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26 19: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5 08:14
有个故事,说的是母亲为了让孩子受到好的教育,不顾亲人的反对,不顾年老的父母,放弃情深的丈夫,毅然决然的辞掉工作,带着孩子跑到北京来生活,她艰苦奋斗,任劳任怨。终于孩子考上了大学并拿到奖学金,也毅然决然的离开了母亲,专心于学习,连休假也不回母亲身边。可谓是有什么样的母亲也会有什么样的女儿。
母亲的行为源自于家庭压力,来自于集体无意识,或许很多人不能理解,但是却切实存在着。而女儿的行为,同样受家庭压力的影响。
那么代际间的压力是如何传递和如何被孩子感知?
一是家庭的内部知觉。这是家庭的集体无意识,父辈们说不清,道不明,却一直在为此痛苦烦恼。他们可能为一些琐碎的事彼此争吵,抱怨与愤愤不平,这一切却来源于家庭内核的不稳定。事实上,为钱争吵不休的家庭,孩子长大后喜欢对钱有控制力;为婚姻争吵不休的家庭,孩子对情感也敏感;深受慢性病与不健康折磨的家庭,孩子会把健康放在重要的位置;为社会地位和权力大伤脑筋的家庭,孩子对社会的攻击欲就会增强,不是精英就成其为叛逆。
第二个对孩子有雕塑作用的是父母的行为。尊师重道的家庭,孩子知书识礼,喜欢藏书读书的父母,孩子长大后会自然的爱书读书,孩子的行为就像是父母行为的延续。要想孩子长成后孝顺自己,那你要好好孝顺你的父母,孩子看在眼里会记在心里,顺其自然的会孝义为先。抱怨孩子不爱学习的人,常常也不能在学习中获得快意,学习对他们是受罪,孩子也不会把学习当作乐事。父母的行为,生活习俗,兴趣爱好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功用,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要装作喜欢那一行来做诱导。我们也观察到,打骂孩子,*与暴力也是有家族“遗传”的,父母的行为对幼小孩子有心理印刻作用,在孩子还未有自己的判断和决断之前,内心的认知和情绪模型已基本形成。
第三个对孩子品行的雕塑力量是父母的语言。心理学认同“皮格马利翁效应”——你用什么方式与孩子说话,把孩子描述成什么样,孩子也慢慢的变成什么样。有些家长喜欢贬低、否定孩子,以为这样会激发他的自尊心和奋斗心,那样激发出来的自尊是假的自尊,是为了掩藏自卑的自尊,这自尊是做给父母看的。语言上贬低孩子,势必把孩子导向弱势人群,所以,心理学者都建议用积极,正面的语言肯定孩子,为他导航。在家庭治疗的技术中,常常使用夸大孩子的优点,缩小孩子的缺点的方法,为孩子营建一个自己还行的心理气氛,好的习惯和情绪就会慢慢接踵而至。夸奖和批评都可能是一种强化,批评缺点也可能强化或者建构了这些缺点,使孩子完整的自我变得百孔千疮。
第四个塑型力量是环境,环境的问题不是单个家庭能很好解决的,除了家庭的生活环境外,更主要是社会风气,社会教育状况,社会物质条件,社会治安秩序等。环境的改变必须是社会整体的努力,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对环境选择,减少与不良环境的接触。确保孩子的温饱与安静的学习条件,选择秩序严明、教育水平高的学校,鼓励孩子交往有上进心的同学朋友,以及欣赏社会正面文化与精神道德。
每一代人都有一个家族发展中的自然位置,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感”,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化解不利因素,如何让孩子在家庭压力中成长、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