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2:5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1 23:34
展开3全部唐朝是我国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作为一个集合多民族特性的朝代,他拥有盛大而绚烂的美丽,艺术品位也带有时代的特点,而唐三彩作为唐朝的代表作之一,同样令人移不开目光。
研究唐三彩的艺术形态,有助于我们了解唐朝的艺术审美和艺术形态有所帮助,更能让我们更加了解唐朝,作为陶瓷烧制的巅峰,唐三彩集合了人文,经济,审美于一体,让我们目睹了一种全新的技术诞生于世。
唐朝贵妇
一、唐朝经济空前发展,增加精神需求
李氏王朝经过了贞观之治后,经济和文化空前发展,当时的百姓生活十分安乐,手中有钱有粮,生活慢慢步入了正轨,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长安都城虽然繁华,物质需求虽然满足,当时精神需求却稀缺,就在此时,唐三彩应运而生。
“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粮,民物蕃息,四夷降附者百二十万人。”
这是唐朝在贞观初期的经济状况,百姓生活安定,民物丰沛,而且还有周边蛮夷投降的人,由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唐朝慢慢地走向鼎盛时期。
到了玄宗时期,唐朝走向了开元盛世,为唐三彩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朴实无华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种规律的生活充满了枯燥,唐朝人民的生活开始向奢华转变,每个节日都载歌载舞,日夜不息的庆祝曾经上元节的盛况仿佛历历在目。
“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驰禁,前后各一日以观灯。”
上元观灯
王公贵族,平民百姓都耽于玩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而催生出唐三彩这种有着浓墨重彩的艺术形态。
作为陶瓷艺术品,他并不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物,而是用作另外一个用途——陪葬,这在我们现在看来是浪费的行为,但是在当时却十分常见,王公贵族都以有唐三彩陪葬为荣,为了遏制这样的奢靡之风,唐朝甚至出台了明文规定*唐三彩的陪葬规格。
“三品以上九十事,五品以上六十事,九品以上四十事”
可见在当时,唐三彩在当时的发展空前盛大,不单单是贵族,甚至百姓都效仿。
二、唐朝民族交流增加,开启审美风暴
其实唐三彩并不起源于唐朝而是起源于南北朝,在南北朝就已经有了烧制技术,但是在当时却没有流行起来,主要是对工艺的要求以及花费比较巨大,但是到了唐朝之时,物阜民盛,百姓比较有钱,愿意将银钱花在这种技艺上。
唐朝的鼎盛发展同样也让多民族融合,在长安的街头,能够随意见到胡人。刚开始,百姓对于他们的存在,还比较稀奇,随后,便淡然处之了。胡人同样带来了文化的延续,胡人文化和汉人文化的交融,也促进了唐三彩的发展,作为天朝上国的百姓,自然需要珍贵而精致的物品,来彰显生活之繁华。
唐三彩
“王公百官竟为厚葬,偶人象马,雕饰如生,徒以炫耀路人,本不因心致礼,更相扇动,破产倾资,风俗流行,遂下兼士庶,若无禁制,奢侈日增。”
王宫贵胄为了显示自己的尊贵无匹,常常将自己的琳琅珠宝展现于人,但是这种在生前的彰显还不够过瘾,想要在死后,保持同样的富贵生活,他们更是将唐三彩作为陪葬,上层*的喜好影响下层*,下层*影响平民百姓,最终他们都为自己有这样的墓葬而奋斗,这种攀比之风,自上而下,由内而外,不能断绝。
唐三彩正是在这种环境中流行起来,生前身后名,在当时为唐朝人所追求。唐三彩其实正是一个盛世的缩影,正是因为文化,环境,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才令得唐三彩在墓葬文化中大放异彩。
三、唐朝艺术追求多样,多元社会形成
现代出土的唐三彩形态各异,对于细节雕刻的十分精致,品类丰富,基本上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都有雕刻,人物俑和动物俑占到了大半。最大的特点就是器质精美和细致入微,我们甚至能从上面看到各式神态,这在古代也是十分难得的技术。
“俑者谓有面目机发。似于生人者也”
这是在《唐会要》中,对于陪葬俑的评价,面目神态清晰可辨,和活着的人非常像,可见唐三彩在当时的社会是非常写实的。
贵妇俑
唐朝的美*多丰满,这是我们唐朝遗留下来的绘画和文章中得出的结论,而唐朝墓葬的唐三彩也向我们证实了这一点,雍容优雅的贵妇俑,体态丰腴,色彩艳丽,真实而又慵懒的形态,好像她就生活在我们面前一样,只是一个静态陶瓷,就能让我们感受到唐朝的审美。
这种具体而直接的形势远远超过了书面所描述的美人,这并不是通过我们的想象而索引出的美人而是像照片一样真真正正的存在。
而在同一墓葬中发现身姿袅娜的侍女,更是反映了当时真实的生活。对于贵族来说,墓葬不仅需要器物,同样需要有人伺候自己,所以才会出现侍女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