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25 07:0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8 06:12
本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首批一级国家重点学科、首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流动站,有18个国家、省部和校级科研机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教育部“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和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属的“古典文献研究所”,均设立于本院。科研条件优越,实力雄厚,院图书馆拥有30多万册藏书和诸多特色书库。目前有在职教职员工99人,其中专任教师84人。
南京大学文学院共有八个研究生专业:文艺学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汉语言文字学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戏剧戏曲学专业。具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所有研究生专业均可培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设有博士后流动站,进站工作的博士后享受教师待遇。有两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影视戏剧艺术专业。 该专业为本科专业。
该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有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修辞与写作、文学概论、文化概论、古代文学名著导读、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美学原理等,以上课程共52学分。本科学生还须参加社会实践、撰写学年论文(三年级)和学士论文,以上三项共16学分。
公共必修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军事训练、体育、军事思想、英语、计算机应用、中国*史、哲学概论、法学概论、逻辑学、*经济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等,以上课程共55学分。
外国学生可免修中国*史等*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有社会语言学、训诂学、音韵学、汉语语法史、工具书使用法、宗教与艺术、美学与当代文化、鲁迅研究、巴金研究、中国乡土小说、新月派研究、《红楼梦》研究、钟嵘《诗品》研究、庄子研究、经学讨论、当代文学思潮、港台文学、戏剧概论、中国电视研究、电影艺术概论、西方现当代文学、西方文论、传记文学研究等。
该专业除招收本、专科学生外,还举办大专起点的中青年作家班,学制2年,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取得南京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
该专业不设专任教师,所开课程在全系范围内选派授课教师。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以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为依托。古典文献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是教育部在全国条件较好的大学批准成立的第一批古籍研究机构之一。该专业以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典籍、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
该专业远绍黄侃、胡小石、汪辟疆等大家所开创的南京大学中文系传统文史研究的朴实雄厚之学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首任所长程千帆先生、第二任所长周勋初先生、唐代文史研究名家卞孝萱先生,以及第三任所长程章灿教授的带领下,经过一批中青年学者的努力,在古典文献的整理、考订和理论阐发诸方面,形成了谨严踏实的学风,将文献学与文艺学相结合,赋予传统的古典文献研究以现代学术的品质。该专业在继承谨严求实的学风同时,又不断开拓发展的空间,如将古典文献研究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进行古籍整理与研究,如加强海外汉学文献与域外汉文学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研究。 该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师资力量由古代文学教研室和古典文献研究所组成。
该专业开设的硕士课程有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古代文化史专题研究、校雠学、近代学者治学方法、唐宋笔记研究、石刻文献学、佛道二藏文献研究、辞赋研究、古代文论专题等;博士课程有诗经研究、楚辞研究、史记研究、文选研究、文心雕龙研究、杜诗研究等。 南京大学戏剧戏曲学专业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南京大学的戏剧戏曲研究始自20世纪20年代。1922年秋,曲学大师吴梅先生应南京东南大学之聘,南归授曲。在此后八十余年中,薪火传递,直至今日。1939年吴梅先生去世后,吴梅先生的弟子卢前、唐圭璋、钱南扬、吴白陶等先后在此执教。20世纪50年代,在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中凡先生主持下,成立戏剧研究室。“*”后,匡亚明校长延请著名剧作家陈白尘先生出任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戏剧研究室得以恢复,陈白尘亲任戏剧研究室主任。至此,南京大学的戏剧研究由古典戏剧扩展至现代戏剧和西方戏剧。 1990年,为适应形式发展需要,中文系戏剧研究室又更名为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在继承传统的同时,部分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影视方面的研究,董健教授出任所长,直至今日。
戏剧戏曲学专业“九五”期间和“十五”期间持续被江苏省*评定为省重点学科。其古典戏曲部分同时为国家重点学科、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戏剧部分同时为国家重点学科、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重要组成部分。戏剧戏曲学专业自197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4年招生博士研究生。 2005年以戏剧影视研究所为主体的南京大学艺术学科成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学科点是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也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的主干专业,同时还是国家“211工程”首批规划项目南京大学“中国文学”点的支撑学科。
该学科点源于原*大学文学研究室,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陈中凡、方光焘、吴梅、卢冀野、孙席珍等一大批学术大家,以他们杰出的学术成就,奠定了本学科点的雄厚基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陈瘦竹、陈白尘、叶子铭、董健、邹恬、许志英为代表的一批学者, 凭借着深厚的理*底、独到的文学感悟、精辟的文学史观,对现代文学的历史发展、思潮流变,作家作品,进行了极具独创性的研究,取得了为海内外学界所瞩目的成就。
与此同时,本学科还以严格的训练培养了一大批质量较高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从而在学术研究和专业教学方面都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在他们的带领下,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一批中青年学者以新的研究视野和学术成就成为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并形成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主潮”、二十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精神现象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研究”、“中国现代作家文化心理研究”、“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为主要方向的学科研究体系。
该学科点成员一方面继承老一辈学者扎实沉稳的学术传统,形成了既立足作品文本,又追求理论高度的学风,一方面重视对当今新理论、新方法的有机吸取,以开拓学术领域,深化学术境界,追求学术发展的前沿性和原创性。自1990年至今,该学科点相继主办了“文化:中西对话中的差异与共存”、“文学评论与现代文学发展研讨会”、“中国现代文学跨世纪学科建设研讨会”、“中国文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研讨会”、“九十年代文学思潮暨现当代文学课题研究学术研讨会”、“中国现代文学传统国际学术研讨会”、“文学研究中的跨学科发展研讨会暨《文学评论》编委会”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受到海内外学术界同仁的一致好评。 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学学科创建于建国初期,属于中文系传统学科。著名文艺理论家方光焘、罗根泽、铁马、陈瘦竹、俞铭璜、张月超、叶子铭、包忠文等曾经先后在本学科担任过教学和研究工作。改革开放后,学科发展迅速,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5年本学科被江苏省列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2006年被确认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新世纪以来,南京大学文艺学学科在梯队建设、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现拥有专职教师11名,兼职教师2名,其中教授8名(6名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3名(均为硕士生导师),专职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9人。先后出版学术专著29部,教材7种,学术刊物3种,主编丛书7套,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承担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10项,省部级社科项目19项,获得科研经费200万元,获得省部级以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与教学成果奖18项。
目前在研的主要科研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文学理论基本问题:从现代到后现代”(周宪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文学变体与形式创新研究”(赵宪章主持)、“中国*党三代领导人的文艺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形态”(王杰主持)、“晚明文学思潮的哲学基础”(周群主持)、“意境的哲学基础——从王弼到惠能的美学考察”(李昌舒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新世纪高等师范院校课程开发与教材课程研究”(左健主持)等。本学科开设的硕士生课程有:文艺学的方法与体系、西方美学专题、西方文学批评史专题研究、马列文论、中国古代美学史专题研究、中国古典美学文献学、《文心雕龙》研究、文艺管理学等。博士生课程有:形式美学专题研究、西方美学、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西方文学与文化理论、中国诗学研究、明清文论专题研究、中国现代文论史专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