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02 13:3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1:46
作为诸子百家中研究捭阖外交之术的纵横家一派,他们曾长期活跃在春秋战国那样一个乱世时期,甚至左右了天下大势。无论是苏秦所推崇的合纵,亦或是张仪主张的连横,都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战国七雄的实力格局。尤其是后者的*,更使得秦国在外交方面屡屡获胜,最终导致东方六国诸侯矛盾激化,再不能统一抗秦,这才被秦国逐一击破。最终,秦国问鼎中原,夺取天下。因此,纵横家的人物在当时被世人称之为:怒则诸九州震动,安则天下太平。
不过,由于纵横家将利益放在为人处世的最高点,为了达到自己的外交目的,他们甚至可以说是不择手段。所以,纵横家的学术自古以来也从来不被主流学术界所认可。然而,正是由于纵横家的这一局限性,即只有当天下纷争不断,中原势力多方割据的时候,纵横家的积极能量才能够被完整的释放出来。
随着朝代的不断更迭和发展,纵横家这一学术流派似乎也逐渐被历史的洪流所吞没。然而,根据文献记载,中国古代最后一位堪称纵横家代表的人,则出现在满清末年,这个人的名字早已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只不过,当说出他姓名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无法相信他也是纵横家的代表。这个传奇般的人物,就是清末重臣——李鸿章。
在中国近代史中,李鸿章可谓是一代风云人物。尽管现下对他的评论毁誉参半,但在黎明导演的《走向共和》中,则是第一次以一种客观的史学角度,去评论李鸿章这个人。
严格意义上来说,丧权辱国的是清*,是掌权者慈禧太后,而并非李鸿章本人,李鸿章只是一个大清的“背锅侠”,他笔下所有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都是慈禧太后命令的结果,而并非他的本意。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在《辛丑条约》签订完后,李鸿章自骂*,最终含恨离世。
这说明,李鸿章完全是在替大清、替慈禧太后背尽了黑锅。而自己后来却惨遭着世人无尽的唾骂,这实在有些冤屈。
对于李鸿章的能力,毛*曾高度评价:李鸿章就像是一艘大船,奈何诞生在了满清末年这湾浅水之中,倘若早出生数百年,定然能够搅动历史的湖面。可见,李鸿章确实能力出众。
那么,已然成为近代史重量级人物之一的李鸿章,又怎么会同两千五百年前的纵横家扯上关系呢?事实上,这和李鸿章的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众所周知,李鸿章除了作为大清的重臣,同样也是近代以来中国杰出的外交家之一。只不过,由于朝廷的*落后,慈禧的软弱*,李鸿章只能够在很小的范围内极力地维护清*残存的的一点点尊严,却无法起到更大的作用。
也正因如此,李鸿章深知自己的处境,在意识到这一问题后的李鸿章,很快便换了一种外交方式,即学者们所俗称的“以夷制夷”。比如,在甲午海战之后,李鸿章老早就看出了日本的野心,于是便暗中告知了*、英国等列强国家,其结果是,列强们为了避免在中国的利益被日本独吞,纷纷向日本明治*施压,这才粉碎了日本想要吞并山东的阴谋。
再比如《辛丑条约》的签订,列强之所以没有瓜分中国领土,除了他们自知无法压迫一个人口大国的原因之外,同样也和李鸿章从中斡旋有着重大联系。因为,李鸿章懂得利用列强的*与其各自之间的矛盾,从而达到让列强去制衡列强,让侵略者去约束侵略者的效果,从而使得清*能够腾出一丝喘息的空间来。
因此,从李鸿章的这一外交手段上来看,的确符合纵横家所倡导的捭阖纵横之道,此时的李鸿章,就好比昔日的张仪。只不过,李鸿章提出的外交谋略是近代史版本的“连横”策略。所以,将李鸿章认作是大清时代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也并无不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