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27 13:1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01:42
�0�2 规则如下:�0�2 1、购机赠话费,“购机花多少,话费就返多少”;�0�2 2、每月所赠话费为上月实际消费的40%,仅限当月消费;�0�2 3、赠送话费可用于套餐费、国内通话费、上网流量费;�0�2 4、赠款使用期限最长36个月(3年);�0�2 5、可自主选择电信后付费套餐;�0�2 6、未消费完赠送话费不得离网;�0�2 7、消费完赠送话费后,可参加其他优惠活动。�0�2 每月获赠款动态调整,赠完为止。而不是像此前运营商合约套餐或赠送话费那样由运营商提前确定了每月赠送额度和赠送周期,用户如果早达到约定的条件,消费完所有赠款,可以早“解套”,用户还可自选套餐,这在国内运营商资费制定上确实是一个突破。一个创新。�0�2 为做到“购机花多少,话费就返多少”,电信的精算师们确实为寻求“双赢”做了不少努力。在保证运营商自己利益的基础上,给了用户更优惠的选择,以及更多的自主权。需要考虑因素太多,也肯定会有一些难以调和的地方。例如,“未消费完赠送话费不得离网”——我分月送你话费,不送完不许走。送东西还有这么强制的,背后的原因是,要想得到赠送,必须先消费2.5倍的金额。运营商看重的是总消费额而不是赠送。再例如,为促进消费者购买手机入网,赠送话费,而为保证赠送有足够的回报,又采取了先消费后赠送,根据消费额赠送的方式。�0�2 从消费者角度看,表面上看,是“购机花多少,话费就返多少”,如果算总的成本,会发现在赠送完成前,消费者花费了买手机款,再加上2.5倍的电信服务,也可以理解为,承诺消费3.5倍手机款,获赠了手机,实际优惠服务也并不大,但将用户“套”住了足够长的时间。至于消费者是否觉得合适,那得由消费者自己判断(注:这里未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0�2 从2008年电信重组,形成移动、联通、电信三大移动通信运营商开始,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各运营商在资费*、资费和业务*、资费和终端*等方面的做法都有明显的进步。中国移动“预缴话费送手机”、“买手机送话费”、“缴话费送话费”、老用户“承诺话费送话费”等,中国联通3G先后推出A/B两个系列套餐、“套餐用户全国被叫免费”、上网卡套餐自动升级、增值业务M/T计费、24个月合约计划等,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些资费*大都同时考虑了运营商和消费者的利益。�0�2 需要注意的是:�0�2 1、套餐要简单、易懂,不要把消费者当都做精算师,而要让精算师自己做消费者去体验。�0�2 2、新套餐推出要考虑老套餐用户的体验,以及对已有套餐的优化。�0�2 3、套餐宣传比套餐设计还重要。一个新的套餐,如果没有合理的宣传配合,被外界看到的更多是缺点。�0�2 4、过度承诺,短时可能对促销有利,但带来的长期负面影响,比短期的促销收益,要大很多倍。�0�2 5、用户的整体体验感知,是无形的,但确是决定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