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19 04:51
共1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8-19 09:13
美国鬼节是几月几号
美国鬼节是万圣节,时间在每年的11月1日。
在西方国家,每年的10月31日,有个"Halloween",中国人通常称之为:万圣节之夜。万圣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闹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节",老外们总是能玩到疯,满大街"活闹鬼";在中国,虽没有crazy party扮鬼,但是总有一些好玩的小细节也可以让人开怀大笑,金鹰新街口店、金鹰天地也营造了浓郁的"鬼节"气氛,在南京,我们也会因为南瓜灯、鬼脸面具而体会到平淡生活里的一些趣味。
然而万圣节的重头戏还是在餐桌上,你既要准备好美食来招待那些前来捣乱的“小鬼”,更要在这个特别的节日为你的餐桌装扮一番。千万不要让你的客人们小瞧了你哦!
一年中最“闹鬼”这天夜里,各种妖魔鬼怪、海盗、外星来客和巫婆们纷纷出动。在基督纪元以前,凯尔特人在夏未举行仪式感激上苍和太阳的恩惠。当时的占卜者点燃并施巫术以驱赶据说在四周游荡的妖魔怪。后来罗马人用果仁和苹果来庆祝的丰收节与凯尔特人的10月31日溶合了。在中世纪,人们穿上动物造型的服饰、戴上可怕的面具是想在万圣节前夜驱赶黑夜中的鬼怪。尽管后来代替了凯尔特和罗马的宗教活动,早期的习俗还是保留下来了。现在,孩子们带着开玩笑的心理穿戴上各种服饰和面具参加万圣节舞会,这些舞会四周的墙上往往悬挂着用纸糊的巫婆、黑猫、鬼怪和尸骨,窗前和门口则吊着龇牙裂嘴或是面目可憎的南瓜灯笼。孩子们还常常试图咬住悬挂着的苹果。
万圣节的由来
关于万圣节由来的,传说最多的版本认为,那是源于基督诞生前的古西欧国家,主要包括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这几处的古西欧人叫德鲁伊特人。德鲁伊特的新年在十一月一日,新年前夜,德鲁伊特人让年轻人集队,戴着各种怪异面具,拎着刻好的萝卜灯(南瓜灯系后期习俗,古西欧最早没有南瓜),他们游走于村落间。这在当时实则为一种秋收的庆典;也有说是“鬼节”,传说当年死去的人,灵魂会在万圣节的前夜造访人世,据说人们应该让造访的鬼魂看到圆满的收成并对鬼魂呈现出丰盛的款待。所有篝火及灯火,一来为了吓走鬼魂,同时也为鬼魂照亮路线,引导其回归。
在中世纪的中欧,曾有过基督教摧毁yi教徒的历史。可是新年夜前的祭祀庆典从未真正消除,不过以巫术的形式出现。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万圣节里,还留有巫婆的扫帚、黑猫、咒语等痕迹。
Halloween一词的产生
很多民族都在万圣节前夜有庆典聚会,这又被叫做“All Hallow Een”、“The Eve of All Hallows”、“Hallow een”,或者“The eve of All SaintasDay”。最终约定俗成演变成了“Halloween”,中文意译成了万圣节之夜。
“Trick or treat”的传说
孩子们今天着装挨家要糖的习俗,据说起源于爱尔兰。古西欧时候的爱尔兰yi教徒们,相信在万圣节前夜鬼魂会群集于居家附近,并接受设宴款待。因而,在“宴会”结束后,村民们就自己扮成鬼魂精灵,游走村外,引导鬼魂离开,避邪免灾。于此同时,村民们也都注意在屋前院后的摆布些水果及其他食品,喂足鬼魂而不至于让它们伤害人类和动物或者掠夺其他收成。后来这习俗一直延续下来,就成了孩子们取笑不慷慨之家的玩笑。
至于南瓜灯也至少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人挖空了南瓜又刻上鬼脸点上烛火用以驱散鬼魂的;另一种说是鬼魂点上的烛火,试图骗取人们上当而跟着鬼魂走,所以人们就在南瓜表面刻上一个嘲讽的脸面,用以调笑鬼魂:哼!傻瓜才会上你的当。传说因为首用南瓜的是一位爱尔兰人Jack,所以人们又将鬼脸南瓜灯叫做Jack-O-Lantern。
现在的万圣节
万圣节流传到今天已经完全没有了宗教迷信色彩,它成了一个孩子们的节目,也是年轻人化装舞会的节目。
社会对节日的活动也一直做着正面的引导:要求大人教育孩子们不做恐吓性的恶作剧,也要求大人带孩子一起出门(一般是大人架车停在路边,小孩去敲门讨糖)。大人应该要求孩子只许去门口有节日布置的并点了灯的人家,否则不去打扰。另外讨糖过程的始终必须站在大门口等待,不许进屋,讨回的糖也要交大人检查后才许吃。对接待孩子的人家也要求不给自家制作的食品也不给未包装的食品。
公共场合以及居家周围的节日布置都是自愿的。鬼脸南瓜灯、白网黑蜘蛛等,都是节日的装点,已全然没有骇人之鬼魅色彩。有的女学生还端端在这时候会买一对南瓜或者鬼骷髅的耳环来佩带。如果有哪家的布置做得过分恐怖了,会遭到有关方面的制止,媒体也会令其暴光,让公众指责。
万圣节的服装,也是万人万相,不是单调的大鬼小鬼了。有许多渠道教授人们如何制作万圣节服装。比如说制作最简单的鬼服就用一张白床单顶在头上,别忘了扣两个洞留出眼睛就是;若是要扮演魔术师,就穿上黑衣黑裤,再戴上黑礼帽,并在礼帽与头顶之间藏一只绒毛小兔备用;还教大人如何把孩子打扮成小天使,白衣白裤,再从背后怎么绑一个手电筒在头上;也有教如何把孩子打扮成他们喜欢的卡通形象的。当然服装、道具业的商人们,就更有文章可做了。
学校在万圣节是不放假的。有时学校出面组织晚会,有时不甘寂寞的学生们也会自己主办小型晚会;而朋友、家人间互寄贺卡祝万圣节快乐则成为每年十月间流行的习俗。如今网际网路的发达使得送万圣卡更为方便经济,有的网站还别出心裁地设计了各种具有声响动画效果的万圣卡。
总之,万圣节已成为西方人一个很普通的季节性节日。有很多人将此看作秋的结束以及冬的到来。万圣节一过,人们就开始期盼感恩节、圣诞节乃至新年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22 12:51
各国各地的传统节日习俗都不同,例如 鬼节 。鬼节是我国与西方节日共有的传统节日之一,各国各地不仅节日习俗不同,连时间都不同。那么 美国节日 的鬼节是怎么过的呢?下面就随我一起学习了解一下吧。
美国每年的10月31日过鬼节,英文名叫“Halloween” - 一个非常奇怪的名字。这个 “鬼节”的起源最早是欧洲的天主的教派,传入美国是由1840年爱尔兰的移民。主要的目的与中国驱鬼避邪的意思差不多。这里借用的是穿鬼衣、扮鬼、家里家外装饰着鬼相,然后吵吵闹闹出门驱鬼。另外家家门前摆设雕刻图案、掏空了的,里面可放蜡烛的南瓜灯,还有的放些秫秸杆,麦草捆之类。窗上或门上挂起鬼脸, 布或草扎的鬼人。
鬼节的主要活动内容英语叫“trick or treat” - “欺骗或给与”。小孩子们穿上自选的鬼 衣和面具扮成鬼相,即“欺骗”;挨家挨户敲门,对开门的说声“trick or treat” ,开门人则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糖果蓝子,让孩子们自取,这是“给与”。讨糖的孩子们有的拿个南瓜蓝子,鬼节的象征物之一;有的干脆拿个塑料袋,还有邪乎的拿个枕头套,好多装些糖果。
每年的这一天晚上是小孩子们一年当中最快乐的节日之一,他们早早就装扮好,晚饭后相 约出门,浩浩荡荡的出现在邻里房舍之间。给糖的人家也早早买来很多巧克力,棒棒糖之类,等着孩子们上门。
由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都要求家长陪伴,我儿子阿咪第一次参加这个节日活动时6岁,我陪 他一起去。后来他每年都要去,直到16、7岁。最后一次我问他:今年你还去吗?他说:去,去吓唬小孩子们。那时他已经长得有一米八几,大人一样的高,不好意思与小小孩为伍了。第一次去我们两人都很兴奋,急于体验从没有过的“讨糖节”,祈望能得到很多糖:我们俩都爱吃糖,尤其是巧克力糖。
在爱尔兰,有一种传统测命游戏,参加者蒙着眼,从放着几个小碟的桌上选出其中一只,如摸到的碟盛有泥土,代表来年会有与参加者有关的人过身,如盛有水代表会远行,盛有钱币代表会发财,盛有豆代表会穷困,等等。在19世纪的爱尔兰,少女会在洒有面粉的碟上放蛞蝓,而蛞蝓爬行的痕迹会是少女将来丈夫的模样。
在北美,传说如果未婚女子在万圣夜坐在黑暗的房间中,便可以在镜中看见未来丈夫的样貌。不过,如果她们将于结婚前死去,镜中便会出现一个头的骨。这个习俗自19世纪后期已经非常流行,也有相关的贺卡售卖。
说鬼故事及看恐惧片是万圣夜派对中常见的活动。以万圣夜为主题的电视特辑通常在万圣夜假期当天或之前播放,对象多数是儿童。
【结束语】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整理带来的有关于美国鬼节的内容。不知道有没有帮到大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