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04 15:14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08 06:19
周五,我们各个班的班长和大队委员还有老师去了黄道婆馆缅怀黄道婆。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这样一个歌谣吧: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这首歌谣从古至今一直都流传着,我们听了黄婆婆的故事以后心生感慨,没想到黄婆婆的经历那么惨,还为纺织业做出了那么大的贡献。我们应该向黄婆婆学习这种不畏艰苦,就算累得精疲力竭也要挤出时间来学习纺织技术。我们应该是就算累得精疲力竭也要挤出时间来学习,来温故知新。她不惧风险,海南拜师,她传艺创新,造福于民。解放后,党和*组织人力,为黄道婆重新修墓立碑,栽植青松翠柏,表彰这位女纺织技术革新家、科学家的科学功绩,寄托人民的长远哀思和深切怀念。黄道婆的奋斗精神,将永远鼓舞人们向科学的高峰攀登! 清明节扫墓大家都知道,但是大家有想起这些为大家做出无比大的奉献的先烈们吗?去了黄道婆馆才发现原来,被人们遗忘的勇士有很多,为什么人们只记得那些很有名很有名的*、雷锋、董存瑞等等,那么那些为人们无私奉献,的人呢?难道,我们就把他们忘记了吗?在去年的512大地震中,四川伤亡惨重,在这些死去的人中,用很多值得我们记住的人,那我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呢?那些为了救人,英勇牺牲的人们,我们记住了么?我们为黄婆婆献上了白花,为她默哀。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08 06:20
天早上通过大街,看见一群学生擎着个大花圈,前面吹着号子,后面跟着老师,猛然间想起,今天是清明节。无疑,这些学生是跟嘉康杰烈士扫墓的,而且每年都有部分学校组织学生为英雄的先辈们扫墓。我们小的时候,学校常常组织的是为司马光和在解放运城牺牲的两个烈士扫墓,那个时候的司马光墓,荒芜,凄凉,远没有现在的气派和吵闹,更没有远道而来的人为他时时祭扫,这大概就是他的不朽罢。
今天我是来重新写扫墓的。那个时候,老师在大家扫墓归来,都会布置这么一篇《扫墓》的作文,作文里的话也几乎千篇一律:我们的红旗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新时代,一定要发扬*先辈的光荣传统,把无产阶级*进行到底。我觉得那时候每当我写到这里,都会激动地暗暗发誓:一定要做一个将来有用的人。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扫墓归来写什么,而每当问的时候,往往会说我吃了苹果,我喝了饮料,鸡蛋面包给扔了,心里往往不是滋味。我认为,我们现在仍然要看重这种形式,而且绝对不能丢掉这种形式,每当新的生命茁壮成长的时候,我们要让他们记住我们的历史,不能忘记我们民族的自豪感和耻辱感,一个不知道自己历史的民族后代是一个无比羞耻的后代,一个不能担负起自己历史责任的民族后代是愚昧的后代,扫墓是挖掘,扫墓是追忆,扫墓是心和心的交流,扫墓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扫墓这种形式必须进行到底。也许某个时期这种形式是深刻的,也许某个时期这种形式是肤浅的,当日本人的*再一次直刺中国人的灵魂的时候,我们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传统不得不遭到质疑:扫墓难道仅仅是形式吗?不,它是一个民族的血痛。光辉的思想是不朽的,英雄的鲜血是不能白流的,历史的长河里,闪耀着无比灿烂的精神光芒,继承、发扬、广大,是我们中华民族永不丢弃的遗产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08 06:20
天早上通过大街,看见一群学生擎着个大花圈,前面吹着号子,后面跟着老师,猛然间想起,今天是清明节。无疑,这些学生是跟嘉康杰烈士扫墓的,而且每年都有部分学校组织学生为英雄的先辈们扫墓。我们小的时候,学校常常组织的是为司马光和在解放运城牺牲的两个烈士扫墓,那个时候的司马光墓,荒芜,凄凉,远没有现在的气派和吵闹,更没有远道而来的人为他时时祭扫,这大概就是他的不朽罢。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08 06:21
又是一年清明节,天下着细细的小雨,我们走在乡间泥泞的小路上,虽然雨让人感到一丝凉意,但我想到兴安光华铺爷爷坟前祭拜的心却更迫切了。
路上的行人很多,许多人都带着祭祀品,我不禁想起晚唐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在清明节这个传统节日里,大家风雨无阻,一年又一年,一辈又一辈去祭拜自己已故的亲人,此情,此景,无以言表......
兴安光华铺的山间不时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们赶路的步子更快了。爸爸一周前就打电话告诉在农村的幺爸,今天大家要一起去给爷爷上坟。我们终于赶到了幺爸家,早先赶到的大伯让每家带上各自的祭祀品马上出发去给爷爷上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