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25 02:5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22:03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效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的等级和分级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三条 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省、市、县*设立应急总指挥部,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管理工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实际需要,在省、市、县应急总指挥部下,分类设立专项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相关类别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省、市、县*应急总指挥部由本级*主要负责人、有关部门(含中直、省直驻当地有关单位,下同)负责人、当地同级军事机关、驻当地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武装*部队有关负责人组成。专项应急指挥部由本级*分管负责人、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必要时,应当有当地同级军事机关、驻当地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武装*部队有关负责人参加。
省、市、县*设立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负责本级*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第四条 省、市、县*直接涉及公共安全管理的部门,是本级*相应专项应急指挥部的工作机构。
乡镇*、*事处应当确定人员负责应急管理工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配合*做好应急管理的有关工作。
直接涉及公共安全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在其经营管理范围内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隐患或者突发事件信息。第五条 应急管理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溯查制,并纳入对下级*工作的绩效考核范围。第六条 省、市、县*应当将应急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计划,并组织实施。第七条 省、市、县*应当建立社会动员机制,发挥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全社会避险、自救、互救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进行捐赠和援助。第八条 省、市、县*应当组织开展应急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应急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应当将应急知识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和各级干部培训的内容。第二章 预防与应急准备第九条 省、市、县*应当制定预防与处置突发事件的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制定部门应急预案。乡镇*、*事处和直接涉及公共安全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制定应急预案。第十条 市、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以及乡镇*的应急预案,经本级*批准,报上一级*备案;部门应急预案报本级*备案;*事处的应急预案报区*备案;直接涉及公共安全的企业事业单位的应急预案,分别报当地*和上级主管部门备案。第十一条 省、市、县*及其直接涉及公共安全管理的部门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业人员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技术性评估、决策咨询和工作建议,必要时可以直接参加应急处置工作。第十二条 省、市、县*及其直接涉及公共安全管理的部门、专业监测机构、直接涉及公共安全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实行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第十三条 省、市、县*应当建立突发事件信息收集、识别、评估和突发事件预防、控制、督查等制度。
县*及其有关部门、乡镇*、*事处、*机关派出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查处理制度,对排查出的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矛盾纠纷及时进行调解处理。第十四条 省、市、县*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危险源、危险区域实施调查、登记和风险评估,建立数据库,并定期检查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实施动态监控。
有关部门调查危险源、危险区域时,相关单位应当依法予以配合。
下级*应当将危险源、危险区域的风险隐患排查结果报上一级*备案,并按照国家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