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卷21解蔽篇诗解6真心不贰君子正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01 03:4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5 21:28
《荀子》卷21解蔽篇诗解6真心不贰君子正治
题文诗:
心者形君,神明之主,出其令而,无所受令.
自禁自使,自夺自取,自行自止.故口可劫,
而使默云;形可劫而,使之屈申;心不可劫,
而使易意.是之则受,非之则辞.故曰心容,
其择无禁,意必自现,其物杂博,其情之至,
专一不贰.诗经有云:采采卷耳,不盈倾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倾筐易满,卷耳易得,
然而不可,以贰周行.心枝无知,倾则不精,
贰则疑惑.君子执一,执一真心,真心不二,
以赞稽之,万物兼知.身尽其故,类不可两,
真情智者,择一而壹.农精于田,不为田师;
贾精于市,不为市师;工精于器,不为器师.
有人者也,不能三技,可治三官.精于道者,
非精于物;精于物者,所以物物;精于道者,
兼物而物.君子至义,故壹于道,以赞稽物.
壹道则正,赞稽则察;正志行察,则官万物.
【原文】
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自禁也,自使也,自夺也,自取也;自行也,自止也。故口可劫而使墨云<1>,形可劫而使诎申,心不可劫而使易意,是之则受,非之则辞。故曰:心容,其择也无禁,必自见<2>,其物也杂博,其情之至也不贰<3>。诗云<4>:“采采卷耳<5>,不盈倾筐<6>。嗟我怀人,寘彼周行<7>。”倾筐易满也,卷耳易得也,然而不可以贰周行。故曰:心枝则无知,倾则不精,贰则疑惑。以赞稽之<8>,万物可兼知也。身尽其故则美,类不可两也<>,故知者择一而壹焉。
〔注释〕 <1>墨:通“默”。 <2>自见:自己只看见自己,自以为是,自作主张。即上文所说的“是之则受,非之则辞”。 <3>情:通“精”,精心,专诚,纯一。 其物也杂博,其情之至也不贰:即第二十一篇所说的“心夫尝不两也,然而有所谓一”。 <4>引诗见《诗·周南·卷耳》。 <5>卷耳:又名“苍耳”、“苓耳”、“葈耳”,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青白色,嫩苗可作蔬菜食用。果实呈枣核形,名“苍耳子”,可作药用。 <6>顷筐:后部高前端低、类以畚箕的斜口筐,这种竹筐浅而易满。不盈顷筐:指 其心不在于采摘,因而老装不满这小筐。 <7>寘:同“置”,放。 周行:大路。寘彼周行:指无心采摘卷耳而把筐子放在路上不采了。 <8>以赞稽之,之前貌似应该加上-(君子)壹于道。<9>类:法,指认识万物的法度原则。 类不可两:即第二十一篇所说的“天下无二道”。
〔译文〕
心是身体的主宰,是精神的主管;它发号施令而不从什么地方接受命令;它自己*自己,自己驱使自己;它自己决定抛弃什么,自己决定接受什么;它自己行动,自己停止。所以,嘴巴可以强迫它沉默或说话,身体可以强迫它弯屈或伸直,心不可以强迫它改变意志,它认为什么对就接受,认为什么错就拒绝。所以说:心采纳外界事物的时候,它的选择是不受什么*的,而一定根据自己的见解;它认识的事物虽然繁杂而广泛,但它的精诚到来时是不会三心二意的。《诗》云:“采呀采呀采卷耳,老装不满斜口筐。唉我怀念心上人,把筐放在大路上。”斜口筐是容易装满的,卷耳是容易采到的,但是不可以三心二意地呆在大路上。所以说:思想分散就不会有知识,思想偏斜就不会精当,思想不专一就会疑惑。如果拿专心一致的态度来辅*察,那么万事万物就可以全部被了解了。亲自透彻地了解万事万物的所以然,那就完美了。认识事物的准则不可能有对立的两种,所以明智的人选择一种而专心于它。
【原文】
农精于田而不可以为田师,贾精于市而不可以为市师<1>,工精于器而不可以为器师。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三官。曰:精于道者也,非精于物者也。精于物者以物物<2>,精于道者兼物物。故君子壹于道,而以赞稽物。壹于道则正,以赞稽物则察;以正志行察论<3>,则万物官矣<4>。
〔注释〕 <1>市师:《集解》作“贾师”,据宋浙本改。 <2>精于物者:指农民、商人、工人之类。 以:能(参见《古书虚字集释》)。第二个“物”字用作动词,是支配的意思。 <3>行:为,治。 <4>官:任用,引申为利用。 〔译文〕 农民精于种田,却不能以此做管理农业的官吏;商人精于买卖,却不能以此做管理市场的官吏;工人精于制造器物,却不能以此做管理器具制造的官吏。有些人,不会这三种技术,却可以让他们来管理这三种职业。所以说:有精于道的人,有精于具体事物的人。精于具体事物的人只能支配这种具体事物,精于道的人则能够全面地支配各种事物。所以君子专心于道而用它来帮助自己考察万物。专心于道就能正确无误,用它来帮助自己考察万物就能看得非常清楚;用正确的思想去处理非常清楚的调查结论,那么万物就能被利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