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南赋序是骈文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02 14:1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9-02 18:40
哀江南赋序是骈文,《哀江南赋》是南北朝文学家庾信创作的一篇骈文。此赋主要是伤悼南朝梁的灭亡和哀叹庾信自己个人身世,陈述了梁朝的成败兴亡以及侯景之乱和江陵之祸的前因后果,凝聚着作者对故国和人民遭受劫乱的哀伤。全赋内容丰富而深厚,文字凄婉而深刻,格律严整而略带疏放,文笔流畅而亲切感人,如实记录了历史的真相,具有史诗的规模和气魄,故有“赋史”之称。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8 15:54
了解了庾信的生平与《哀江南赋》的创作背景,并对这篇文章的艺术结构和主要内容有所把握。下面我们再进一步探讨一下这篇文章主要特色。
要探讨《哀江南赋》的主要特色,首先我们应该对我国古代骈文的特点有所了解。
骈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体,这种文体,在语句上讲究对偶,多用四字句与六字句,在语音上讲究声律,注重声音的抑扬变化,在用词上讲究用典,追求词藻华美,由于比较重视形式的华美整饬,后代常将骈文称为美文。
庾信的《哀江南赋》包括《哀江南赋序》作为我国骈体文学的典范之作,当然符合骈体文学的主要特征。像刚刚说过的讲究对偶、讲究声律等等,都做得很好。但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还在于用典。在这里我们只重点谈一下《哀江南赋》,包括《哀江南赋序》的艺术特点。
庾信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大量用典,而且他的典故经常用的非常灵活,但又十分贴切自然。这一点在《哀江南赋》及《哀江南赋序》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下面来看几个具体的例子。
首先我们来看《哀江南赋》这个题目。哀江南赋这个题目实际是有出处的。倪藩《哀江南赋并序》题解中就有这样的注释。
“宋玉《招魂》曰:‘魂兮归来哀江南’宋玉,战国时楚人,梁武帝都建康,元帝都江陵,二都本战国楚地,故云。”
宋玉《招魂》中的魂兮归来哀江南,根据东汉王逸的解释,这是宋玉通过说明江南荒僻遥远,山林中有很多危险,劝慰屈原不能长久待在那边,应该尽快回到郢都,这与庾信哀叹梁朝丧乱败亡原本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
但因为梁武帝建都的建康,梁元帝建都的江陵,在战国时都属楚地。庾信就借用中魂兮归来哀江南中的哀江南三个字,来说明江南可哀这点意思,从而表达哀梁之乱亡这样的意义。
如果我们能联系到庾信羁留北朝不能回归江南这一事实,恐怕借用“魂兮归来哀江南”中的“哀江南”,还极有可能是反用宋玉《招魂》中劝慰屈原江南不可久留,表达自己不能回归江南的深层含义。
下面我们再看《哀江南赋序中》:“将军一去,大树飘零”这句,这句话虽然看起来非常简单。但这也有出处。这个典故见于《后汉书·冯毅传》。
冯异是东汉初年的一个将领,为人非常的谦虚退让,每当军队驻扎下来休息的时候,别的将领都聚在一起争论,夸耀自己的功劳,这个时候冯异就离开众人,独自躲到一棵大树下,因此当时军中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做“大树将军”。
庾信在这里既写到将军,以后又写到大树自然是用冯异的这个典故。但我们知道在侯景围攻建康的时候,庾信曾奉命带人进行抵御,只是因为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庾信很快就逃走了,庾信逃走之后,建康很快也沦陷了。但无论如何庾信本人也算是带过兵的,也可以称为将军。因此这句话虽然是用东汉冯异的典故。
这个“将军”是指庾信自己,这里的“大树”实际上也代指当时风雨飘摇的萧梁王朝,没想到自己这个“将军”离开之后,整个国家也像在风雨中飘摇的大树一样,很快就灭亡了。
接着我们再看《哀江南赋》中“班超生而望返,温序死而思归”这两句,班超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原是扶风平陵人,具体位置在现在的陕西咸阳东北一带。但他长期在西域任职,一直远离家乡。因此到年老的时候,他就给皇帝上了一封奏疏说,希望自己在没死之前能够返回玉门关。实际就是要求在临死之前,想要回到自己的故乡。
温序死而思归也出于《后汉书》,《后汉书·独行传》里记载:
当时有一个叫温序的人,死在了外地,后来他的儿子梦见父亲,也就是这个温序,过来对他说自己是“久客思乡里”。
这意思就是说他在外边待的时间太长了,现在非常想回到家乡。可见温序虽然死后葬在了外地,但他还是希望能回到自己的家乡。
庾信在这里用“班超”、“温序”这两个典故,是说明人无论生前还是死后,都希望能够回到自己的故乡,那么联系到庾信自己,他当然也非常希望回到自己的家乡,这种乡关之思正是通过这些典故自然而然地就表达出来了。
通过分析上面的这几个典故,我们可以发现廋信的用典非常巧妙,他能够非常娴熟的化用古代现成的语句,借用典型的古人逸事。
重点则落在表达自己当时的处境与感受,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一种古典今情完美融合的混融境界,使这篇《哀江南赋》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以上分别讲了庾信的生平与《哀江南赋》的创作背景,概括了这篇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并对他的用典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因为《哀江南赋》全文很长,在这里只能非常粗略地对它进行简单的介绍。大家如果想对这篇文章有更全面的把握,下去之后还必须下大功夫认真研读原文,包括前边的那篇《哀江南赋序》,庾信的《哀江南赋》我们就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