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中治怎么读啊,谢谢大家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0:45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8 20:50
治读【zhì】。
释义:
1、整理:~河。~水。
2、惩办:~罪。处~。
3、医疗:~病。~疗。医~。
4、消灭农作物的病虫害:~蝗。~蚜虫。从事研究:~学。~史。
5、安定:~世。~安(社会的秩序)。天下大~。
6、旧称地方*所在地:府~。~所。
7、姓。
扩展资料
赵:zhào 钱:qián、孙:sūn、李:lǐ
周:zhōu、吴:wú、郑:zhèng、王:wáng)
冯(féng)、陈(chén)、褚(chǔ)、卫(wèi)
蒋(jiǎng)、沈(shěn)、韩(hán)、杨(yáng)
朱(zhū)、秦(qín)、尤(yóu)、许(xǔ)
何(hé)、吕(lǚ)、施(shī)、张(zhāng)
孔(kǒng)、曹(cáo)、严(yán)、华(huá)
金(jīn)、魏(wèi)、陶(táo)、姜(jiāng)
戚(qī)、谢(xiè)、邹(zōu)、喻(yù)、
柏(bǎi)、水(shuǐ)、窦(dòu)、章(zhāng)
云(yún)、苏(sū)、潘(pān)、葛(gě)
奚(xī)、范(fàn)、彭(péng)、郎(láng)
鲁(lǔ)、韦(wéi)、昌(chāng)、马(mǎ)
苗(miáo)、凤(fèng)、花(huā)、方(fāng)
俞(yú)、任(rèn)、袁(yuán)、柳(liǔ)
酆(fēng)、鲍(bào)、史(shǐ)、唐(táng)
费(fèi)、廉(lián)、岑(cén)、薛(xuē)
雷(léi)、贺(hè)、倪(ní)、汤(tāng)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河北共有姓氏1100多个。其中人口规模在万人以上的姓氏有370个,10万人以上的姓氏有100个,超百万人的姓氏有11个。河北前十大姓氏约占河北常住人口的49.1%。如果一辆公交车能容纳50人,那么这辆公交车上也许就有24个人是TOP10姓氏。河北省十大姓氏是,王,张,李,刘,赵,杨,陈,孙,马,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家姓排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8 22:08
在姓氏中有读如志的,有读如池的,有读如台的,要根据具体源流才能确实。第一个渊源
源
于姬姓,出自周王朝公族中掌管攻金之工的后裔,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据史籍《路史》记载:“治姓,源于姬姓,周公族后有治氏。”治,原为西周王朝的职能工
匠之一,掌管攻金之工,主要负责兵器的制作。在西周王朝建立后,治氏与筑氏、凫氏、栗氏、段氏、桃氏一起,成为《周礼》中所规定的“攻金六氏”官职之一,
由王族贵胄世袭,负责监督制造帝王仪仗所专用的兵礼器件和专用交通工具,如御前护卫专用的八大件——斧、钺、瓜、戟、戈、铤、锍、镗,以及君主、王妃的乘
辇等。据典籍《周礼》记载:“攻金之工,筑氏执下齐,治氏执上齐,凫氏为声,栗氏为量,段氏为鏄器,桃氏为刃。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种鼎之
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参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
燧之齐……冶氏为杀矢,刃长寸围寸,铤十之,重三垸。戈广二寸,内倍之,胡三之,援四之,已倨则不入,已句则不决。长内则折前,短内则不疾,是故倨句外
博,重三锊。戟广寸有半寸,内三之,胡四之,援五之,倨句中矩,与刺重三锊。”由此可见,治氏与筑氏、凫氏、栗氏、段氏、桃氏一样,都是非常古老的姓氏,
起初属于以职业技能为姓氏,而后在归属于王族后,则成为因工而分衍的以官职称谓为氏。
治氏,后又分衍出一支冶氏,实为字讹,与治氏同氏、同源、同宗!该支治氏正确读音作zhì(ㄓˋ)。
第二个渊源
源
于匈奴民族,出自汉朝时期凉州卢水胡部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三国志·魏志》记载:“治姓,出自凉州卢水胡。”卢水胡,在汉史中又记载为“赀
虏”,是古匈奴民族的一个部落分支,从匈奴民族中“分去”而入居塞内,其历史上的首领酋首多为沮渠氏,代表人物即沮渠·蒙逊。沮渠·蒙逊,公元
368~433年,匈奴民族,张掖临松(今甘肃南裕东南马蹄镇)卢水胡人,是东晋末期五胡十六国时期著名的北凉国缔造者、*家、军事统帅,公元
401~433年在位。沮渠·蒙逊的先世为匈奴左沮渠,遂以官职称谓为姓氏。东晋安帝司马德宗隆安元年(后凉龙飞二年,公元397年)农历4月,沮渠·蒙
逊率万余人起兵进攻临松郡,屯据金山(今甘肃民乐)。农历5月被前秦国吕光部将击败,逃入山中。当月,他与从兄沮渠·男成共推后凉建康(今甘肃高台)太守
段业为大都督、凉州牧、建康公,沮渠·蒙逊自己则出任张掖太守、镇西将军,掌控了大部军权。
东晋隆安三年(北凉神玺三年,公元399年)农历2月,段业自称凉王,任命沮渠·蒙逊为尚书左丞。
东晋隆安五年(北凉天玺三年,公元401年)农历5月,沮渠·蒙逊设计杀了段业,于农历6月被众推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改元“永安”。
东晋元兴二年(北凉永安三年,公元403年)农历7月,北凉国与南凉国联合出兵攻后凉国;农历8月与后秦国结盟,灭后凉国。
东晋义熙六年(北凉永安十年,公元410年)农历3月,沮渠·蒙逊亲率大军击败南凉国,于次年农历2月攻占姑臧(今甘肃武威)。
东晋义熙八年(北凉永安十二年,公元412年)农历10月,沮渠·蒙逊率众迁都于姑威,自称河西王。沮渠·蒙逊喜爱
读书,颇晓天文,有谋略,善用兵。在执政期间,沮渠·蒙逊能擢任贤才,劝课农桑、国势日强,称雄于西北地区一时。沮渠·蒙逊逝世后,谥号为武宣王。其子沮
渠·牧犍(沮渠·茂虔)继位。北凉哀王沮渠·牧健永和七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延五年,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率大军围攻姑臧,沮渠·牧犍出降,北
凉国就此灭亡。沮渠·蒙逊之弟沮渠·无讳等率残余势力西走,后立国于高昌,至北魏文成帝拓跋·浚和平元年(公元460年),高昌国为柔然民族所灭。沮渠·
蒙逊本人非常喜爱汉族的文史礼仪,曾要求部族“操汉语、裳汉服、执汉礼”,并将沮渠氏的多支族人改为汉族姓氏,其中就有治氏,是一批负责掌管车、銮、兵、
工、器建造的族人。这对后来的北魏王朝孝文帝推行姓氏汉化*具有承先启迪的作用。北凉沮渠氏联合境内汉族大姓势力,以郡县方式管理人民,征发赋役。又大
兴佛教,译经造像。还不时与刘宋互通使节,使河西与江南的文化交流得以继续保持。北魏政权灭北凉国后,徙凉州民三万余户至平城(今山西大同)一带,其中一
批东迁的学者,对北魏王朝后来的文化发展有极其重大的影响,包括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的推行。
该支治氏正确读音作zhì(ㄓˋ)。
第三个渊源
源于地名,出自古代山东半岛治水,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该治水,是古代山东半岛的河流名称。古代山东地区的“治水”有两条,皆向南流:一条源出东莱曲城阳丘山,向南入海;另一条源出泰山郡南武阳冠石山,向南至下邳汇入泗水。这两条河流在《前汉·地理志》中皆有记载。
古代在这两条治水流域的原住民,即有以居邑河流名称为姓氏者,称治氏,世代相传至今,以泰山为郡望。该支治氏正确读音作chí(ㄔˊ)。
第四个渊源
源
于地名,出自古代鴈门郡治水,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该治水,亦称漯水,源出雁门郡阴馆累头山,即今山西省朔县的洪涛山,是古黄河下游主要支流之一,其故道
自河南武涉县妥支行今黄河之北,经河北至山东,改行今黄河之南,东至泉州注于海。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泉州”,并非是今福建省的泉州市,而是指的古泉
州,即汉朝时期的青州北海郡千乘县,亦即今山东省的博兴县,那才是历史上最早的“泉州”。今福建省的泉州市,在汉末三国时期原称丰州镇东安县,南朝梁天监
年间(502~519年)改置南安郡晋江县,唐久视元年(公元700年)改置武荣州,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才改名为泉州至今。
古代在治水流域的原住民,即有以居邑河流名称为姓氏者,称治氏,世代相传至今,以北海千乘为郡望。该支治氏正确读音作tāi(ㄊㄞ)。
第五个渊源
源
于改姓,出自汉朝末期*于倭奴国的刘汉皇族后裔,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在今日本国中,有一支汉裔治氏族人,源出汉高祖刘邦的倭奴苗裔伊须久牟治使主后裔
丰冈连氏族。丰冈连氏族在倭奴国的战国时期(公元1546~1636年),曾出任治部卿,官秩为正四位下(汉制从四品),其属下的治部大辅,官秩为正五位
下(汉制从五品),也是由该家族族人担任。治部,是倭奴国战国时期出现的一个*级官署机构,全称是治部局西御方,到了日本明治时期(公元
1868~1912年)改称治部省,最高行政长官仍然是治部卿。治部主要负责处理外交事务、贵族*的户籍与房产领地管理、监督寺社佛阁等处人员的礼仪,
平时也参与裁判庶民的婚姻诉讼等。在治部卿、治部大辅、治部少辅等官吏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治部氏,简称治氏,世代相传至今,属
于典型的汉制夷称又汉示的姓氏。
该支汉裔日本治氏正确读音作“ガバナ”,汉义就是督管、督理、督察或总督的意思。
第六个渊源
源于各少数民,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朝鲜族、彝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治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推行的羁糜*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治氏,世代相传至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8 23:42
【答案】zhì
【拼音】zhì
【笔画数】8
【部首】氵
【释义】
一、整理:~河。~水。
二、惩办:~罪。处~。
三、医疗:~病。~疗。医~。
四.消灭农作物的病虫害:~蝗。~蚜虫。从事研究:~学。~史。
五、安定:~世。~安(社会的秩序)。天下大~。
六、旧称地方*所在地:府~。~所。
七、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