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20 15:46
共1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10-20 13:04
1、赏析:这是组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全诗叙事明确,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2、原文: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3、译文: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如向荆门奔去一般,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最后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坟对着黄昏。糊涂的君王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懂视网 时间:2022-10-20 13:04
1、赏析:这是组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全诗叙事明确,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2、原文: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3、译文: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如向荆门奔去一般,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最后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坟对着黄昏。糊涂的君王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懂视网 时间:2022-12-05 12:18
1、原文: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2、译文: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如向荆门奔去一般,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最后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坟对着黄昏。糊涂的君王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3、赏析:这是组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全诗叙事明确,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30 21:22
这组诗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作品。作者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作者: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
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
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
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
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
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本诗的首句,起势很不平凡。杜甫写三峡江流有“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长江二首》)的警句,用一个“争”字,突出了三峡水势之惊险。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这可说是一个有趣的对照。
清人吴瞻泰的《杜诗提要》则又是另一种看法。他说:“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颜,惊天动地。”意思是说,杜甫正是为了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所以才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