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经研究」《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发布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25 02:5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5 10:17
2008年金融危机表明,大型金融机构的无序破产将危及全球金融系统稳定性,并给整个经济造成严重的溢出影响。为防范大型金融机构发生重大风险的可能性,防范系统性风险,金融稳定理事会(FSB)自2011年起每年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并对该类银行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的框架指引,中国也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了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D-SIBs)监管*框架。
2020年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315.2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128.3万亿元,占比40.7%,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0.6%;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56.4万亿元,占比17.9%,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2.6%。
2020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8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987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96%,较上季末增加0.02个百分点。
2020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正常贷款余额142万亿元,其中正常类贷款余额138万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3.8万亿元。
2020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5万亿元,同比下降8.3%,降幅较上半年收缩1.1个百分点。平均资本利润率为10.05%。商业银行平均资产利润率为0.80%,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2020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5.1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086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79.9%,较上季末下降2.52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3.53%,较上季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2020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44%,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67%,较上季末上升0.07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4.41%,较上季末上升0.20个百分点。
12月3日,央行、银*正式发布《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是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认定的依据,也是对其提出监管要求、恢复与处置计划要求、实施早期纠正机制的基础。对于系统重要性银行评分的阈值从300分调低到100分,得分达到100分的银行被纳入系统重要性银行初始名单。按系统重要性得分进行分组,共分为5组,并实行差异化监管。
该*明确了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D-SIBs)的参评机构范围、评估指标体系、阈值与分组、评估流程与方法等关键信息。监管层将根据得分情况对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进行分层监管,银行业将正式进入差异化监管时代,不同银行因经营条件、监管条件的差异也会带来基本面的进一步分化。分类施策,匹配差异化的附加监管实施方案,设置合理的过渡期安排,确保*中性,稳妥有序实施。同时,*的落地也标志着我国宏观审慎管理架构进一步健全和深化,其他金融细分行业的落地细则也将加速推进,进而有效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D-SIBs对部分股份制银行资本压力加大,对银行杠杆率和ROE(净资产收益率)形成一定影响。对于部分资本管理压力相对较大的股份制银行而言,后续亟待多渠道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若对入选D-SIBs的银行赋予更严格的流动性监管要求,将促使银行加强一般性存款特别核心存款的吸收力度,降低同业负债占比,并进一步拉长同业负债久期,确保流动性指标的稳定。在此情况下,部分流动性指标安全边际不足的国有银行对中长久期的NCD(同业存单)发行需求可能会加大。入选G-SIBs的四大行也面临后续TLAC较高的达标压力,需持续加大资本补充和内生增长能力;部分中小银行,三季度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安全边际在1.5%以内,若后续附加资本要求提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将进一步承压,极大考验内外资本补充能力。在提高银行业资本充足率方面,提供以下建议。
现阶段非上市银行应积极谋取上市。一方面,资本严监管下,拓展资本补充渠道的*对上市银行和非上市银行的影响存在着差别。在制度框架下,上市银行相对于非上市银行资本补充渠道更广,银行通过上市可以获得更多的*红利。另一方面,上市意味着银行可以以资本市场作为有效的融资途径,通过向广大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本,对于商业银行可持续、高效益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盈利模式仍然为存贷款利差。贷款作为风险权重较高的资产,其规模的扩张会提升风险加权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而随着资本监管标准的提高,银行传统存贷款利差模式中的盈利能力必然降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仍然过低,而中间业务具有低资本消耗或完全不占用资本的优点。所以,为了达到资本监管要求的同时提升商业银行效益,应大力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在做好支付结算、代售、买卖外汇等传统中间业务的基础上,提升商业银行服务能力;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提升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开发商业银行手机APP;拓展信息咨询、发展规划等顾问服务,提高手续费、佣金及代保管业务收入。总而言之,提升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势在必行。
增加资本公积有两种方式:一是提高利润留成,增加盈余公积。通过银行自身的留存利润来增加资本是一条主动的、根本的、动态的、可持续的途径。通过内部挖潜,提高财务效益,积极 探索 存货款业务和增值服务并重的业务盈利模式,加强财务管理和全面成本核算 建立内部资金定价和转移机制,在业务流程上简化程序,在产品营销上加大力度,在财务管理上加强核算,开源节流,以使更多的利润转化为资本。但从利润中留存积累,必须以拥有较高的利润率为前提,因此,这种补充方式具有资本积累速度慢的局限。二是可以将股票溢价部分转为商业银行的资本公积。
降低风险资产意味着商业银行就得缩减信贷。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商业银行自身规模扩张的需要,商业银行很难去缩减贷款 尤其在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主要利润仍来自存贷利差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更加不会去减少信贷。然而,如果信贷过分扩张的话,就会拖累资本充足率,增加资本金的压力。其实,在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过程中 我们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资产。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调整资产的风险分布结构;二是从整体上提高资产质量。
在有效控制风险资产的同时 通过优化资产配置资产向低风险资产的转换,进而降低风险资产总额,提高资本充足率。首先,要调整信贷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目前 国有商业银行在资产结构上呈现出这样一个格局:资产投向较单一,主要集中在信贷资产上 证券和投资的比重偏低。其次,要调整资产组合,优化信贷结构,拓展多样化的金融业务。商业银行应扩大债券、同业拆借、短期投资等风险权数较小的资产比重 增加抵押、担保贷款比重。再次 还可以进行其他方面的资产调整,如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转让等方式将一部分期限较长、流动性不足、风险权重大的资产转到表外核算,从而提高资本充足率。最后,要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制度,以减少风险资产。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率高,不良贷款余额大,是造成风险资产过高、资本充足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降低不良资产比率,控制不良贷款余额,就成为我国银行业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重要途径。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提高不良资产处置的市场化程度。不良资产处置工作要实现由传统的、行政化向现代的、市场化转变。要在充分利用催收、诉讼和呆账核销等手段的基础上,遵循市场化处置的原则,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 积极 探索 运用债务重组、资产推介、转让出售、资产证券化等手段,加强不良资产的整合分类 积极利用和动员国内外的 社会 中介力量,以打包方式为主,实施集中批量处置,努力降低处置成本。
二是优化信贷结构,提高新增贷款质量。从源头上进行控制是减少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重要措施。要主动抓住新的市场机遇,积极运用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 拓展优质客户,严格把握新增贷款投向,寻求提高经营效益的新的增长点,在进退有度中实现信贷资产区域、行业、品种和客户结构的合理调整,实现新增贷款的进一步优化。
三是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可采取以下措施:明确综合费用与不良贷款压缩额的挂钩系数不得低于一定比例,加大诉讼执行回收等的费用支持力度,增加资产保全部门的增量营销费用,建立专项奖励制度 允许分行利用超额利润部分自行消化信贷类呆账损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