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27 18: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21:43
有些孩子的父母经常很苦恼,因为孩子经常爱动手打人。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就具有攻击行为呢?
在学前孩子身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幼儿的攻击行为,如打人、骂人、用东西砸人、毁坏别人的物品等。对孩子这种行为若不及时加以纠正和制止,任其发展,等孩子长大后,就容易成为一个骄横无力、脾气暴躁、冷酷无情的人,严重的还会出现*行为,对孩子本人、家庭及社会都极为有害。
但很多父母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却束手无策,不知道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往往使用责备、打骂来教育孩子,结果却常常适得其反。孩子攻击行为的产生,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沾染社会不良风气,模仿别人的行为。亚里士多德曾说:“人是最富于模仿的生物,人是借助于模仿来学习他最早的功课的。”如果家庭里吵闹不断,鸡犬不宁,夫妻间经常吵架、打架或者父母经常用打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也极富侵略性、攻击性。另外,孩子深受外界的影响,接触过多大众传播媒介上的有关暴力内容,如图书、报刊、电影、电视、网络等。也容易学得爱攻击别人。
二是过多的挫折和挫败感让孩子的心理扭曲,变得具有攻击性。如果孩子想做某件事失败了,自己的愿望没有达成,就会在内心里有一种挫败感。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多拉德等人曾著有《挫折与侵犯》一书,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挫折一侵犯”假设。假设认为:“攻击行为的发生,总以挫折的存在为先决条件;反之,挫折的存在也总是导致某种形式的侵犯。”如果孩子总是感到受挫折,接二连三地失败,心情就会不痛快、郁闷、压抑,一旦被压抑过久,就会通过攻击行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三是父母对孩子的攻击行为的纵容和不正确的强化作用,让孩子习惯以打人为乐。比如,幼儿园里的孩子与别的小朋友争抢玩具,如果孩子用推倒或打哭其他小朋友的方式而得到想要的玩具,也就是通过攻击别人达到了一定目的,满足了自己的要求,那么下一次他还会用这种武力的方式来争取到玩具或其他自己想要的东西。有的父母对此不以为然,反而还助长孩子的行为,如果自己家的孩子与邻家孩子发生纠纷,当自家孩子占上风时就得意地夸奖,而失败了就会数落一番。这种不当的教育方式也让孩子越来越喜欢攻击别人。
知道了孩子有攻击行为的各种原因后,父母就要对症下药,及早纠正孩子的攻击行为,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父母应做好表率,在家庭中营造一种文明礼貌的气氛。要切忌对孩子实行简单粗暴的打骂教育。孩子从父母处受到的委屈与压抑,极有可能通过攻击行为发泄出来。
(2)父母要做好积极的预防工作,积极控制可能诱发孩子攻击行为的多种因素,并向孩子灌输一些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等“好男孩”观念,让其认识到攻击行为给别人带来的伤害。
(3)要训练孩子的受挫能力,尤其是心理上要经受得住挫折的打击。要学会将挫折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压抑、转移、消除等方法加以解除。有什么不满,可通过正常的渠道表达出来并加以解决。
(4)让孩子学会用说理代替武力。用无论解决冲突是不理智的。父母应告诫孩子不要用武力解决和别人之间的冲突,当遇到争执时,最好通过讲道理来加以解决。
(5)平静地对待孩子之间的冲突。如果孩子之间发生了冲突,父母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立即大声呵斥孩子,更不能因为害怕自己孩子吃亏而护着孩子。应该让孩子自己说清楚发生冲突的原因,然后让他提出解决冲突的方法,或者帮孩子提出一些解决冲突的办法。
总之,虽然有的孩子攻击行为强烈,但是绝对不是无可救药,父母还是要心平气和地引导孩子,让孩子尽早改掉这个坏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