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8:4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22:58
一个魏国降将,投降蜀汉之后,成长为蜀汉军队的最高长官,整个蜀汉朝廷,包括皇帝刘禅在内,也包括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在内,甚至诸葛亮本人,都没有姜维北伐如此高涨的信心、如此坚定的执着、如此抛头脑洒热血般的不断北伐。
换句话说,姜维北伐的信心、理念、意志是整个蜀汉朝廷是最坚决的,不亚于诸葛亮,为何一个降将会如此反客为主的北伐?我们不仅要思考姜维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如果说姜维投降蜀汉,是因为他的上司天水太守马遵怀疑他,而迫不得及投降了第一次北伐的诸葛亮大军,姜维毕生北伐,一心为汉的理想,就来自于诸葛亮的赏识与教诲。君以国士待之,我必以国士报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诸葛亮慧眼识才,把姜维当成了继承自已理想的衣钵传人,注意是理想的传人,而不是官职上的*人,诸葛亮官职上的*人是蒋琬和费祎,而姜维不是。
姜维投降诸葛亮的第二年,就被任命为奉义将军,统领五六千蜀汉虎步军。一个降将,在投降的第二年,就在曾经敌国有五六千的兵权,要知道整个蜀汉只有十万军队,而姜维这个仅仅投降一年的降将,就握有蜀汉全国二十分之一的军队,这份信任和重用,整个三国时期恐怕也找不出第二个。
面对诸葛亮如此的信任,姜维是如何回报的?
姜维选择了尽忠,而放弃了尽孝。离开了与自已相依为命、孤苦伶仃的老母亲,而选择终身效忠蜀汉,自古忠孝两难全,徐庶在面对选择了,选择了自已的老母亲,选择了尽孝,而放弃了尽忠,所以徐庶是一个孝子,而姜维正好相反,放弃了尽孝,选择了尽忠,所以姜维是一个忠义之人。
两汉是以孝治国的,所有汉朝皇帝的谥号中都有一个孝字,在两汉时期如果不孝,那简直是大逆不道,是完全不被主流社会所接受的,而姜维就是这么一个不孝的例子,在姜维曾经的故国曹魏看来,姜维就是一个不忠不孝之人,但在蜀汉看来,姜维虽然不孝,但好歹足够忠心。
姜维在诸葛亮时代,能得到诸葛亮的常识和破格提拔,是因为姜维有才能。诸葛亮去世后,姜维仍然在蜀汉不断的得到提拔和升迁,原因还是因为姜维有才能,除了姜维自身的才能之外,蜀汉人才的青黄不接,也让姜维从辅汉将军、营司马、镇西大将军、卫将军一步一步升迁为蜀汉全国最高军事长官--大将军。
从姜维公元228年投降诸葛亮开始算起,到公元256年姜维被任命为大将军,姜维用了28年,姜维把一生的青春都奉献给了蜀汉政权,一个降将,抛弃老母与族人,为另一个曾经的敌对政权效命,这份执着与坚持,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之处。
然而,姜维不仅仅只是效忠蜀汉,而且姜维是整个蜀汉政权北伐意志最坚决的人,也是整个蜀汉自诸葛亮之后,唯一不断北伐的将领,即使是诸葛亮的*人蒋琬和费祎,都没有姜维北伐的决心,就连诸葛亮的亲生儿子同样也没有姜维北伐的信心。
姜维前后十一次北伐之多,虽然有胜有负,虽然历经磨难,但姜维从来没有放弃过,一次又一次地,艰难地翻越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八百里秦川之地,如果你有机会走一走当年姜维北伐的路线,就会明白这其中的艰难有多大,不亚于红军北伐的路线,还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冷兵器时代。
姜维从诸葛亮去世的四年后开始第一次北伐,到蜀汉灭亡的前一年,姜维刚刚结束最后一次北伐,姜维在24年的时间中发动了11次北伐,平均每两年一次,这个北伐强度,就是诸葛亮也不及。
姜维北伐曹魏期间,也是曹魏内部激烈权力斗争的时期,当时魏明帝曹睿刚刚去世,国内由大权臣司马懿和纨绔子弟曹爽共同执政,随后经历了高平陵政变司马懿夺取,淮南三叛,司马氏逐渐巩固了地位,并逐渐纂夺了曹魏的权力。
姜维北伐期间,也是曹魏权力由曹家向司马家过渡的时期,而在这一时期,除了蜀汉的姜维在不断地对曹魏的关中及陇右边境进行*扰外,曹魏也没有特别持续的外部战争,换句话说,曹魏的后期,只有蜀汉的大将军姜维在不断的北伐、北伐、北伐。
边境战争是由姜维挑起的,每次战争都会加剧边境地区的局势动荡,和曹魏百姓的苛捐杂税,曹魏上至掌权者,无论是曹氏还是后来的司马氏,下至普通的平民百姓,都对姜维不断进行战争产生不小的怨恨。
而同样对姜维的怨恨还发生在蜀汉内部,整个蜀汉政权,除了皇帝刘禅及尚书令陈只之外,再也没有人支持姜维北伐了,包括北伐思想创建者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也是一心反对北伐,反对姜维北伐只有一个原因:劳民伤财、穷兵黩武。
姜维在这么一个危机重重,四面得不到支持的环境之下,仍然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强,不断的北伐,这份恒心和毅力,就不是普通人能比的。
而正是因为姜维像阴魂不散的恶鬼一样,不断地缠着曹魏进行战争,也让晚期执政的司马昭下定决心,想要一举解决蜀汉问题,这就有了发生于公元263年的魏灭蜀之战。
这一战,姜维在前线拼死抵抗,却没有料到他一生的老对手邓艾因为*阴平,兵临绵竹,一战击杀诸葛瞻,魏兵第一次兵围成都,姜维同时也没有想到的是,作为皇帝的刘禅,在蜀汉全国还在抵抗的情况下,居然投降了。
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这不仅是当时蜀军士兵的心声,更是姜维内心巨大的愤怒,身为蜀汉的大将军,身为最高军事领导人,姜维在拼死抵抗,为刘禅的江山而战的同时,他的顶头上司,蜀汉皇帝刘禅居然投降不要这份江山了,这样的失望岂是姜维能够接受的。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皇帝都投降了,身为大将军的姜维能不投降吗?当然要听从皇帝的命令投降了,于是姜维平生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迫不得及地投降了,但是姜维显然不甘心投降,即使在投降了魏军主帅钟会之后,姜维仍然一心蛊惑钟会造反,以便让自己浑水摸鱼,达到复国的目的。
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姜维是为谁复国?是为自已吗?当然不是,是为了刘禅复国,为了刘氏政权,汉室江山而复国,绝对不是为了姜维自己,在蜀汉都已经灭亡的情况,姜维这个热血老将都没有放弃心中一生的理想“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姜维的行为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就是:皇帝不急太监急。连那个窝囊皇帝刘禅都放弃了他英雄一生的父亲刘备的一生事业,以便于能保全性命,而姜维却不顾生死地为了这个窝囊皇帝作最后生死一搏,这是怎样的一份忠心!
姜维的效忠是蜀汉的大忠,却是魏国的大不忠。姜维对蜀汉越忠心,就让魏国越恶心,都说忠义之士应该得到每个朝代统治者的欣赏,比如义士豫让,但姜维却没有得到魏国的欣赏,姜维由于蛊惑钟会造反失败后被杀,不仅被杀,姜维还被魏军士兵剖腹取胆。
姜维死的忠心,即使没有姜维的蛊惑,钟会也是要造反的,可是魏国士兵却把这笔帐算在了姜维身上,可惜了姜维,一生忠肝义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