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19 20:43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6:34
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带来了很多新式的武器和装备,同时他们还引进了一种新的战略建筑,那就是炮楼。炮楼是一种建在高楼上面的建筑,外壁修建得十分厚实,寻常子弹是无法击穿炮楼的外壁的。
炮楼修建起来之后,只留一个小小的窗口,让日本士兵可以把*口伸出去,或者通过窗口来观察楼下的情况。
炮楼易守难攻,颇有些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只需要十几个士兵就能抵挡几百个人的进攻。战争打响的时候,日本兵只需要龟缩在炮楼里面,将*口伸出来,就能用密集的火力压制我军将士,我军的大部分炮火都会被炮楼坚实的墙壁阻隔在外。
每攻下一个炮楼,我军都要付出相当惨痛的代价,据抗日老兵所说,当时他所在的连队攻下一个炮楼就花了足足五天。
要攻下这样的炮楼,一般只有重型武器才能做到,不过当时的中*队装备十分落后,重型武器的数量十分有限,所以一般是不会拿出来用的,所以中国士兵们因为日本炮楼吃了不少亏。
不过再坚挺的炮楼也无法阻挡英勇无畏的中国战士,日本人就算是有先进的武器和炮楼,最后还是被灰溜溜地赶出了中国。日军虽然被赶走了,但他们之前在全国各地尤其是东北一带修建的大量炮楼都被保留了下来。
日军当初在修建炮楼一事上十分用心,因为他们认为炮楼就是最重要的军事防御工程,他们当时应该也不会想到,最后这些炮楼都会被中国人再利用起来。其实炮楼在战争结束之后实用价值就不大了,但刚刚经历了战争的中国满目疮痍,许多地区都已经变成废墟,那时候即便是炮楼也是珍贵的建筑。
青岛李沧区永安路39号就有一座炮楼,这家主人信孙,名叫孙存孝。这做炮楼是日军在1938年的时候建立的,到现在已经有八十二年的历史了,看上去依旧十分坚挺。当时日军修建这个炮楼是为了保卫旁边的变电站,所以炮楼修建得十分坚固。
中国解放之后周围的屋子全都经过了翻修,这座老式炮楼的存在看上去和周围的建筑颇有些格格不入。
这座炮楼有三层楼那么高,外面是圆柱形的,和我们在电视上见到的差不多。炮楼外墙上有很多个小窗子,这些窗子以前就是为了让日军伸出*杆子的,大小和高度都不尽相同,在顶楼上还开了六个窗子。
当初炮楼建造的时候,一起设计都是为了战争需要,到了和平年代,炮楼的实用价值很低,不过勉强还能住人,因此*还是保留了这些炮楼,并且把使用权平均分配给各个单位。
孙存孝就是从单位分配到了这间炮楼,当时他的积蓄不够买新房,一家五口的住处成了大问题,分配到的这间炮楼虽然只有二十平米,但确实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就这样,一家五口住进了这间炮楼里面,毕竟炮楼不是设计用于居住的,所以一家人住进去之后还是遇到了不少问题。
比如说在夏天的时候,炮楼里面完全不通风,当时日军建造炮楼的时候,尽可能将窗户修建得小一些,这就导致炮楼里面完全不通风,就连太阳都照不进来。夏天住在这样的房子里面,和蒸桑拿没什么区别。冬天也不好受,青岛的冬天很冷,家家户户都装了暖气,但孙存孝家的暖气却一直装不了。
因为炮楼的外壁太厚了,用电钻都钻不动,所以暖气管子根本就通不进来,很多个冬天一家人都只能围坐在火炉边上烤火。后来孙存孝的父母去世,兄弟姐妹们也都结婚组建了自己的家庭,纷纷搬出了炮楼,只有他们一家人还住在里面。
在二十年的时间里,他一直想解决家里的暖气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用特制电钻在弹孔上打孔,成功让家里装上了暖气,一家人终于不必忍受寒冷的冬天了。2015年炮楼拆迁,拿到拆迁款的孙存孝带着家人搬出炮楼了。不过闲暇时间他总是忍不住回家看看,毕竟一家五代人都曾经生活在这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6:35
因为这座房子远离人烟,附近没什么人居住,加上他又没什么钱,所以供暖特别困难,大叔也是花了20多年才能够通暖。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6:35
因为炮楼的墙壁太厚,普通电钻根本就钻不进去,所以无法将暖气管道通到炮楼内,之后用特制电钻在炮楼的弹孔上打孔才将暖气管道通到炮楼中,一家人才用上了暖气。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6:36
那时想要通暖气,并没有技术和那么多的钱财来为自己疏通暖气,只能靠自己一点一点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