
而电池安全,消费者担心最多的就是自燃情况了,三元锂电池本身由于耐热新能不佳,化学性质又不稳定,因此很容易在电池单体在短路或破损引起自燃后引发连锁反应,导致电池组整体因热失控而燃烧,往往会因为一个小的失火点造成周围电池的自燃和爆炸。因此各个厂家在电池安全上也是各显神通,前有比亚迪用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进行对比,通过化学性质碾压,还有宁德时代的超强电池壳,导致针刺不进的测试结果,终究都没有在根源上解决三元锂电池的热失控问题。
那么广汽做到了吗?今年3月和5月,广汽分别公布了三元锂弹匣电池和磷酸铁锂弹匣电池的针刺试验结果,从公布的结果来看,电池包在针刺破坏后的确没有看到明火和爆照,但是出现了冒烟和高温的现象,冒烟直接通过肉眼可见,高温通过内置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最高温度达到686.7 ,电池包壳体也出现了高温变形的情况。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被刺破的电芯还是不出所料地发生了热失控的现象,也就是被刺破的电池单体还是自燃了,这是三元锂电池本身在现阶段无法克服的特性,但是相对于过去比较常见的连环反应,参加测试的电池包的确没有让热失控在整包电池中扩散,而是控制在了较小的范围内。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弹匣电池对于三元锂电池的安全性还是有着非常的积极意义的。
广汽这一次主导的弹匣电池采用的电芯是来自于业内比较知名的中航锂电和宁德时代,在电芯本身的材料和工艺上采用了相对进化的技术,包括对电池材质和电解液成分进行了调制,但是这应该是属于供应链的技术提升,其他厂家只要采购同类电芯就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并且对耐热提高30%的进步虽然有一定的进步,但是相对来说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三元锂电池电芯的安全性对于电芯产生600多度的高温,200多度耐热的三元锂电池得提高300%以上才有可能达到耐热要求,从现阶段的技术来看是不现实的。
因此广汽另辟蹊径,既然无法避免热失控,那就把热失控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降低电池连锁反应的可能性。从这一点上来说,广汽做到了,首先是通过冷却系统和电池监测系统,通过高频率的电池工作状态采样实时监测电池的状况,一旦发现电池中有温度过高引发危险的迹象,就通过高效率的冷却系统对电池进行降温,从而避免电池工作温度过高发生的自燃。
而当电池发生破损或内部短路不可避免要自燃的时候,弹匣电池包通过隔热材料和耐高温的课题,用强大的隔断能力阻断热失控的蔓延,从而提高电池整包安全性。
从这一点上来说,广汽成功了,AION Y的电池包安全性应该也是经得起考验的,至少从目前的试验结果来看,客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不用过于担心起火爆炸的问题了,但是真正的电池安全,还需要行业整体的进步与 科技 的发展。
除了电池安全,AION Y在参数上表现还是不错的,对于消费者选购来说,我们看一下目前市场上同类型的车型在参数配置上的差别。
现价段10到15万最畅销的两箱电动车应该就是AION Y和欧拉好猫了,比亚迪在8月14日刚刚发布了海豚加入这一市场的竞争,价格是预售价作为参考,按照惯例应该后期还会有一定的降低,我们可以先用来做一定的参考。
从参数中我们可以看到,AION Y的车身尺寸是最大的,所以空间上面应该会有不错的表现,但是从动力参数来看,起步70kW的动力着实有点小尴尬,但是在11.59万起步的70版本上,同样225N·m的扭矩,功率就可以达到135kW,按照正常的选择来看,应该是选用了不同的驱动总成,可能是扭矩参数标注错误,但是如果扭矩没有问题的话,那么有可能广汽在同一款总成上对低配的动力作出了*,从而拉开配置级差。欧拉动力参数上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因为电池容量的关系,续航里程略少了10公里但是相差不大。而海豚得益于最小的车身,和最弱的动力表现,仅用44.9度电就达成了405的续航,后期价格应该还会有明显下调,否则明显竞争不足。而合资品牌同级别卖得比较好的微蓝6,入门价格高了将近5万块的情况下,除了动力在各方面并没有太大优势,当然,品牌影响力也是综合考虑的因素,因此别克微蓝6卖得还不错。
广汽AION Y的动力系统是标准的三合一驱动模块,供应商是日本电产(尼德科)旗下的广州尼德科,尼德科是一家电机供应商,生产的电机覆盖了小微一直到大型各个方面,像车窗电机这样的小型电动机产品市场占有率还不错,叫得上名的知名整车品牌如宝马,奔驰,大众,通用,本田等品牌都有采用,车载电驱动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在乘用车领域装机量并不大,之前主要在大型工程机械,商用车辆上比较多见。广汽从18年推出AION S的时候就采用的是尼德科的电驱动系统。
AION Y动力系统的技术水平其实也是行业平均水平,并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水冷模块和轻量化三合一也是目前主流电驱动的标准配置。而且从能耗指标来看13.8kWh/100km的能耗同级别中也不算低,和竞争对手也没有明显的差距。
受制于较低的售价和成本压力,AION Y只在顶配车型上配备了 ADiGO 2.0 智能 辅助驾驶系统,搭载了地平线的征程2芯片,基于地平线自研 BPU( Brain Processing Unit )架构,征程芯片可以帮助车辆实现高性能的视觉感知 。作为国内目前商用化比较成功的自动驾驶芯片供应,地平线已经和多家品牌有相关合作,截止上海车展,广汽 GS4 Plus,长安UNI-T,UNI-K,奇瑞蚂蚁,智己 汽车 ,东风岚图FREE江淮思皓QX,上汽大通MAXUS MIFA都已经或者宣布要搭载同款芯片。应该算是落地比较好的商业化自动驾驶芯片。当然,地平线的征程芯片已经发布到征程5了,作为第二代的芯片,在智能化运算能力上还是比较有限的。
虽然相较于满足L3或者L4级自动驾驶目前业界认为需要500-100TOPS的算力,这款芯片看起来好像并不出色,但是完成L2级的驾驶辅助功能还是绰绰有余的。目前基于地平线的方案,AION Y在13.86万的70 科技 活力版和14.86万的80悦享 科技 版上装备了 TJA/ICA/ACC/AEB/FCW/LKA/LDW的功能,实现了L2级的辅助驾驶。
相比对手车型来说,AION Y的智能驾驶技术入门门槛并不低,仅在两个配置的顶配车型上装备,因此想要体验的朋友不得不多花一点钱了。
另外AION Y还可以实现比较方便的自动泊车功能,其中一键泊车功能可以在车外操作车辆泊车和驶出车位,超视距记忆泊车系统(HAVP)可以让车辆实现150m的长距离记忆泊车,一键跨层找到预设的泊位,并且还可以接受其他车辆的推送记忆信息,可玩性很高,可惜的是这两个功能分别需要12400和19800的选装价格,全系不标配,相比较车架而言,实在是有点下不了手。
AION Y的这套智能驾驶系统除了常规的驾驶辅助功能外,在车载智能技术上还是比较有想法的。全系标配了14.6英寸的大屏在同级车型中应该是碾压级别的优势了,语音控制系统也是全系标配。但是一些比较有特色的配置比如可以进行疲劳监测,还可以通过驾驶员不同的表情来调整音乐种类的情绪姿态识别系统,无感蓝牙钥匙系统等,还是只有高配车型才有配备,低配车型不能选装。这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户体验智能功能的门槛,对于主要客户群是年轻人的AION Y来说,其实并不是非常理想的一个策略。
当然作为一辆家庭代步通勤车,AION Y无论在空间,动力,还是续航里程上都达到了比较不错的水准。纯机械实力还是不错的,但是智能化功能需要付出的代价高了一点,大多数的客户还是体会不到智能 汽车 的生活,相信随着市场反馈和智能技术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后期车型会越来越普及智能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