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场对人体的危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1:53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9:41
电磁场对人体健康方面的危害分为躯体效应和种群效应
躯体效应
躯体效应分为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关于热效应的机理已经了解得比较清楚,人体接受电磁辐射后,体内的水分子会随电磁场的方向的转换快速运动而使机体升温.如果吸收的辐射能很多,靠体温的调节来不及把吸收的热量散发出去,则会引起体温升高,并进而引发各
种症状.
对非热效应的机理了解还不充分,但确实存在这种效应:即吸收的辐射能不足以引起体温升高但确出现生物学的变化或反应.这类效应包括神经衰弱症候群.据报道电磁辐射也会引起癌症.
种群效应
种群效应不是短时间可以观察到的,也许会使人类变得更加聪明,也许相反使人类的发展受到影响.
电磁场对人体的影响应不同频率的电磁场产生不同的后果
工频电磁场的影响
工频电磁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长期以来,关于工频电磁场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无影响的问题,各国学者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国内外许多关于高压,超高压输电线和变电站的劳动卫生学调查报告指出神经衰弱和记忆力减退是工频电磁场作业人员最常见的症状,但缺乏客观检查结果。目前认为工频电磁场对中枢神经的作用主要有电场引起,这一观点可在动物实验中得到佐证。
工频电磁场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许多调查发现,电磁场的职业暴露虽然可能增加肿瘤的发生风险,尤其是白血病,淋巴系统肿瘤和神经系统肿瘤,但这种风险程度并不高,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应该指出,如果在生产环境中同时存在着其他较强的致癌因素时,工频电磁场的这个作用就不容忽视。
工频电磁场对生殖的影响
统计表明,仅孕早期使用电热毯与流产的发生率增高有关。但是孕中期使用电热毯的流产发生率减少。国外,Nordstrom等首次报道,对542名电厂工人进行回顾性调查发现,凡父亲在高压调度室工作的,子女患先天性畸形的比例增高。由于例数较少,结论尚不肯定。
射频电磁场的影响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接触高频电磁场辐射后,较早便出现嗅阈值增高及暗适应事件延长。据报道长时间接触较高强度的射频电磁辐射后,可能引起脑电图的某些改变。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长期接触高频电磁场,低血压或血压偏低发生率较高。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上海市对某塑料厂160名接触较高场强的高频介质加热作业的女工进行卫生学调查,发现女工非脯乳性泌乳症状显著增加,月经周期异常明显增多。主要是由于神经-体液的混乱引起。
微波电磁场的影响
急性微波辐射损伤
当过量微波辐射到人体后,可能造成若干组织和器官的急性损伤。急性微波损伤大致有头痛,恶心,目眩,彻夜失眠,辐射局部 烧灼感等。一般经过数天,数周或更长时间休息后,症状一般均可消失。
慢性微波辐射症候群
较长时间接触低强度的微波辐射,可引发慢性微波辐射症候群的若干表现,一般为某些生理功能的混乱,也可有一些生化指标的波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9:42
电磁场对人体结构的生物效应极其复杂,其涉及的因素较多。比如频率,波长,辐射强度以及接触时间,个人身高、体形,辐射的方向,辐射的组织类型等;人体是一个连贯的带电系统,而不是传统认为的化学机械模型。电磁场影响生育和妊娠的机制很复杂,因为母体与其的接触较胚胎或胎儿的接触更富有特色。此外,还因男性和女性解剖结构上存在着差异,如一个特定频率的电磁场会影响男性精子的生成,而另一个频率的电磁场则可能影响女性的性腺轴。
有关人类与电磁场关系的争论已多年,一种观点认为与热效应有关,就像微波炉加热食物一样,是组织发热的副产品;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与热效应无关,是非热反应的生物反应。尽管电磁效应是如何产生至今还不清楚,但非热效应的假设已得到了认可。
对于各种频率的辐射,人体或多或少都会吸收一部分,但吸收最有效的是调频波。研究表明,人类各器官组织对辐射的吸收不同,而人的眼、脑及*特别敏感。人体各器官组织的水分和矿物质的含量决定对电磁场的反应的强弱。
据报道,生活在高压线附件或在电器部门工作的人,其生育能力下降,婴儿出生缺陷率、颅内肿瘤、白血病以及淋巴癌的发生率增加。同样在雷达装备站工作的人或手持雷达*的法律实施人员,以及居住在广播电视转播站附近的人,也有同样的情况。20世纪40年代的一些研究表明,在海轮上操纵雷达的人,精子数量减少,其孩子Down’s综合征的发生率增加。现在的研究表明,磁共振操作人员和热疗的技术人员,她们的流产率也有增加。
研究表明,对暴露在不同频率、不同强度、不同时问电磁场的动物,其后代将出现不同程度的生育能力下降、宫内妊娠率下降、*萎缩、流产、低体重以及出生缺陷。这些动物体内免疫系统的变化、内分泌及大脑神经传导的变化以及细胞表面钙离子的流失。这些动物的褪黑激素以及内分泌腺体分泌也受到抑制,雄性动物的睾酮分泌也下降。研究发现,接触与耳机频率相似的微波对脱氧核糖核酸有损伤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9:42
电磁场对人体有多大伤害?1.1
电磁波
电磁波包括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长波的频率为100KHz—300KHz,波长为3km—1km;中波的频率为300KHz—3MHz,波长为1km—100m;短波的频率为3MHz
—30MHz,波长为100m—10m;超短波的频率为30MHz—300MHz,波长为10m—1m;微波指频率为300MHz—300GHz,波长为1m—1mm。
1.2
电磁波污染
电磁波污染是指各种电子生活产品(包括计算机、移动电话、空调机、电视机、电冰箱、微波炉、卡拉OK机、VCD机、音乐、电热毯等)在正常工作时所产生的各种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它无色、无味、无形、无踪、无任何感觉又无处不在,现已被科学家称之为"电子垃圾"或"电子辐射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不可小视。
1.3
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可以分为天然的和人为两种。天然电磁辐射是某些自然现象引起的,包括雷电、火山喷发、地震、太阳黑子活动引起的磁暴、新星爆发、宇宙射线等。人为电磁辐射指人工制造的各种系统、电气和电子设备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包括脉冲放电、工频交变电磁场、射频电磁辐射等。
2
电磁辐射损伤人体的作用过程
2.1热效应(Thermal
effect)
所谓热效应就是指生物体内自由电荷或离子在电磁场的作用下将产生振动,从而导致传导电流的产生,并伴有由于介质本身的电阻而造成的电磁能量的损耗的现象。即吸收电磁辐射能后,组织或系统产生的直接与热作用有关的变化。
频率很高时将在其平衡位置振动,使电介质变热。同时由于机体内在不同程度上具有闭合回路的性质,还可产生局部*应涡流,而导致生热。由于机体内各个部分的导电、导热性能不同,电磁场对各个组织的热作用也不一样。吸收的辐射能很多,靠生物体的温度调节来不及把吸收的热量散发出去,则会引起体温升高,并引发各种症状。不同类型的人或同一人的不同器官对热效应的感受能力不一样。体弱者如老人儿童等属于敏感人群,心脏、眼睛和生殖系统属于敏感器官。
2.2
非热效应(Non-thermal
effect)
非热效应是指生物体内的偶极子发生取向运动,按外界电磁场的频率旋转,直接影响了通过介质的位移电流,同时伴有由于粘度而发生的能量损耗现象。非热效应是指吸收的辐射能不足以引起体温升高,但确出现生物学变化或反应。这类效应会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紊乱)、循环系统、免疫功能、生殖功能等,研究发现,严重时会诱发癌症。
电磁场在生物体中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存在于电磁场对人体作用过程的始终。致热作用是按电磁场场力的平方率增加,而非热效应大致是随场力线性递增的。当场力小于某一限值时,非热效应大于热效应,反之热效应大于非热效应。因此在高电平辐射场情况下,电波的致热作用占主导地位,而在长时期的低辐射电磁场作用下,电磁场的非致热作用占主导地位。
3
电磁辐射对人体损伤
3.1
伤害眼睛
眼组织含有大量的水分,易吸收电磁辐射功率,而且眼的血流量少,故在电磁辐射作用下,眼球的温度易升高。温度升高是造成产生白内障的主要条件,温度上升导致眼晶状体蛋白质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9:43
电磁场对人体的影响
<正> 以往一般认为电力设备所产生的磁场对人体健康不会有影响。从电场向生物体转移的能量不大。人体内的电磁场至少要比60Hz电磁场强100倍。此外,尚无电器化装置引起的大规模的明显公共卫生影响。然而,日益增多的阳性结果材料已表明,在特定的环境下,低频弱电磁场可引起细胞水平的变化。在动物细胞和组织的实验室研究有关材料中发现,这种低频电磁场可影响组织细胞的离子流向、干扰DNA合成与RNA转录,也干扰癌细胞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动力学。有几例是在整体动物水平上发现其作用的。测
【DOI】:CNKI:ISSN:1001-1226.0.1990-06-035
【正文快照】:
以往一般认为电力设备所产生的磁场对人体健康不会有影响。从电场向生物体转移的能盈不大。人体内的电磁场至少要比60 Hz电磁场强100倍。此外,尚无电器化装置引起的大规模的明显公共卫生影响。 然而,日益增多的阳性结果材料已表明,在特定的环境下,低频弱电磁场可引起细胞水平的变化。在动物细胞和组织的实验室研究有关材料中发现,这种低频电磁场可影响组织细胞的离子流向、干扰DNA合成与RNA转录,也千扰癌细胞在生物医学方而的动力学。存几例是在整体动物水平上发现其作用的。测定小鸡脑组织钙离子流出量的体外实验中,已显示出重要作用但…
参考资料: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WYX1990060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