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2:0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03:27
很多青少年朋友认为违法就是犯罪,犯罪就是违法。其实,犯罪和违法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违法是指一切违反国家的*、法律、法令、行*规和行政规章的行为,其外延极为广泛。
一般认为,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是指我国刑法所规定的说明一定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主观与客观要件的总和。其特征如下:
第一,犯罪构成是说明一定行为成为犯罪所必需的各种要件的总和。不难理解,任何一种犯罪都可能有很多事实特征,但并不是每个事实特征都是说明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只有那些说明某一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足以构成犯罪必不可少的事实特征,才是犯罪要件,而这些要件的总和,我们就称之为犯罪构成。
比如,18岁的王某夜间潜入刘某家中,偷走了刘的冰箱、彩电等。本案中,王某的行为有多种特征,但只有下述特征是其犯罪构成的特征:
1.侵犯了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
2.采取了秘密窃取的方法;
3.行为人达到了法定年龄;
4.故意行窃;
5.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目的,等等。
这些特征的总和已足以说明行为人的行为具备了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已构成犯罪)。而该案中的其他特征,如被害人是刘某;行窃时间是夜间,等等,对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影响并不大,所以并不是犯罪构成要件。
第二,犯罪构成是构成犯罪所必需的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总和。这就是说,每一犯罪构成都是构成犯罪所必需的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如前例所列举的情况,必须把行为人偷窃的行为与偷窃的故意结合起来,才能认定是否犯罪。如果行为人虽有偷窃的行为(如在梦游中偷窃),但并无偷窃的故意,则不能认定其犯有盗窃罪。
第三,某一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各种要件,是由我国刑法加以规定的我国刑法是以罪刑法定为基本原则的(法无明文规定不罚)。因此,某一犯罪必须具备什么要件才能成立,都由立法机关根据犯罪实际情况和我国的刑事*在刑法中加以规定。所以,在用犯罪构成检测某一行为的犯罪要件时应当以刑法规定为准。
我国刑法学上一般认为,犯罪构成具有四个要件:
第一个要件是犯罪客体,即我国刑法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第二个要件是犯罪的客观方面,即我国刑法所规定的说明犯罪的外部活动的事实特征;它一般是指犯罪行为、危害结果、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关系等;
第三个要件是犯罪主体,即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并且具有责任能力的实施犯罪行为的人;
第四个要件是犯罪的主观方面,即行为人对实施犯罪行为以及该行为所引起的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它一般是指犯罪的故意与过失,在某些犯罪中还包括犯罪的目的。
这里应当指出,只有当犯罪构成的四个方面要件同时得到满足时,才能认定犯罪成立,否则不构成犯罪。
综上可见,违法并非犯罪,犯罪行为必然是违法,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而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情节和程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