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古代四大名砚分别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27 18:47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9-13 11:51

可以磨墨。因为墨海是指大磨盘,磨盘都是可以磨墨的。墨锭在砚石上研磨而产生书画用墨汁的过程被俗称为“发墨”或“下墨”。这一过程,从表面现象看是墨条被摩擦而使墨质脱离,即所谓“下墨”,同时脱落的墨质在水中溶解并随磨墨的过程而逐渐均匀,使碳分子团均质悬浮于水中,即所谓“发墨”。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6 17:43

  砚,也称"砚台"。中国传统文房用具,始于汉代。那么关于古代四大名砚分别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古代四大名砚分别是什么

  一、洮砚

  自唐代成名以来,老坑洮砚一直是皇室文豪、富商巨贾才能拥有的。

  如宋代赵希鹄曰:"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

  晁无咎《砚林集》中有诗并铭:洮之崖,端之谷,匪山石,唯水玉。不可得兼,一可足温。然可爱,目鸲鹆,何以易之,鸭头绿。

  金代元好问曰:王将军为国开临洮(今卓尼),有司岁馈,可会者,六百钜万,其于中国得用者,此砚材也。

  近代"老坑洮砚"作品屡次作为国礼赠与国外元首,敦煌菩萨砚以甘肃省*名义赠与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反弹琵琶砚赠与日本前首相竹下登。

  洮砚老坑石在四大名砚中储量最少、最难采集,特级老坑石早在宋末(1175年)就已断采,现在每得一块洮砚特级老坑石都相当于是得到千年的古董。

  宋初,王陬(zōu)收复洮砚石材产地洮州(今属甘肃省卓尼县),被封为赵土司管理矿区,洮砚被选为皇宫贡品,只有皇朝*、文豪富商能够拥有,百姓只是听闻甚至难得一见。

  赵希鹄《洞天清禄集》:"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可见洮砚老坑发墨不弱于端砚老坑(即下岩),但采集难度更大、石料稀有、更难获取。

  郭培元《论洮砚》:"世人知洮砚之妙,至有胜端歙之处。自宋以后名隐而不显者,因地处边陲,得之不易,兼无专书著录之故,非才不良也,诚为憾事"。已道出洮砚虽有胜端、歙,但自宋之后老坑石逐渐绝迹,得之不易。

  洮砚老坑石的稀缺在市场上尤为明显。

  《甘肃洮砚志》记载:"凡物产于舟车交经之区,则其名易彰,而播易远(诸如端、歙)。产于梯航难及之乡,则其名不彰,而播不速,物因有幸有不幸欤!陇上鄙处西北(诸如洮砚),关山险阻,而彼洮石之绿沉泽腻天然胎孕者,实不幸产于斯土,则其名不若端与歙之彰,其播之不若端与歙之远且速,自不待论,此洮石之一厄也。虽然,龙泉之剑,不能长埋于丰城,卞和之璞,不能久委于荆山,天之生材,必有其用,而况洮石之绿沉泽腻天然胎孕者,足为文房之至宝,足供秘阁之清玩者哉。用是虽产于陇上,前贤颇已歌咏,惟断章遗句,终不敌端与歙之专*载,故虽有耽嗜砚石者,言及洮石之音声色泽,终属茫然。遂使市者以赝冒真,而洮之实不见,购者以赝为真,而洮之名不振,职此之故,虽有超类轶伦之质,竟不能与端、歙之石争短长于文房。

  书中详细介绍了洮砚从来都不弱于端砚、歙砚,只因地处偏远地区传播力不足,地势险要开采难度大,历代战乱破坏较大,导致石材几近枯竭。市场流通劣质石材,以次充好,以赝冒真,喜好洮砚的人常因此失望,听闻洮砚的人也更是茫然。

  二、端砚

  端砚以石质优良、细腻滋润和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优点,被推为「群砚之首」,是著名的实用工艺美术品。用于书画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端石制砚,以石质要达到「温润如玉,眼高而活,分布成象,磨之无声,储水不耗,发墨而不损毫者」为佳品。

  端石产于广东省肇庆市东南烂柯山西麓端溪水一带。肇庆古称端州,此处石料制成的砚台称为「端砚」。端砚砚石是在唐代武德年间发现的,端砚石由于石质优良、细腻嫩爽、滋润、具有发墨不伤毫和呵气可研墨的特点。端石中的佳品长年浸于水中,温润如玉。《端溪砚史》称之:「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摩之寂寂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歙砚和端砚并称,而端砚又较歙砚更佳,据说历代皆采端溪,到南唐李后主时端溪石已竭,不得已才采用次之的歙石。

  端砚有"群砚之首"的称誉,为砚中之上品,亦可再分等级。它出产自广东肇庆高要县东南端溪之烂河山(又名斧柯山),唐之前属端州,故得名。采集端石的地方,通常距江滨三、四里处,逐渐升高分下岩、中岩、上岩、龙岩、蚌坑等采石之所;下岩洞在山底,终年浸水,而砚石贵润,所以下岩之质量最佳。

  但浸在水里的下岩想开采可不容易,只有每年秋冬河水降低之时才可进入,潭水无出口,须七十个人排排座,一个个将装水的瓮往上传至岩口,如此做个月余,潭水始得涸,才能进入取石。春天水涨,则又得重新来过了。若非如此,下岩之石所做的砚岂能如此发墨,真是好的东西必须经过淬炼才能成材。但下岩到北宋时已开采净尽,明朝以后另辟的新坑或中、上岩,质量就没有那么好了。

  端石的开采是非常艰巨的,因此古代的砚石真是得来不易。从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在「端溪铭」中说:「千大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斯珍。」可看出采石过程是非常艰巨。唐代诗人李贺在「扬生端州青花紫石砚歌」中,用「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意思是说:赞石工攀登高处,凿取紫色岩石来制砚,他赞美端石的名贵和颂扬了端州石工采石的高超技艺。

  端砚还有另一个特征,为「有眼」。如「鹦哥眼」、「了哥眼」等,据说是石嫩则眼多,石老则眼少,也有以眼来发质量优劣的,最上为活眼,再来是泪眼、死眼等。

  其实所谓「眼」便是砚上石纹,倒不一定和质量相关了。写字时多个水灵灵的眼注视是不错,又可增加砚的可欣赏性,但长出眼的地方不好,影响磨墨,却不如不要的好。另外端石的颜色也被视为和质量有关,有紫、青、白等颜色,而以白色最佳,紫色最下。端砚的优点,一是下墨,二是发墨,三是不损亳。

  端砚的石质能达到致密、坚实、幼嫩、滋润,这与端砚的石品有着密切不可分的关系。端砚石品中有蕉叶白的,有火捺的,兼有青花。只要是砚石质地致密、坚实、幼嫩、润滑,发墨而不伤毫,就能成为一方好砚材。

  端石石品繁多,真正好的名贵石品也是难得的。石品中有鱼脑冻,是较名贵的石品,有如受冻的鱼脑而得名。清吴兰修《端溪砚史》中载:「一种生气,团团圞圞,如澄潭月祥者,曰鱼脑冻」。其质细腻、幼嫩、滋润,一般产于水岩。

  青花是名贵的石品,青花细致有如波面微尘,像轻纱,似水藻,隐约在紫石上面,秋之无形,沈入水中,方清晰可见。细润如玉,叩磨无声。蕉叶白是端石品中之一,形状如蕉叶初展含露欲滴,上下四旁有火捺花纹装饰。蕉叶白处细嫩,石质较软,易于发墨,主要产于志坑。端石中还有天青、火捺、猪肝冻、金星点、金银线、冰纹、石眼等品名。端石石眼,以其形似而定名,有鸲鹆眼、乌鸦眼、鹦哥眼、象眼等;按其神态之分有活眼、泪眼、瞎眼等,还有高眼、低眼、底眼之分,石眼在端石砚雕刻艺术中起着装饰美化作用。具有欣赏价值,被文人视为珍宝。古代文人以石眼视为端石质地高洁、细润有神,犹如人的眼睛,别具一格,以此认为鉴别端石质量高低的标准。其实,石眼对端石没有直接价值,只不过起了装饰效果,令古人称宝,视为珍藏。

  端砚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工序繁多。主要分采石、维料、制璞、雕刻、配合、打磨(即磨光)、上蜡等等工艺过程。清代端石砚要求因材施艺,因石构图,在题材、立意、构图、造型、利用何种雕法都要精心推敲,刻划得当。保持了端砚的古雅、朴实,古色古香、形态自然的特点。如北京故宫收藏的「端石双龙砚」、「猫蝶砚」是端砚中的佳品。

  三、歙砚

  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产于现今江西婺源龙尾山西麓武溪,人称「龙尾砚」又称「罗纹砚」就是古歙砚,以砚石在古歙州府治(歙县)加工和集散而得名。

  始于唐开元年间。据宋洪迈《歙砚谱》的记载,说明在唐朝开元年间,叶姓猎人逐兽至长城里,见迭石如城,莹洁可爱,携归成砚,自是歙砚名闻天下。据五代陶谷《清异录》的记载,唐开元二年,赐宰相张文蔚、杨涉等人龙麟月砚各一,歙产也。歙砚初产时间,应是开元之前,大约公元700年左右。歙砚石质优良,莹润细密,有"坚、润、柔、健、细、腻、洁、美"八德。

  歙砚又称"龙尾砚"、"婺源砚",产于江西婺源龙尾山,婺源古属歙州,故得名。其特点是色如碧云,声如金石,温润如玉,墨峦浮艳。歙砚的品种有罗纹、眉子、金晕、银星、古屏、玉带、紫云等多种,尤以罗纹、眉子之奇特者为上品。

  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曾得到一方长约尺余的歙砚,砚前刻有山峰36座,大小间错、延伸至边,当中琢成砚池,池中碧水荡漾,妙趣横生,他竟然以此砚换得苏仲泰一座豪华宅邸!歙砚多次被作为"国宝",送给外国贵宾。歙砚的名砚有"龙尾砚、眉子砚、龙潭石砚、金星砚、庙前青石、歙红"等。歙砚闻名是在南唐时代,由于歙砚石色青莹、石理缜密,坚润如玉,磨墨无声,深得元宗的喜爱,故歙州设置了砚务,并选砚工高手李少微为砚务官,专门搜罗佳石,为御府造砚。之后李后主所用的澄心堂纸、李廷珪墨、龙尾石砚成为天下之冠。歙砚石质坚密细腻,色黑深沈,纹理自然,以青黑多金星者为上品。

  歙砚石品很多,大致分为眉纹,是歙砚石中花纹之一。眉纹石按其石纹可分为七种,以雁湖、对眉子最佳。歙石中还有罗纹,石纹如丝罗形状,可分金花罗纹,操作数罗纹、松纹罗纹等。金星纹理也是歙石的一个品种,是砚石中融有谷粒的结晶物,撒布砚面,在光线照耀下,熠熠发光,犹如天空星斗,金星久研磨而不褪,且越磨越亮,是歙砚中的佳品。古代称为,罗纹砚,石纹有如罗丝精细,其色青莹,纹理紧密。刷丝罗纹砚,银色刷丝,如发之密。眉子砚,石纹像甲痕如人画眉,遍地成对。雨点金星砚,星如雨点,灿然遍地。

  歙砚石质坚密细腻,色黑深沈,纹理自然,以青黑多金星者为上品。

  歙砚的制作与端砚的制作差不多。造型多样化,工匠用心立意后取材,达到歙石端庄、设计美观大方、浑厚特点。如北京故宫收藏的「歙石竹节砚」、「歙石鱼子竹节砚」。

  四、澄泥砚

  以过滤的细泥的材料制作的砚具。它并非石材,是以澄江之泥,精工烧炼而成,也是中国名砚之一。澄泥砚制作起源于唐代,至宋代兴盛起来,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质地坚硬耐磨,易发墨,不损毫不耗墨,能与石砚媲美。唐时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南)已成为制澄泥砚的著名产地。澄泥砚造型朴实无华、山东的鲁概砚都属于澄泥砚的一种。

  澄泥砚始于晚晋唐初之山西绛州,是人工手作之陶类砚,制作方法沿革自秦砖汉瓦,经无数改良而精制所成。佳品坚实过于石,不涸水不伤毫。色多作鳝鱼黄、虾头 红、 朱沙红、绿豆青等。真正澄泥砚制法因古人不轻易传授秘方于宋初已失唐人之法,后来制成之作品多不属佳品了。

  关于砚的别称跟由来

  (1)石君。宋代苏东坡曾为婺源龙尾山"罗文砚"(歙砚的一个品种)写过一篇传记--《万石君罗文传》,里面记载:"罗文,歙人也。其上世常隐龙尾山",并说罗文因"助成文治,厥功茂焉"封"万石君"。"万石君"由此而得名。例如,清代王继香的《七星砚铭》曰:"北斗啖啖孕石君,繁忙上腾昌斯文。"不管是什么材料制作的,也统称石君。例如铜砚、铁砚、竹砚、瓦砚等,都可统称石君。

  (2)石友。古人特别珍惜"情",读书人都把书斋中的各种珍品,以友相看,所以砚被俗称为石友。宋代王炎有诗曰:"剡溪束楮生,歙穴会石友。""楮生"指纸,"石友"指砚。广而传之,众皆称砚为石友。

  (3)墨侯。例如,唐代文嵩以砚拟人,曾作《即墨侯石虚中传》,称砚姓石,名虚中,字居默,封"即墨侯"。从此以后,人们便称砚为即墨侯,如宋代王迈中《除夜洗砚》曰:"多谢吾家即墨侯,朝濡暮染富春秋。"

  (4)墨海。砚的别称,一般称大的砚台,也有称为海砚的。例如,宋代苏易简《文房四宝》载:"惜黄帝得玉一钮,治为墨海焉,其上刻文曰:'帝鸿氏之砚'。"这就是传说中制砚的开始。宋代程俱《谢人惠砚》诗:"帝鸿墨海世不见,近爱端溪青紫砚。"刊入清代高凤翰《砚史》那方题铭"墨乡磅礴,天空海阔。"的大瀛海澄泥砚,即是墨海的典型形制。墨海也指大墨盆。清代翟灏《通俗编》曰:"今书大字用墨多,则以瓦盆磨之,谓其盆曰:'墨海'。"

  (5)墨池。一般称小的砚台。即大砚称"海",小砚称"池"。也有把墨盒称为墨池的。

  (6)墨盘。一般是比较浅的砚台的俗称,通常指像盘子状的较大型砚台。

  (7)墨田。"墨田"是耕耘的意思,研墨如耕田。田在这里主要表示大,能"种墨"的地方,理解为砚。

  (8)砚山。依石头的天然形状凿为砚,刻石为山,所以叫做砚山。明代高谦《遵生八笺》曰:"砚山始自米南宫,以南唐宝石为之,图载《辍耕录》,后即效之。"

  (9)砚池。有一种砚的形状是凹形,称作砚池。晋代傅玄《砚赋》云:"芦方圆已定形,锻金铁而为池。"说的就是这种砚。砚池,是指在砚的一端有一个蓄水池,为研墨加水方便而设的,大小不定,深浅不等,据石的形状而定。

  (10)砚瓦。俗称瓦头砚,又叫瓦砚。秦汉时用的建筑瓦当,多采用澄泥治成,后来被人们改制成砚。例如唐代吴融《古砚瓦赋》曰:"勿谓乎柔而无刚,土埏而为瓦,勿谓乎废而不用,瓦断而为砚。"《邵氏闻见后录》曰:"砚瓦者,唐人语也,非谓以瓦为砚,盖砚之中必隆起为瓦状,以不留墨为贵。"

  (11)研磨器。对原始砚的俗称。在新石器时代,研磨石墨或其他颜料的器具。例如,陕西临潼姜寨新石器遗址中出土的一套绘画工具中就有研磨器,被称为"始祖砚"。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6 17:43

  砚,也称"砚台"。中国传统文房用具,始于汉代。那么关于古代四大名砚分别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古代四大名砚分别是什么

  一、洮砚

  自唐代成名以来,老坑洮砚一直是皇室文豪、富商巨贾才能拥有的。

  如宋代赵希鹄曰:"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

  晁无咎《砚林集》中有诗并铭:洮之崖,端之谷,匪山石,唯水玉。不可得兼,一可足温。然可爱,目鸲鹆,何以易之,鸭头绿。

  金代元好问曰:王将军为国开临洮(今卓尼),有司岁馈,可会者,六百钜万,其于中国得用者,此砚材也。

  近代"老坑洮砚"作品屡次作为国礼赠与国外元首,敦煌菩萨砚以甘肃省*名义赠与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反弹琵琶砚赠与日本前首相竹下登。

  洮砚老坑石在四大名砚中储量最少、最难采集,特级老坑石早在宋末(1175年)就已断采,现在每得一块洮砚特级老坑石都相当于是得到千年的古董。

  宋初,王陬(zōu)收复洮砚石材产地洮州(今属甘肃省卓尼县),被封为赵土司管理矿区,洮砚被选为皇宫贡品,只有皇朝*、文豪富商能够拥有,百姓只是听闻甚至难得一见。

  赵希鹄《洞天清禄集》:"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可见洮砚老坑发墨不弱于端砚老坑(即下岩),但采集难度更大、石料稀有、更难获取。

  郭培元《论洮砚》:"世人知洮砚之妙,至有胜端歙之处。自宋以后名隐而不显者,因地处边陲,得之不易,兼无专书著录之故,非才不良也,诚为憾事"。已道出洮砚虽有胜端、歙,但自宋之后老坑石逐渐绝迹,得之不易。

  洮砚老坑石的稀缺在市场上尤为明显。

  《甘肃洮砚志》记载:"凡物产于舟车交经之区,则其名易彰,而播易远(诸如端、歙)。产于梯航难及之乡,则其名不彰,而播不速,物因有幸有不幸欤!陇上鄙处西北(诸如洮砚),关山险阻,而彼洮石之绿沉泽腻天然胎孕者,实不幸产于斯土,则其名不若端与歙之彰,其播之不若端与歙之远且速,自不待论,此洮石之一厄也。虽然,龙泉之剑,不能长埋于丰城,卞和之璞,不能久委于荆山,天之生材,必有其用,而况洮石之绿沉泽腻天然胎孕者,足为文房之至宝,足供秘阁之清玩者哉。用是虽产于陇上,前贤颇已歌咏,惟断章遗句,终不敌端与歙之专*载,故虽有耽嗜砚石者,言及洮石之音声色泽,终属茫然。遂使市者以赝冒真,而洮之实不见,购者以赝为真,而洮之名不振,职此之故,虽有超类轶伦之质,竟不能与端、歙之石争短长于文房。

  书中详细介绍了洮砚从来都不弱于端砚、歙砚,只因地处偏远地区传播力不足,地势险要开采难度大,历代战乱破坏较大,导致石材几近枯竭。市场流通劣质石材,以次充好,以赝冒真,喜好洮砚的人常因此失望,听闻洮砚的人也更是茫然。

  二、端砚

  端砚以石质优良、细腻滋润和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优点,被推为「群砚之首」,是著名的实用工艺美术品。用于书画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端石制砚,以石质要达到「温润如玉,眼高而活,分布成象,磨之无声,储水不耗,发墨而不损毫者」为佳品。

  端石产于广东省肇庆市东南烂柯山西麓端溪水一带。肇庆古称端州,此处石料制成的砚台称为「端砚」。端砚砚石是在唐代武德年间发现的,端砚石由于石质优良、细腻嫩爽、滋润、具有发墨不伤毫和呵气可研墨的特点。端石中的佳品长年浸于水中,温润如玉。《端溪砚史》称之:「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摩之寂寂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歙砚和端砚并称,而端砚又较歙砚更佳,据说历代皆采端溪,到南唐李后主时端溪石已竭,不得已才采用次之的歙石。

  端砚有"群砚之首"的称誉,为砚中之上品,亦可再分等级。它出产自广东肇庆高要县东南端溪之烂河山(又名斧柯山),唐之前属端州,故得名。采集端石的地方,通常距江滨三、四里处,逐渐升高分下岩、中岩、上岩、龙岩、蚌坑等采石之所;下岩洞在山底,终年浸水,而砚石贵润,所以下岩之质量最佳。

  但浸在水里的下岩想开采可不容易,只有每年秋冬河水降低之时才可进入,潭水无出口,须七十个人排排座,一个个将装水的瓮往上传至岩口,如此做个月余,潭水始得涸,才能进入取石。春天水涨,则又得重新来过了。若非如此,下岩之石所做的砚岂能如此发墨,真是好的东西必须经过淬炼才能成材。但下岩到北宋时已开采净尽,明朝以后另辟的新坑或中、上岩,质量就没有那么好了。

  端石的开采是非常艰巨的,因此古代的砚石真是得来不易。从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在「端溪铭」中说:「千大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斯珍。」可看出采石过程是非常艰巨。唐代诗人李贺在「扬生端州青花紫石砚歌」中,用「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意思是说:赞石工攀登高处,凿取紫色岩石来制砚,他赞美端石的名贵和颂扬了端州石工采石的高超技艺。

  端砚还有另一个特征,为「有眼」。如「鹦哥眼」、「了哥眼」等,据说是石嫩则眼多,石老则眼少,也有以眼来发质量优劣的,最上为活眼,再来是泪眼、死眼等。

  其实所谓「眼」便是砚上石纹,倒不一定和质量相关了。写字时多个水灵灵的眼注视是不错,又可增加砚的可欣赏性,但长出眼的地方不好,影响磨墨,却不如不要的好。另外端石的颜色也被视为和质量有关,有紫、青、白等颜色,而以白色最佳,紫色最下。端砚的优点,一是下墨,二是发墨,三是不损亳。

  端砚的石质能达到致密、坚实、幼嫩、滋润,这与端砚的石品有着密切不可分的关系。端砚石品中有蕉叶白的,有火捺的,兼有青花。只要是砚石质地致密、坚实、幼嫩、润滑,发墨而不伤毫,就能成为一方好砚材。

  端石石品繁多,真正好的名贵石品也是难得的。石品中有鱼脑冻,是较名贵的石品,有如受冻的鱼脑而得名。清吴兰修《端溪砚史》中载:「一种生气,团团圞圞,如澄潭月祥者,曰鱼脑冻」。其质细腻、幼嫩、滋润,一般产于水岩。

  青花是名贵的石品,青花细致有如波面微尘,像轻纱,似水藻,隐约在紫石上面,秋之无形,沈入水中,方清晰可见。细润如玉,叩磨无声。蕉叶白是端石品中之一,形状如蕉叶初展含露欲滴,上下四旁有火捺花纹装饰。蕉叶白处细嫩,石质较软,易于发墨,主要产于志坑。端石中还有天青、火捺、猪肝冻、金星点、金银线、冰纹、石眼等品名。端石石眼,以其形似而定名,有鸲鹆眼、乌鸦眼、鹦哥眼、象眼等;按其神态之分有活眼、泪眼、瞎眼等,还有高眼、低眼、底眼之分,石眼在端石砚雕刻艺术中起着装饰美化作用。具有欣赏价值,被文人视为珍宝。古代文人以石眼视为端石质地高洁、细润有神,犹如人的眼睛,别具一格,以此认为鉴别端石质量高低的标准。其实,石眼对端石没有直接价值,只不过起了装饰效果,令古人称宝,视为珍藏。

  端砚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工序繁多。主要分采石、维料、制璞、雕刻、配合、打磨(即磨光)、上蜡等等工艺过程。清代端石砚要求因材施艺,因石构图,在题材、立意、构图、造型、利用何种雕法都要精心推敲,刻划得当。保持了端砚的古雅、朴实,古色古香、形态自然的特点。如北京故宫收藏的「端石双龙砚」、「猫蝶砚」是端砚中的佳品。

  三、歙砚

  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产于现今江西婺源龙尾山西麓武溪,人称「龙尾砚」又称「罗纹砚」就是古歙砚,以砚石在古歙州府治(歙县)加工和集散而得名。

  始于唐开元年间。据宋洪迈《歙砚谱》的记载,说明在唐朝开元年间,叶姓猎人逐兽至长城里,见迭石如城,莹洁可爱,携归成砚,自是歙砚名闻天下。据五代陶谷《清异录》的记载,唐开元二年,赐宰相张文蔚、杨涉等人龙麟月砚各一,歙产也。歙砚初产时间,应是开元之前,大约公元700年左右。歙砚石质优良,莹润细密,有"坚、润、柔、健、细、腻、洁、美"八德。

  歙砚又称"龙尾砚"、"婺源砚",产于江西婺源龙尾山,婺源古属歙州,故得名。其特点是色如碧云,声如金石,温润如玉,墨峦浮艳。歙砚的品种有罗纹、眉子、金晕、银星、古屏、玉带、紫云等多种,尤以罗纹、眉子之奇特者为上品。

  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曾得到一方长约尺余的歙砚,砚前刻有山峰36座,大小间错、延伸至边,当中琢成砚池,池中碧水荡漾,妙趣横生,他竟然以此砚换得苏仲泰一座豪华宅邸!歙砚多次被作为"国宝",送给外国贵宾。歙砚的名砚有"龙尾砚、眉子砚、龙潭石砚、金星砚、庙前青石、歙红"等。歙砚闻名是在南唐时代,由于歙砚石色青莹、石理缜密,坚润如玉,磨墨无声,深得元宗的喜爱,故歙州设置了砚务,并选砚工高手李少微为砚务官,专门搜罗佳石,为御府造砚。之后李后主所用的澄心堂纸、李廷珪墨、龙尾石砚成为天下之冠。歙砚石质坚密细腻,色黑深沈,纹理自然,以青黑多金星者为上品。

  歙砚石品很多,大致分为眉纹,是歙砚石中花纹之一。眉纹石按其石纹可分为七种,以雁湖、对眉子最佳。歙石中还有罗纹,石纹如丝罗形状,可分金花罗纹,操作数罗纹、松纹罗纹等。金星纹理也是歙石的一个品种,是砚石中融有谷粒的结晶物,撒布砚面,在光线照耀下,熠熠发光,犹如天空星斗,金星久研磨而不褪,且越磨越亮,是歙砚中的佳品。古代称为,罗纹砚,石纹有如罗丝精细,其色青莹,纹理紧密。刷丝罗纹砚,银色刷丝,如发之密。眉子砚,石纹像甲痕如人画眉,遍地成对。雨点金星砚,星如雨点,灿然遍地。

  歙砚石质坚密细腻,色黑深沈,纹理自然,以青黑多金星者为上品。

  歙砚的制作与端砚的制作差不多。造型多样化,工匠用心立意后取材,达到歙石端庄、设计美观大方、浑厚特点。如北京故宫收藏的「歙石竹节砚」、「歙石鱼子竹节砚」。

  四、澄泥砚

  以过滤的细泥的材料制作的砚具。它并非石材,是以澄江之泥,精工烧炼而成,也是中国名砚之一。澄泥砚制作起源于唐代,至宋代兴盛起来,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质地坚硬耐磨,易发墨,不损毫不耗墨,能与石砚媲美。唐时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南)已成为制澄泥砚的著名产地。澄泥砚造型朴实无华、山东的鲁概砚都属于澄泥砚的一种。

  澄泥砚始于晚晋唐初之山西绛州,是人工手作之陶类砚,制作方法沿革自秦砖汉瓦,经无数改良而精制所成。佳品坚实过于石,不涸水不伤毫。色多作鳝鱼黄、虾头 红、 朱沙红、绿豆青等。真正澄泥砚制法因古人不轻易传授秘方于宋初已失唐人之法,后来制成之作品多不属佳品了。

  关于砚的别称跟由来

  (1)石君。宋代苏东坡曾为婺源龙尾山"罗文砚"(歙砚的一个品种)写过一篇传记--《万石君罗文传》,里面记载:"罗文,歙人也。其上世常隐龙尾山",并说罗文因"助成文治,厥功茂焉"封"万石君"。"万石君"由此而得名。例如,清代王继香的《七星砚铭》曰:"北斗啖啖孕石君,繁忙上腾昌斯文。"不管是什么材料制作的,也统称石君。例如铜砚、铁砚、竹砚、瓦砚等,都可统称石君。

  (2)石友。古人特别珍惜"情",读书人都把书斋中的各种珍品,以友相看,所以砚被俗称为石友。宋代王炎有诗曰:"剡溪束楮生,歙穴会石友。""楮生"指纸,"石友"指砚。广而传之,众皆称砚为石友。

  (3)墨侯。例如,唐代文嵩以砚拟人,曾作《即墨侯石虚中传》,称砚姓石,名虚中,字居默,封"即墨侯"。从此以后,人们便称砚为即墨侯,如宋代王迈中《除夜洗砚》曰:"多谢吾家即墨侯,朝濡暮染富春秋。"

  (4)墨海。砚的别称,一般称大的砚台,也有称为海砚的。例如,宋代苏易简《文房四宝》载:"惜黄帝得玉一钮,治为墨海焉,其上刻文曰:'帝鸿氏之砚'。"这就是传说中制砚的开始。宋代程俱《谢人惠砚》诗:"帝鸿墨海世不见,近爱端溪青紫砚。"刊入清代高凤翰《砚史》那方题铭"墨乡磅礴,天空海阔。"的大瀛海澄泥砚,即是墨海的典型形制。墨海也指大墨盆。清代翟灏《通俗编》曰:"今书大字用墨多,则以瓦盆磨之,谓其盆曰:'墨海'。"

  (5)墨池。一般称小的砚台。即大砚称"海",小砚称"池"。也有把墨盒称为墨池的。

  (6)墨盘。一般是比较浅的砚台的俗称,通常指像盘子状的较大型砚台。

  (7)墨田。"墨田"是耕耘的意思,研墨如耕田。田在这里主要表示大,能"种墨"的地方,理解为砚。

  (8)砚山。依石头的天然形状凿为砚,刻石为山,所以叫做砚山。明代高谦《遵生八笺》曰:"砚山始自米南宫,以南唐宝石为之,图载《辍耕录》,后即效之。"

  (9)砚池。有一种砚的形状是凹形,称作砚池。晋代傅玄《砚赋》云:"芦方圆已定形,锻金铁而为池。"说的就是这种砚。砚池,是指在砚的一端有一个蓄水池,为研墨加水方便而设的,大小不定,深浅不等,据石的形状而定。

  (10)砚瓦。俗称瓦头砚,又叫瓦砚。秦汉时用的建筑瓦当,多采用澄泥治成,后来被人们改制成砚。例如唐代吴融《古砚瓦赋》曰:"勿谓乎柔而无刚,土埏而为瓦,勿谓乎废而不用,瓦断而为砚。"《邵氏闻见后录》曰:"砚瓦者,唐人语也,非谓以瓦为砚,盖砚之中必隆起为瓦状,以不留墨为贵。"

  (11)研磨器。对原始砚的俗称。在新石器时代,研磨石墨或其他颜料的器具。例如,陕西临潼姜寨新石器遗址中出土的一套绘画工具中就有研磨器,被称为"始祖砚"。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6 17:42

  砚,也称"砚台"。中国传统文房用具,始于汉代。那么关于古代四大名砚分别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古代四大名砚分别是什么

  一、洮砚

  自唐代成名以来,老坑洮砚一直是皇室文豪、富商巨贾才能拥有的。

  如宋代赵希鹄曰:"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

  晁无咎《砚林集》中有诗并铭:洮之崖,端之谷,匪山石,唯水玉。不可得兼,一可足温。然可爱,目鸲鹆,何以易之,鸭头绿。

  金代元好问曰:王将军为国开临洮(今卓尼),有司岁馈,可会者,六百钜万,其于中国得用者,此砚材也。

  近代"老坑洮砚"作品屡次作为国礼赠与国外元首,敦煌菩萨砚以甘肃省*名义赠与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反弹琵琶砚赠与日本前首相竹下登。

  洮砚老坑石在四大名砚中储量最少、最难采集,特级老坑石早在宋末(1175年)就已断采,现在每得一块洮砚特级老坑石都相当于是得到千年的古董。

  宋初,王陬(zōu)收复洮砚石材产地洮州(今属甘肃省卓尼县),被封为赵土司管理矿区,洮砚被选为皇宫贡品,只有皇朝*、文豪富商能够拥有,百姓只是听闻甚至难得一见。

  赵希鹄《洞天清禄集》:"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可见洮砚老坑发墨不弱于端砚老坑(即下岩),但采集难度更大、石料稀有、更难获取。

  郭培元《论洮砚》:"世人知洮砚之妙,至有胜端歙之处。自宋以后名隐而不显者,因地处边陲,得之不易,兼无专书著录之故,非才不良也,诚为憾事"。已道出洮砚虽有胜端、歙,但自宋之后老坑石逐渐绝迹,得之不易。

  洮砚老坑石的稀缺在市场上尤为明显。

  《甘肃洮砚志》记载:"凡物产于舟车交经之区,则其名易彰,而播易远(诸如端、歙)。产于梯航难及之乡,则其名不彰,而播不速,物因有幸有不幸欤!陇上鄙处西北(诸如洮砚),关山险阻,而彼洮石之绿沉泽腻天然胎孕者,实不幸产于斯土,则其名不若端与歙之彰,其播之不若端与歙之远且速,自不待论,此洮石之一厄也。虽然,龙泉之剑,不能长埋于丰城,卞和之璞,不能久委于荆山,天之生材,必有其用,而况洮石之绿沉泽腻天然胎孕者,足为文房之至宝,足供秘阁之清玩者哉。用是虽产于陇上,前贤颇已歌咏,惟断章遗句,终不敌端与歙之专*载,故虽有耽嗜砚石者,言及洮石之音声色泽,终属茫然。遂使市者以赝冒真,而洮之实不见,购者以赝为真,而洮之名不振,职此之故,虽有超类轶伦之质,竟不能与端、歙之石争短长于文房。

  书中详细介绍了洮砚从来都不弱于端砚、歙砚,只因地处偏远地区传播力不足,地势险要开采难度大,历代战乱破坏较大,导致石材几近枯竭。市场流通劣质石材,以次充好,以赝冒真,喜好洮砚的人常因此失望,听闻洮砚的人也更是茫然。

  二、端砚

  端砚以石质优良、细腻滋润和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优点,被推为「群砚之首」,是著名的实用工艺美术品。用于书画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端石制砚,以石质要达到「温润如玉,眼高而活,分布成象,磨之无声,储水不耗,发墨而不损毫者」为佳品。

  端石产于广东省肇庆市东南烂柯山西麓端溪水一带。肇庆古称端州,此处石料制成的砚台称为「端砚」。端砚砚石是在唐代武德年间发现的,端砚石由于石质优良、细腻嫩爽、滋润、具有发墨不伤毫和呵气可研墨的特点。端石中的佳品长年浸于水中,温润如玉。《端溪砚史》称之:「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摩之寂寂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歙砚和端砚并称,而端砚又较歙砚更佳,据说历代皆采端溪,到南唐李后主时端溪石已竭,不得已才采用次之的歙石。

  端砚有"群砚之首"的称誉,为砚中之上品,亦可再分等级。它出产自广东肇庆高要县东南端溪之烂河山(又名斧柯山),唐之前属端州,故得名。采集端石的地方,通常距江滨三、四里处,逐渐升高分下岩、中岩、上岩、龙岩、蚌坑等采石之所;下岩洞在山底,终年浸水,而砚石贵润,所以下岩之质量最佳。

  但浸在水里的下岩想开采可不容易,只有每年秋冬河水降低之时才可进入,潭水无出口,须七十个人排排座,一个个将装水的瓮往上传至岩口,如此做个月余,潭水始得涸,才能进入取石。春天水涨,则又得重新来过了。若非如此,下岩之石所做的砚岂能如此发墨,真是好的东西必须经过淬炼才能成材。但下岩到北宋时已开采净尽,明朝以后另辟的新坑或中、上岩,质量就没有那么好了。

  端石的开采是非常艰巨的,因此古代的砚石真是得来不易。从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在「端溪铭」中说:「千大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斯珍。」可看出采石过程是非常艰巨。唐代诗人李贺在「扬生端州青花紫石砚歌」中,用「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意思是说:赞石工攀登高处,凿取紫色岩石来制砚,他赞美端石的名贵和颂扬了端州石工采石的高超技艺。

  端砚还有另一个特征,为「有眼」。如「鹦哥眼」、「了哥眼」等,据说是石嫩则眼多,石老则眼少,也有以眼来发质量优劣的,最上为活眼,再来是泪眼、死眼等。

  其实所谓「眼」便是砚上石纹,倒不一定和质量相关了。写字时多个水灵灵的眼注视是不错,又可增加砚的可欣赏性,但长出眼的地方不好,影响磨墨,却不如不要的好。另外端石的颜色也被视为和质量有关,有紫、青、白等颜色,而以白色最佳,紫色最下。端砚的优点,一是下墨,二是发墨,三是不损亳。

  端砚的石质能达到致密、坚实、幼嫩、滋润,这与端砚的石品有着密切不可分的关系。端砚石品中有蕉叶白的,有火捺的,兼有青花。只要是砚石质地致密、坚实、幼嫩、润滑,发墨而不伤毫,就能成为一方好砚材。

  端石石品繁多,真正好的名贵石品也是难得的。石品中有鱼脑冻,是较名贵的石品,有如受冻的鱼脑而得名。清吴兰修《端溪砚史》中载:「一种生气,团团圞圞,如澄潭月祥者,曰鱼脑冻」。其质细腻、幼嫩、滋润,一般产于水岩。

  青花是名贵的石品,青花细致有如波面微尘,像轻纱,似水藻,隐约在紫石上面,秋之无形,沈入水中,方清晰可见。细润如玉,叩磨无声。蕉叶白是端石品中之一,形状如蕉叶初展含露欲滴,上下四旁有火捺花纹装饰。蕉叶白处细嫩,石质较软,易于发墨,主要产于志坑。端石中还有天青、火捺、猪肝冻、金星点、金银线、冰纹、石眼等品名。端石石眼,以其形似而定名,有鸲鹆眼、乌鸦眼、鹦哥眼、象眼等;按其神态之分有活眼、泪眼、瞎眼等,还有高眼、低眼、底眼之分,石眼在端石砚雕刻艺术中起着装饰美化作用。具有欣赏价值,被文人视为珍宝。古代文人以石眼视为端石质地高洁、细润有神,犹如人的眼睛,别具一格,以此认为鉴别端石质量高低的标准。其实,石眼对端石没有直接价值,只不过起了装饰效果,令古人称宝,视为珍藏。

  端砚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工序繁多。主要分采石、维料、制璞、雕刻、配合、打磨(即磨光)、上蜡等等工艺过程。清代端石砚要求因材施艺,因石构图,在题材、立意、构图、造型、利用何种雕法都要精心推敲,刻划得当。保持了端砚的古雅、朴实,古色古香、形态自然的特点。如北京故宫收藏的「端石双龙砚」、「猫蝶砚」是端砚中的佳品。

  三、歙砚

  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产于现今江西婺源龙尾山西麓武溪,人称「龙尾砚」又称「罗纹砚」就是古歙砚,以砚石在古歙州府治(歙县)加工和集散而得名。

  始于唐开元年间。据宋洪迈《歙砚谱》的记载,说明在唐朝开元年间,叶姓猎人逐兽至长城里,见迭石如城,莹洁可爱,携归成砚,自是歙砚名闻天下。据五代陶谷《清异录》的记载,唐开元二年,赐宰相张文蔚、杨涉等人龙麟月砚各一,歙产也。歙砚初产时间,应是开元之前,大约公元700年左右。歙砚石质优良,莹润细密,有"坚、润、柔、健、细、腻、洁、美"八德。

  歙砚又称"龙尾砚"、"婺源砚",产于江西婺源龙尾山,婺源古属歙州,故得名。其特点是色如碧云,声如金石,温润如玉,墨峦浮艳。歙砚的品种有罗纹、眉子、金晕、银星、古屏、玉带、紫云等多种,尤以罗纹、眉子之奇特者为上品。

  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曾得到一方长约尺余的歙砚,砚前刻有山峰36座,大小间错、延伸至边,当中琢成砚池,池中碧水荡漾,妙趣横生,他竟然以此砚换得苏仲泰一座豪华宅邸!歙砚多次被作为"国宝",送给外国贵宾。歙砚的名砚有"龙尾砚、眉子砚、龙潭石砚、金星砚、庙前青石、歙红"等。歙砚闻名是在南唐时代,由于歙砚石色青莹、石理缜密,坚润如玉,磨墨无声,深得元宗的喜爱,故歙州设置了砚务,并选砚工高手李少微为砚务官,专门搜罗佳石,为御府造砚。之后李后主所用的澄心堂纸、李廷珪墨、龙尾石砚成为天下之冠。歙砚石质坚密细腻,色黑深沈,纹理自然,以青黑多金星者为上品。

  歙砚石品很多,大致分为眉纹,是歙砚石中花纹之一。眉纹石按其石纹可分为七种,以雁湖、对眉子最佳。歙石中还有罗纹,石纹如丝罗形状,可分金花罗纹,操作数罗纹、松纹罗纹等。金星纹理也是歙石的一个品种,是砚石中融有谷粒的结晶物,撒布砚面,在光线照耀下,熠熠发光,犹如天空星斗,金星久研磨而不褪,且越磨越亮,是歙砚中的佳品。古代称为,罗纹砚,石纹有如罗丝精细,其色青莹,纹理紧密。刷丝罗纹砚,银色刷丝,如发之密。眉子砚,石纹像甲痕如人画眉,遍地成对。雨点金星砚,星如雨点,灿然遍地。

  歙砚石质坚密细腻,色黑深沈,纹理自然,以青黑多金星者为上品。

  歙砚的制作与端砚的制作差不多。造型多样化,工匠用心立意后取材,达到歙石端庄、设计美观大方、浑厚特点。如北京故宫收藏的「歙石竹节砚」、「歙石鱼子竹节砚」。

  四、澄泥砚

  以过滤的细泥的材料制作的砚具。它并非石材,是以澄江之泥,精工烧炼而成,也是中国名砚之一。澄泥砚制作起源于唐代,至宋代兴盛起来,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质地坚硬耐磨,易发墨,不损毫不耗墨,能与石砚媲美。唐时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南)已成为制澄泥砚的著名产地。澄泥砚造型朴实无华、山东的鲁概砚都属于澄泥砚的一种。

  澄泥砚始于晚晋唐初之山西绛州,是人工手作之陶类砚,制作方法沿革自秦砖汉瓦,经无数改良而精制所成。佳品坚实过于石,不涸水不伤毫。色多作鳝鱼黄、虾头 红、 朱沙红、绿豆青等。真正澄泥砚制法因古人不轻易传授秘方于宋初已失唐人之法,后来制成之作品多不属佳品了。

  关于砚的别称跟由来

  (1)石君。宋代苏东坡曾为婺源龙尾山"罗文砚"(歙砚的一个品种)写过一篇传记--《万石君罗文传》,里面记载:"罗文,歙人也。其上世常隐龙尾山",并说罗文因"助成文治,厥功茂焉"封"万石君"。"万石君"由此而得名。例如,清代王继香的《七星砚铭》曰:"北斗啖啖孕石君,繁忙上腾昌斯文。"不管是什么材料制作的,也统称石君。例如铜砚、铁砚、竹砚、瓦砚等,都可统称石君。

  (2)石友。古人特别珍惜"情",读书人都把书斋中的各种珍品,以友相看,所以砚被俗称为石友。宋代王炎有诗曰:"剡溪束楮生,歙穴会石友。""楮生"指纸,"石友"指砚。广而传之,众皆称砚为石友。

  (3)墨侯。例如,唐代文嵩以砚拟人,曾作《即墨侯石虚中传》,称砚姓石,名虚中,字居默,封"即墨侯"。从此以后,人们便称砚为即墨侯,如宋代王迈中《除夜洗砚》曰:"多谢吾家即墨侯,朝濡暮染富春秋。"

  (4)墨海。砚的别称,一般称大的砚台,也有称为海砚的。例如,宋代苏易简《文房四宝》载:"惜黄帝得玉一钮,治为墨海焉,其上刻文曰:'帝鸿氏之砚'。"这就是传说中制砚的开始。宋代程俱《谢人惠砚》诗:"帝鸿墨海世不见,近爱端溪青紫砚。"刊入清代高凤翰《砚史》那方题铭"墨乡磅礴,天空海阔。"的大瀛海澄泥砚,即是墨海的典型形制。墨海也指大墨盆。清代翟灏《通俗编》曰:"今书大字用墨多,则以瓦盆磨之,谓其盆曰:'墨海'。"

  (5)墨池。一般称小的砚台。即大砚称"海",小砚称"池"。也有把墨盒称为墨池的。

  (6)墨盘。一般是比较浅的砚台的俗称,通常指像盘子状的较大型砚台。

  (7)墨田。"墨田"是耕耘的意思,研墨如耕田。田在这里主要表示大,能"种墨"的地方,理解为砚。

  (8)砚山。依石头的天然形状凿为砚,刻石为山,所以叫做砚山。明代高谦《遵生八笺》曰:"砚山始自米南宫,以南唐宝石为之,图载《辍耕录》,后即效之。"

  (9)砚池。有一种砚的形状是凹形,称作砚池。晋代傅玄《砚赋》云:"芦方圆已定形,锻金铁而为池。"说的就是这种砚。砚池,是指在砚的一端有一个蓄水池,为研墨加水方便而设的,大小不定,深浅不等,据石的形状而定。

  (10)砚瓦。俗称瓦头砚,又叫瓦砚。秦汉时用的建筑瓦当,多采用澄泥治成,后来被人们改制成砚。例如唐代吴融《古砚瓦赋》曰:"勿谓乎柔而无刚,土埏而为瓦,勿谓乎废而不用,瓦断而为砚。"《邵氏闻见后录》曰:"砚瓦者,唐人语也,非谓以瓦为砚,盖砚之中必隆起为瓦状,以不留墨为贵。"

  (11)研磨器。对原始砚的俗称。在新石器时代,研磨石墨或其他颜料的器具。例如,陕西临潼姜寨新石器遗址中出土的一套绘画工具中就有研磨器,被称为"始祖砚"。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女生多大后可以不在长身高? 如何不用软件把手机投屏到电脑上手机屏幕怎样投放到电脑上 战时拒绝、故意延误军事订货罪既遂的处罚? 战时故意延误军事订货罪处罚标准 名师1+1导读方案:汤姆·索亚历险记目录 三星sm-g7200打开微信慢,无法正常收看,网速不慢。 笔记本电脑如何调亮屏幕亮度 大伙说说洗衣机要不要带烘干好 热烘干洗衣机怎么样 ef英语哪个好 古代砚台介绍 骨汤刀削面的做法,骨汤刀削面怎么做好吃,骨汤 关于写读书批注带来的好处的作文450字? 我的住址怎么查看可不可以安宽带? 把爱绘成最美的风景是什么歌曲 奔驰E300风机开到最大风但出风量很细,是什么情况? 奔驰e300空调怎么开制冷 做梦偷鹅蛋是什么意思 求一个鬼步舞的音乐,前面节奏有点像魅惑的钢琴曲,后面是电音,很有感... 鬼步舞天籁超重低音是什么钢琴曲 我想找一系列旋律重复的钢琴曲。 求一歌名:钢琴曲、有鼓点、中快节奏、能跳鬼舞步、曳步舞 ...给力的中秋节祝福语,往年热传经典的中秋节节祝福精选,送给领导客户... 计划赶不上变化 这句话的下一句是什么? 请问计划赶不上变化的下一句是什么 闯红灯是抽查吗 G23D发动机都用在什么牌子的车上 福建的高考摄像头监控会一一调出来回放吗? 抽查的话,抽到概率大概是多少... ...考完试我拿手机拍了张电脑的照片,监考老师没看到但是摄像头拍... 那些高考作弊被抓的,有因为是在考试中被摄像头抓到的嘛?有没有考完试... 乌镇的最佳旅游时间是什么时候 在无锡买房要交两年的社保昆山交了五年的社保转移过去可以用吗?_百 ... 吉美广场舞今生相爱歌词 猪肝怎样炒着又嫩又好吃啊? 葫芦什么时间打头 用真心写下你给的深情,陪我走过忙忙的人海,这首歌是什么名字 三通电动阀门好不好? 英语星期日怎么读? 英语星期中的星期日用英语怎么说? 为什么老年公交卡充值金额不一致? 歌词有一句你的爱隆起绵绵山脉,陪我走进茫茫林海 用过倩碧和羽西的姐妹们请进 狗能吃小马香酥吗? 河流、湖泊、沼泽、沿海滩涂等湿地生态系统,享有“生物超市”、“地球... 澳大利亚政治体系名称 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为什么只有总理没有总统呢?这两个国家是怎样的一种... 虎啸风生龙腾云起的意思 虎啸风生龙腾云起的意思是什么 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是什么样的政体? 请告诉我虎啸风生什么意思? 国家体制与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