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忠孝人物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13 16:22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21:53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21:53
纵观古今中外,走遍神州大地,庙宇文化无处不有。庙宇中供奉的人,颂扬的事无不包含着美的传承,与我国古代道德规范推崇“仁、义、礼、爱、忠、孝、诚”是相一致的。从神话中的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到传说中的女娲马祖,从历史名人孔子、司马迁到民族英雄岳飞,那一位不是普救众生,功泽千秋,德操仁义,忠孝诚信的代表人物,人们供奉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的丰功伟绩,德操情尚流芳百世,光照千秋,这是庙宇文化起源的根本精神,其精神实质与我们以德治国的方略是一种承传和被承传的关系。只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庙宇文化派生出了封建迷信的色彩。所以在发展旅游产业中对庙宇文化应采取不提倡,也不*的策略。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21:54
三国几个 徐庶
诸葛谨
太史慈
姜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