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的第三段翻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3:09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8-24 15:52
1、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
2、出自清代纪昀的《河中石兽》。
3、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4、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5、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6 19:48
译文: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
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原文: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33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出处:《阅微草堂笔记》——清·纪昀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纪昀晚年,也即乾隆五十四年(1789)到嘉庆三年(1798)期间,开始收集民间狐鬼神怪故事,包括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整理并写成了《阅微草堂笔记》,此文即是其中的一篇。
这篇文章用简练的语言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歌颂了富有实践经验的老河兵,嘲笑了和尚的愚笨,讽刺了儒道学的自以为高明。对于人们的思维和认识具有较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中石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6 19:48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
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6 19:49
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译文: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
原文: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译文: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
原文: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译文: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
原文: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译文: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嘲笑说:
原文:“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文:“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原文: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译文: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
原文: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译文:沿着河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佩服(它)是正确的道理。
原文: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译文:一个老水手听了这话,又笑说:“凡河中落入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
原文: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原文: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译文: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掉在坑穴里。
原文: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译文:像这样冲击,石头再转移。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
原文: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译文: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原文: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原文: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文:那么天下的事,只知一方面,不知另一方面的例子很多,可以根据(一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臆断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6 19:49
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译文: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
原文: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译文: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
原文: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译文: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
原文: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译文: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嘲笑说:
原文:“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文:“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原文: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译文: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
原文: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译文:沿着河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佩服(它)是正确的道理。
原文: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译文:一个老水手听了这话,又笑说:“凡河中落入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
原文: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原文: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译文: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掉在坑穴里。
原文: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译文:像这样冲击,石头再转移。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
原文: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译文: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原文: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原文: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文:那么天下的事,只知一方面,不知另一方面的例子很多,可以根据(一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臆断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6 19:50
还有最后一句没有翻译: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