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11 18:0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5 13:12
1985年,矿*向省、化工部、国家计委提出申请,要在此地建24万吨磷铵装置,将磷矿就地加工,摆脱依赖进口的局面。
1973年国家计划会议上担任*副总理的李先念提出口号:化肥不进口,全靠自己干,横下一条心,拿下三千万。意思是中国要在化肥生产,特别是磷肥生产上独立自主,不靠进口。1989年3月,国家计委正式批准了荆襄磷矿年产56万吨重钙项目(也称大峪口矿肥结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当时批准的总投资为10.66亿人民币,其中用世行贷款9415万美元,不够部分由国内配套。项目预算为14.66亿,比可行性报告多付4亿。
1996年7月16日概算总投资又调整至36.697亿元。随着预算的连连突破,该项目所背的利息也在长。利息最高时达到15%。到建成时,该项目利息已超五六亿。这个项目国内配套的80%资金是由国家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及国家拨款、建设债券等组成。
根据荆襄磷矿打给省*的“荆化字(1998)14号”报告,国内配套资金的20%要由湖北省自筹,金额为5.8643亿元。但实际上截至1997年底,工程只从省里拿到近2.4亿元。据计算,该工程建成投入正常生产后,需要流动资金3.3亿元,而湖北省少拿的几乎占了整个流动资金。到1999年停产时,共欠1.2亿。国家愿拨付该项目一部分铺底流动资金,约为2.8亿(又说2.5亿),实际上第一次拨付5600万,最后到1997年,化工部和财政部还支付3600万元贴息贷款,建行支付8000万,扣息后实际上只付5000万,总共有1.8亿多流动资金。1997年5月18日,荆襄磷化集团开了新闻发布会,宣布大峪口工程胜利建成。
从1997年7月到2000年6月,荆襄磷化集团共向国家计委、化工部、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湖北省等有关部门打了40多个紧急报告,包括申请流动资金和资本金、申请项目改造、申请债转股、直至申请破产兼并等。此间国家和有关部门也想尽了办法,先后采取了封闭贷款、债转股、实施现代企业制度、帮助寻找接收方等办法,但终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从1999年春节开始,荆襄磷矿各装置就陆续停车。到当年10月初,整个荆襄矿区全部停车。
两个月后,该工程居然正式通过了竣工验收。
到1999年10月重钙主装置全线停车时,荆襄磷矿的财务状况是:现有账面资产为527069万元,评估后净值212130万元,欠外债31650万元(其中欠银行11200万元,欠原料费、电费、药费等20450万元),欠内债11100万元(其中工资白条5600万元,养老费3200万元),另外1050万元的在外投资无法收回。
其中分别从德国、美国、日本等国进口的具有高科技水平的设备没在使用。
2001年资产负债率已达137%,并提出破产申请。2003年宣布正式破产。2000年和2003年,经*同意,大峪口项目资产价值由原来的45亿元两次缩水至7亿元,其中信达公司5.3亿元,省国资委为1.7亿元
国家*决定,再投入3亿元的启动资金,引入战略投资者中化建集团,由其下属的中阿公司与信达资产公司、省国资委组成新的大峪口公司。
大峪口公司实现年产粒状磷酸一铵15万吨、氮磷钾复合肥50万吨、磷酸20万吨,硫酸59万吨的规模,可就近消纳湖北省内大部分磷矿资源,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化工产品生产基地之一。大峪口公司导入中化建、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充分发挥原大峪口矿肥工程装置的生产能力,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使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2006年9月,中化建整体收购接管湖北荆襄化工集团下属王集矿业公司国有产权。2010年8月,荆襄产业园引进六大项目,投资总规模达40亿元。大峪口二期扩规项目占地507亩,新增产能80万吨硫酸、20万吨磷酸和48万吨复合肥,总投资20亿元,2011年6月竣工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