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0:02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5 16:03
因为孔子的身份是儒家,也就是蚩尤领导的九黎部落被战败产生的奴隶后裔(上古称之为“民”,就是一般会被琢瞎一只眼的奴隶及其后裔)转化而成的“新国人”,而不是炎黄联盟领导的百姓贵族战胜后产生的奴隶主后裔,即所谓“老国人”的道家。
何为“儒”?
就是“根据需要而(从民众中)选拔产生出的“德高望重”的(新国)人”。
何为“道”?
就是“人类族群行进过程中为首之(老国)人”的意思。
孔子闻达于天下,是因为他“德行出众”,也就是一个优秀的奴隶后裔的“新国人”。
什么是“德”?
在上古,“德”是一种选拔“民”成为“人”的一种登山活动,登山达到一定高度的“民”(奴隶)证明他的身体素质好,头脑反应快,就可以把名字载入荣誉板,免除被琢瞎一只眼的明确奴隶身份的刑罚,这就是周公旦提倡的“明德慎罚”,就是“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这也是商王朝在东夷西岐两线作战失去“民心”,王朝覆灭,而周王朝面对殷商及东夷的反叛,其统治却可以存在800年的根本原因。
人们往往以后世的眼光觉得儒家都是“文弱书生”,其实孔子却是身材伟岸的奇男子,因为他们都是身体素质好的“儒”家后裔,基因已经进行了一轮选拔,由于头脑反应快,成为了“文儒”的代表(“武儒”的代表后来形成了墨家),而成为了“儒家”领袖。
什么是儒教?
就是周王朝周公旦创立的就居于奴隶地位的“民”及其后裔系统选拔为“人”的宗教体系,其祭司阶层属于道家,管理阶层属于儒家,执行阶层则属于广大的“新国人”。
对于没有系统选拔或者存在隐患的齐鲁,由姜子牙分封齐国为代表进行震慑,调教好的“德人”及其后裔,则被送入震慑殷商后裔的宋国(宗室为殷商王室,主体统治群体为儒家后裔)及卫国(宗室为周王朝派驻,主体为商人后裔)。
所以,老子的《道德经》其实不仅是道家的依规(《道经》),也是儒家的总论(《德经》),也是说后世认为老子是孔子儒学老师的根本原因。
在《德经》总论的核心就是“上德不德”,前面一个“德”就是指的“德人”,也就是“儒”,就是“最高尚的“德人”(大儒)并不提倡具有多好的“德行”,(而是要接受道家国人的领导和指挥)”的意思。
这与《道经》的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的第一个“道”指的是“道人”是一个意思,所谓“位于人类族群领导地位的“道人”(道士、方士、术士),他们可以说出来(第二个道是动词)的道理和规律(第三个道是其含义引申出来的名词),都不是根本性、常态化的道理和规律”。
周王朝的天子及诸侯国国君,其实骨子里面对儒家都是存在有防范之心的,不会轻易让他们掌权,有些“欺生”,所以孔子不被重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5 16:03
因为孔子当时受到了社会制度的影响。因为出生平凡,他没有能够做官的途径。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5 16:04
因为孔子主张仁和礼,他提倡的是王道,而在春秋战国时期,诸王争霸,霸道更容易得到重用。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5 16:04
因为孔子身处战国时代,当时礼崩乐坏,儒家的中庸思想不适合那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