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14 08:3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6 11:34
小学学校是最主要的减负工作地,每个小学都要做好学校的减负工作方案,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有关小学学校减负工作方案的文章,大家可以学习。
【一】学校减负工作方案
本学期,学校将认真贯彻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努力实现“三个还给”(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
在教师中积极总结推广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在全校适时推广。
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将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细”字上做文章,积极探索精细化管理新路子,抓得严、抓得精,收到“实效”。
为更有效的做好此项工作,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县局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工作要点为依据,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各项管理,全面推进教改,努力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方面出成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实现四个转变。
“减负”关键在于转变教育观念。
转变教育只为升学服务的目标观,树立教育为提高民族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目标观;转变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质量观,树立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教育质量观;转变只重视知识教育,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和纪律法制教育,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观;转变只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教育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知识学习与智能发展相统一的教学观。
减负”应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即“减负”不减质量。
如何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是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减负”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社会各界应该统一认识,协力合作,共同来完成。
(二)自觉从三方面“负重”,努力使学生“减负”。
欲得学生“减负”,教师须得自觉“负重”。
一是思想上“负重”,从实施素质教育精神的大局出发,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作为已任,勇挑重担,不负重托;二是在业务提高上“负重”,自我“加压”,更新观念,解放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和能力;三是在教学实践上“负重”,一丝不苟,扎扎实实地做好备、教、改、辅等各项工作,以高效、创新的劳动切实为学生松绑,提高教学效益。
1、教师认真编写课时计划,内容包括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训练,板书设计等。
教学目的要求要具体明确,重点难点要认真研究处理,做到分散难点,减少坡度。
对重、难点及最基础的内容,要舍得花工夫去钻研,夯实学生基础。
2、全面了解学生知识、技能、智力状况,根据学科、教材内容特点,优选教学方法,正确运用教学原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要落实三要素,即:面向全体、全面提高、主动发展。
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不满堂罐,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做到“三动”,即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写,保证在课堂上留5-8分钟的作业时间。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在合格的基础上培养优秀,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发展个性。
【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 “规范办学行为、优化教育环境、推进素质教育、建设教育强区”为宗旨,落实省、市、区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目标
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作用,努力形成减负工作的长效机制;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把减负落实到教育全过程,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具体措施
(一)坚持正确方向,建立“减负”的保障机制
1、组织学习。
结合我校实际,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省市区教育局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给学生减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做好减负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做好减负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成立减负工作领导小组。
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加强对教师的监督和检查。
组长:xxx
副组长:xx
成员:xxx
3、自查自纠。
根据省市区对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要求,实事求是地组织老师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制定方案。
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实施方案、责任分工。
5、学校将与教师签订“减负”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减负”工作职责。
并把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情况列入教师年度(学年)考核内容。
(二)坚持科学施教,建立减负的管理体系
1、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减负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备好课,我校建立了备课制度,加强备课管理。
在备课管理中,做到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
个人备课体现“*跳远法”即拿教材备课、看教参备课、参阅名家备课。
对集体备课的要求是:坚持“一责”,即每个领导负责全过程参与一个组的集体备课活动;保证“四定”,“定时间”(每周一、二、四、五下午4:00-4:30);“定地点”(班主任在每学年一班的教室,科任教师在办公室);“定主备人”(参加人员为本教研组全体成员和学校领导,不得无故缺席)“定主题”紧紧围绕学校的科研专题。
集体备课每周一次,形成我校独特的集体备课模式。
即自主备课、集体研讨、上课观摩、交流反思。
把“减负”与课改结合起来,与推进素质教育结合起来。
2、认真执行“三个严格”
(1)严格开设课程。
全面实施国家课程计划,严格按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规定的课程,不得擅自调整课程计划,随意加深课程难度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
(2)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
一、二年级不留书面课后作业,三年级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45分钟,五年级、六年级书面作业总量应控制在1小时以内。
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做到精选、全批并及时反馈。
坚决杜绝给学生机械性、重复性、难度过大的作业。
双休日及节假日不得加大作业量。
不准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
(3)严格规范考试管理。
严格控制考试频率。
学校和班级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布学生成绩或对班级、学生进行排名。
全面落实等级制。
考试结束后,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查找学生知识掌握上的不足,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认真实行“三公开”。
学校实行“三公开”,即课程表、作业单、作业时间表实行公开。
各位老师不得占用学生法定节假日、午休和自习时间组织集体补课。
严禁教师有偿补课,严禁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举办的文化课补习班。
教辅材料实行“一科一辅”制,任何人不得组织学生违规订购教辅材料。
(三)坚持“三项制度”,建立减负的监督体系
1、建立和实施学生课业负担公告制度
学校要在每学期开学初将本学期各年级的课程安排、作息时间、每天的作业总量要求等教学活动安排报区教育局,并通过致家长信等途径向家长和社会公告,主动接受监督。
任课教师要通过家校联系本等形式将学生每天的作业告知家长,接受监督。
2、建立和实施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制度
(1)建立并实施学校自我监测制度。
由学校教导处负责对全校各班级学生课业负担情况进行监测。
每天各教师要将作业上报教导处,以便教导处随时掌握各班作业量。
并通过定期检查、家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全校学生课业负担情况进行监控,并将监测检查的结果定期在校内通报。
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
(2)建立家长监督机制。
学校每学期召开家长会或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听取学生和家长意见,对学校和教师减负工作给予评价,并建立备查记录。
家长对任课教师有意见的,可随时通过电话、举报的信箱等方式向学校反映。
举报电话是:123456789。
对实名举报,要做到凡报必查,有错必纠。
3、建立和实施减负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学校与教师要签订减负工作责任状,明确责任。
要加大对减负工作的责任追究力度,凡经查实没有执行减负相关规定的,要立即予以纠正。
对违反规定的责任人,要按情节分别给予责令整改、通报批评、撤销先进称号、取消评优资格等处分。
总之,在今后的“减负”工作中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齐心协力,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通过狠抓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制度的建立和健全,进一步完善“减负”方案,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突破口,标本兼治,把减负工作落实到处,抓出实效。
【三】小学减负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和市教体局有关文件精神,努力树立科学育人观念,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断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特制定我校“减负增效”工作方案。
二、工作目标: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提升课堂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三、工作措施:
1.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减负”氛围。
利用每周一晚上的教师例会,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减负”工作的有关文件,领会文件精神实质,加强教师思想认识教育,深刻认识减负工作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
确立教师“减负不减质”的思想。
利用校园网站、家长会、校刊、校讯通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和社会宣传素质教育观、全面发展观,取得社会和家长的理解、支持和监督,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减负工作。
2.转变观念,树立科学育人观念,努力提高课堂四十分钟效率及质量,深入开展“营造良好氛围,推进课堂互动”的主题教研活动。
3.加强常规管理,严格执行省教育厅的“六严格”和《聚仁学校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十条规定》。
(1)严格开设课程。
全面实施国家课程计划,严格按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规定的课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切实保障开展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
适度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
(2)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
小学部学生生在校上课时间不超过6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