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12 20:0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06:07
一个二胎宝妈的原创日记
01女儿的问题
对于一个三岁多的学前儿童来说,对于金钱,她还没有什么概念。她只知道一元硬币的意义是来做摇摇车的。
那天,小盆友跟我去孕婴店给弟弟买尿不湿。然后徘徊在一个玩具娃娃前说什么也不走。我把娃娃抱起来瞄了一眼价签,瞬间被惊倒了:539元,真心是消费不起!
当时真想歇斯底里的大喊:“你知不知道妈妈每天上班多辛苦?赚的钱除了给你上学,只够每个月的生活费,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但是我想这样说完,孩子可能会不再要这个玩具,也可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哭。不过留给他的是内心的阴影。孩子内心的匮乏感也会伴随着孩子一生的成长,并且会因匮乏感而带来诸多的毛病。
因为穷意识背后紧*家庭的压力占据了大脑的"带宽",很直接吞噬孩子大脑发展能力,影响孩子的眼界和格局。
经济上被严格管制,物质一直未能被满足的孩子,长大后容易惟利是图、处处追逐金钱,很难获得真正的快乐人生。
从小被灌输贫穷观的结果,往往是孩子特别在乎钱,哪怕长大后有钱,也会很抠门,以致出来社会后交际受阻。
“妈妈,我们有钱吗?”女儿打破我的沉思。
我考虑了一下,回答她:“我有,你没有。所以你想买这个布娃娃,花的是妈妈的钱。妈妈今天带的钱是要来买什么的?”
女儿想了想回答:“买尿不湿的。”
“对,尿不湿和布娃娃哪儿是必须要用的啊?”我趁热打铁追问。
“嗯,弟弟的尿不湿用完了,没有尿不湿弟弟会尿裤子。但是妈妈,我喜欢那个娃娃??。”女儿眼睛直直的盯着娃娃。
我想了一下跟女儿说:“宝贝,这个娃娃可以买,不过不是今天。你以后和妈妈出去买菜,你来负责拿钱,付钱剩下的找零攒起来,等攒够了,我们就把这个娃娃买回去做为你辛苦帮妈妈的奖励。”
就这样,我用缓兵之计解决了眼下的问题,还给了孩子一个理财的机会。让孩子通过帮我买菜付钱慢慢知道钱的价值,也让她知道不是什么东西都能随便要来的。只有自己努力,才能得到想要的。
02贫穷的思维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相信追了这部剧的人,都会对国家某部委某项目*赵德汉这个角色留下了深刻印象。剧中细节显示,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受贿的金额--两亿三千九百九十九万五千四百元!
而面对满满一冰箱的人民币,他竟然说出了这样的话:
虽然赵德汉已经当上部委重要部门的处级干部,名利双收,坐享荣华,但仍然是"穷怕了",从表面上看,是小时候家境贫寒缺乏安全感的后遗症,但其根本原因是:儿童时代没有受到家长良好的教育与指引。
不信?那我们看几个例子:
某位被穷养长大的高级白领,手上存款不低于60万,她身边的朋友和同事从06年开始劝她买房,当时首付8万就可拥有深圳市中心的小户型商品房,但她就是没勇气从那60万的存款中拿出8万来获得自己的房子,而如今哪怕把60万都拿出来,也不够那套房的首付。每次花钱出去旅游的时候,被朋友拉去买护肤品的时候,喝一杯30多块钱星巴克的时候......她都处在一种很痛苦的状态,她觉得自己这样花钱是罪大恶极。她就是如此,即使凭借自己的劳动赚到钱,也无法安心使用。
某位小伙从小就被灌输“挣钱不易,要节约,要艰苦朴素”,他从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后,与另一位普通大学的毕业生竞争一份工作,结果普通大学的毕业生被录取了。小伙不解,问面试官,面试官告诉小伙,说:“因为你要的工资太低了,由此可看,你不够自信,我们不敢招一位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人。”带着物质匮乏感走入社会的他,总觉得能有一份可以温饱的工作就可以了,不敢再有其他奢求,总觉得那些高薪轻松的工作,应该值得更优秀出色的人,而他不配。
这几个悲催的小故事,故事主人公背后的家境也许并不都是贫穷的,但有一点绝对是共通的,就是故事主人公的父母都有着“贫穷的思维”。
03我们身边的金钱理念
近一年在身边就观察到谈钱的例子,和大家分享一下。在这里我只是分享,不多加评论。
孩子对钱的评论和问题:
1.“钱真奇妙!它可以买到各种各样想要的东西。”
2.“我们家钱再多些该多好,我就可以买那个我最想要的玩具了。”
3.“我很想要这个玩具,可不可以让爸爸单位多发些钱呀!”
4.“钱不够买这个东西?那好办,咱们去银行取点儿就是了。”
5.“爸爸的钱是老板发的,那老板的钱是哪里来的?”
家长对孩子灌输的“金钱”思想:
第一个例子,简称“宝马”。家长和孩子说:“将来你长大了,挣好多好多的钱,买个宝马,开起来多痛快。那才叫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第二个例子,简称“别墅”。爷爷奶奶和孙子说:“爷爷奶奶对你这么好,将来你长大了,可要孝顺爷爷奶奶,给我们买个大别墅住。”
第三个例子,简称“铜臭”。一个妈妈说:“我尽量不谈钱这种东西,也尽量不让孩子接触钱。所以,我们孩子十好几岁了,还不太会称呼钱呢。”
04如何和孩子谈钱?
首先是弄清对孩子谈钱的目的。
(一)让他们明白钱是有用的,生活中少不了它。同时,要告诉孩子钱也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二)让他们明白,钱要通过辛苦劳动才能获得。要他从小就要好好学习,长大凭自己的本事挣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贪不义之财。
(三)对不同年龄的孩子,对话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如对六七岁的孩子,可以给他看看每次领回的工资,再讲讲道理使孩子对钱开始有些理性认识。
其次是如何给孩子零花钱。
(一)孩子要钱不能张口要闭口到,不能要多少给多少,金钱的问题太满足了,很可能养成轻视金钱、不劳而获的习惯。
(二)不用金钱弥补愧疚或奖励孩子。很多父母为了弥补工作无暇顾及孩子愧疚心理,就会在金钱上给予“补偿”,或是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用金钱奖励。
(三)还有不少不负责任的父母为了不影响自己打牌,用金钱打发孩子。这些做法都会让孩子觉得钱来得容易,也同时助长了孩子乱花钱的行为。
其三是要教会孩子如何花钱,从小学会理财。
(一)给孩子准备一个储蓄罐,让其把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并让其懂得积少成多、集沙成塔、集腋成裘的道理。比如小盆友有自己的储蓄罐,她会把我们平时花剩的硬币一角,五角等存进她的罐子里。每周化零为整,我给她兑换成一元的硬币让她拿去玩投币机游戏,她也会非常有成就感。
(二)教孩子不要乱花钱。哪些是不该买的,哪些是可以买便宜点的,哪些是可以少买点的。不要强制命令,而要循循诱导。
其实,最简单直接的办法
假如觉得自己还是不知道怎么和孩子谈钱。那么就把交给我们探索大本营吧!探索石家庄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让孩子认识钱的意义。
(一)让孩子对所有人民币的面值有所认识。我们会给每组孩子188元的活动资金。
(二)这188元中的100元是通过数学计算出银行密码,靠自己的努力来获得的,让孩子们知道金钱来之不易。
(三)孩子在完成一天的社会实践体验中,坐车、吃饭、买东西。从而感受金钱的价值。
(四)谁完成一天的任务留下的钱最多,有加分直接影响小组名次。学会预算,一分一厘从现在开始。从而让孩子们合理的计划理财使用这笔活动资金。
结语: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合理理财,还应该教他们如何“给予”,让孩子明白,钱不仅仅是满足自己物质需求的工具,它的价值还应体现在帮助他人上。
切不可给孩子穷的压力,
不要让穷酸成为孩子一辈子的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