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03 01:04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3 20:16
电信天翼看家智能门铃:具备移动侦测、访客可视通话、红外夜视、云端存储、防拆告警、手机App长途操控等功用。这是一款融合猫眼与门铃的智能家居新产品,不仅仅是门铃,还能看家。24小时监测门外状况,并将异常动向长途发送到你的手机,即使不在家,也能时间重视家门口状况;不仅能实时视频对讲,还能变声,让居家更安全,回复更有趣;超清红外夜视,内置双光滤光片,主动切换白日、夜视形式漆黑的夜晚也能看得清门口全面守候夜间安全;双向语音对讲功用,实现语音实时对讲,宛如在身旁一样对话交流。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3 20:17
近年来,带有自动摄录、人脸识别功能的智能可视门铃走入越来越多的家庭。然而,智能门铃为自家带来安全、方便的同时,也给邻居带来了困扰,甚至引发了邻里纠纷。
在自家门口安装可视门铃,究竟是否侵犯了邻居的隐私权?安装前需要征得邻居同意吗?在维护居住安全和尊重他人隐私权之间,邻里间该如何平衡呢?
安全和隐私发生碰撞
刘女士和邻居两家门对门。今年7月,邻居在自家大门上安装了一款智能可视门铃,可这个新添置的高科技设备却让刘女士倍感焦虑。
这款门铃具有红外夜视、实时查看、自动摄录、人脸识别、云存储等功能,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用手机打开智能门铃的APP,就能随时掌握家门外的所有情况;只要有人在门铃前停留超过15秒,手机APP上就会收到提醒信息。
两家入户门的距离只有两米左右,对面智能门铃的摄像头正对着自家大门。只要刘女士家有人进出,对面智能门铃就会亮起蓝灯,开始自动录像。一想到自己家人每天进进出出或是有亲友来访,都被一双眼睛“盯着”,刘女士就觉得浑身不自在。
“我每天几点出门几点回家,买了什么东西,谁来过我家……所有行踪都被他家了如指掌。如果敞开家门的话,屋内的状况也在他家的监控摄录范围内。就像有个人在你家门口24小时盯着你,换谁心里都会不舒服吧?我都焦虑失眠两个月了,每天出门都要打一把伞遮着自己,心里真憋屈。”更让刘女士担心的是,智能门铃录制的视频包含大量人脸信息,一旦上传至云端的视频泄露,后果更为严重。她认为,邻居安装的智能门铃已经严重侵犯了自己的个人隐私。
刘女士也曾通过多种方式找邻居沟通,希望对方能拆除智能门铃或调整门铃的摄录角度。可邻居却觉得,自己安装智能门铃,目的是保护家人安全和财产安全,并不是针对刘女士家的,所以不同意拆除。“我家两个孩子都很小,万一丢了你能负责吗?你去楼上楼下看看,这么多户人家都安了智能门铃,怎么我家就不能安了?”对这样的回答,刘女士非常不满。
“你家保护安全,就需要侵犯我家权益?其他家安了,是因为他们的邻居不介意,如果邻居不同意,就应该拆除。”刘女士说道。
双方各执一词,为此闹了两个多月,还找了物业、居委会,甚至报了警。但是,物业和居委会都没有执法权,只能从中沟通调解;民警也上门进行了协调,可双方谁也不愿妥协,邻里关系变得更僵了。
“所有人都说没有执法权,可这个东西客观上侵犯了我家的隐私,为什么就没人来管管呢?”刘女士感到既无奈又气愤。
装智能门铃需征得邻居同意吗?
记者在网购平台搜索发现,一款兼具手机远程监控、可视对话、人脸识别、录像等功能的可视门铃,价格从百元到千元之间。
多款可视门铃在产品介绍上宣传,产品具有“高清大广角,门外看得更全、更清晰”“智能人脸识别,快速判断访客信息”“视频云存储,随时随地查看门铃拍摄的视频记录”等功能。
越来越多家庭选择了这些智能产品,多家店铺的月销量都在1000个以上。
在商品评价中,有关智能门铃是否侵犯邻居隐私权的问题,被屡屡问及:“想安可视门铃,邻居会不会觉得被监视,侵犯隐私?”“装了之后邻居会有意见吗?大家跟对面邻居打招呼了吗?”“可视门铃安装在楼道里,违法吗?”
对于这些疑惑,大家的观点不一。
多数人认为,安装可视门铃前,应先征得邻居的同意。一方面,邻里之间要相互理解;另一方面,安装门铃可能会拍到邻居的隐私。因此,必要的提醒告知是需要的。“买之前和邻居说好了才装的。同事也买了,但邻居不让装,为此还吵架了。”一名买家留言说。
在买家评论区里,因此引发邻里矛盾的人不在少数,“我安了一个智能门铃,对面邻居说侵犯他家隐私权,限我两天拆除,不然就砸了。”
但也有人认为,安装智能门铃与否是自己的事,邻居无权干涉。“走廊是公共区域,不存在侵犯隐私权。”一名买家回复。
智能门铃之争谁来化解?
那么,智能门铃该由谁来监管呢?
“在《物业管理条例》中,对居民在公共区域安装带有监控的设备并没有相关禁止性规定。”紫云家园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自7月份接到刘女士投诉以来,物业工作人员曾7次联系双方业主进行调解沟通,但都无法达成双方共识。为帮助两户业主化解纠纷,物业将该事件上报业委会协调解决。在业委会的协调下,物业、业委会、安全监管部门和双方业主进行了五方调解,但沟通结果仍不理想。
“这事儿我们也没有执法权,只能在双方之间起到协调沟通的作用。”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说。
几经沟通,装门铃的邻居松了口,同意拆除门铃,但条件是谁来拆门铃,谁就要对门铃和门漆的完好性负责,损坏了就要负责赔偿。可刘女士不同意这个方案,她认为谁安的就该由谁来拆,两方为此一直僵持不下。
为此,记者咨询了智能门铃的经销商。“可视门铃配备的PIR人体感应传感器是可以设置侦测距离的,侦测距离分为1米、2米、3米三档。当侦测距离设置为1米时,只有在门铃1米范围内有人活动,门铃才会自动拍摄,这样邻居进出门就不会入镜了。
“因安装智能门铃而引发纠纷,物业协调不了的,可以选择报警处理,由民警上门调解。”紫云家园所在地的警方表示,安装智能门铃,是否损害他*利,是否构成违法,要视情况而定。
在《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对于*、*、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认定和处罚也有明确规定;如果一方构成了违法事实,可以由警方出面进行拆除。
上海市消保委讨论
随着智能门铃的普及,由其引发的隐私纠纷时有发生。这种门铃诸多“强大”的功能给消费者带来安全感的同时,也会无意间将邻居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比如几点离家回家、来人拜访等,更何况这些信息最终上传到哪里也是未知。虽然安装门铃的消费者可能主观上无意窥探他人隐私,但实际有可能对邻居的私人生活安宁造成客观上的影响。
对此,您怎么看?
来源:北京日报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