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8:53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7 00:50
喜欢看战争片,一是宏大场面吸引人,二是其间那些充满血性的人物形象。从小看国产战争片,看《万水千山》、《南征北战》、《大决战》……长大一点看《Platoon》、《Saving Private Ryan》,但没有什么电影能跟《Band of Brothers》相比。毫无疑问,它是最棒的。说它是电影,无愧于这个词。八位顶尖导演,包括Tom Hanks本人,都有极其出彩的表现。动用的人力物力都是大制作电影一级的,在演员和细节方面也是精细到大片的级别,只是长度上比一般电影长了许多。所以它虽然参加艾美奖的评奖,但我认为它还是应该属于电影的范畴,更何况全程都是胶片拍摄呢。
二战和越战是美国战争片的主要题材。越战方面有Oliver Stone的三部曲和Francis Coppola的《Apocalypse Now》,都是经典作品,甚至在戛纳柏林电影节上都拿了大奖。二战方面则传作不多,Spielberg的《Saving Private Ryan》差不多是唯一的大制作,当然,还有若干年前的《Tora,Tora,Tora》。《Band of Brothers》则是《Saving Private Ryan》一片的延续,无怪国内某些媒体一直将它以“《拯救大兵瑞恩》电视剧版”的名头宣传。相同的视角和相似的导演风格,《Band of Brothers》在国内的宣传一度借了《Saving Private Ryan》的声势,但这两者又是显著不同的,主要体现在历史观上。
还是先说点战争片的问题。叫好又叫座的战争片总是把视角放得尽量低,从战士的角度近距离地感受战争,体现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温暖。这里可以一直讲到源自文艺复兴的人本主义问题,西方哲学世界观的一个基本方法就是关注人——以此区别于同样是主旋律电影的国内绝大部分电影一味关注将领指挥官的所谓“大场面”。注意《Saving Private Ryan》片中的马歇尔只有不到两分钟的戏,此后最高阶的军官即是上尉Tom Hanks。而《Band of Brothers》中的最高军官Sink上校也只是个小配角,主要的戏份都是些大兵们——还是观念不同。历史是谁创造的?大家都背过,我就不说了。
Stephen Ambrose,《Band of Brothers》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二战史专家。他在书中即说到,写这部书就是想要从细节反映战争的大局。极其忠实于原著的改编,使得《Band of Brothers》在整体风格上最大程度地符合了历史原貌。而这些都归功于Ambrose对101空降师506团E连士兵们长期的采访。
《Band of Brothers》明显区别于《Saving Private Ryan》等其他二战影片的一点就是对德国和德*队的态度。借片中“Professor”David Webster之口,向观众传达着“德国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敌人,我们只不过恰好站在了敌对双方”这样的新历史观——同时我们看到了2004年德国领导人也被邀请参加诺曼底登陆60周年纪念活动。所以这是美国等国重新审视二战历史的一个表现——谁说人家的电影不反映意识形态?只是手段比较高明罢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7 00:50
如果你问我这是不是部好的电视剧,我会告诉你,这是部好的电视剧。但是,如果你问我喜不喜欢这部电视剧,我会告诉你,我不喜欢。著名的影评人罗伯特说过,影评人要有勇气对于公认的好电影说不。这部电视剧太煽情。
《兄弟连》最煽情的描写盟军发现集中营的那一集。导演首先在引出集中营的时候,没有直接把镜头顺着官兵的眼光投向近在咫尺的集中营,而是欲扬先抑一下,让一名士兵找到士官去报告这惊人的发现。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大家都可以猜想了,极悲天悯人的音乐,配着惨象环生的镜头慢慢把观众的眼泪催发出来——看看这里多么悲惨!最后,还生怕观众觉得这不够惨,于是通过上校的命令来加强这种效果——这帮人必须再回到集中营去!正常来看,这种处理方法绝对够好莱坞,绝对够有效。观众在观看这种场景的时候,头脑绝对是不冷静的,情绪绝对是被编导所控制的。我们不妨跟波兰斯基的《钢琴师》做个简要的对比分析,虽然那是部电影。我第一次看《钢琴师》的时候,看完之后其实没意识到这是部伟大的电影。他太过于克制的讲述,始终如隔着玻璃看历史一样,虽然看的真真的,但是你总是无法触摸。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整个电影里,波兰斯基并没有太多的刻骨的说出自己对于二战的态度,虽然他本身就是个犹太后裔。最露骨的时候,都是什皮尔曼被抓起来的时候,他的一个家人在读陀思妥咯夫斯基的书说的一句话——我们应该以牙还牙。此外,在电影前半部着重描述什皮尔曼和家人在犹太区的经历。波兰斯基表现他们受尽百般屈辱,然而这种表现非常明显地抛开戏剧化或情绪化的处理。一些镜头直接取自描写华沙犹太区生活的纳粹纪录片。尸横遍地,衣衫褴褛的乞丐沿街乞讨,可悲地弯腰*食地上汤汁的人,还有那些神经失常、漫无目的地到处流浪的人。小男孩们冒着生命危险,偷偷钻过犹太区围墙上的洞口,把外面的食物偷运进来。纳粹残暴地滥杀无辜。在一场戏中,他们把一个坐在轮椅里的老人从阳台上扔下去。在另一场戏中他们*狂般地*迫犹太老人和跛子滑稽地跳舞,仅仅是为了取乐并展示自己侮辱人的能力。
这种抛弃戏剧性的做法,虽然没有在电影播放的过程中对你进行催泪,可是当你离开电影院,由于你对于这部电影的记忆与情绪得到发酵,这种冲击与震撼是弥久也不会消散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7 00:51
二战,顾名思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场德国人的复仇之战,一次蓄谋已久的战争。当波兰上空,响彻飞机的轰鸣声时,一场战争号角的吹响。在珍珠港的防空警报响起时,本想当着渔翁得美国也得不参加这场“无法避免”的战争。一切自大得野心和抱负都在严冬中消亡与破碎,当同盟军诺曼底的登陆,欧洲战线得溃败,战争下得硝烟与战火都伴随着广岛上得“惊天巨响”得爆炸后,戛然而止。长达6年之久得大战中,战争让人类损失得不止是金钱和物资这么一点点,更有数以千万的人民和士兵随之葬送,流离失所得人民,无法被估量得文化财产得消失。战争,之于人类一种过去和反思。
写在之前,刚看到这期活动标题是美剧时。脑海里,第一个反映的是《越狱》当初看的时候很是喜欢,完全被剧情吸引进去,有种身临其境的错觉。紧接着又出了一活动“心目的神剧”看到很多人都说,最近风光无限的《绝命毒师》、《国土安全局》、《冰与火之歌》、《越狱》等,我几乎没看到这部《兄弟连》的影子,是它冷门,还是不够伟大吗?我说的是“和平时代,让我们忘却了战争的纷火硝烟。”于是,我决定来谈谈这部在我心目中已经很久的神剧《兄弟连》。
《兄弟连》是由作者理查德·温特斯的《亲历兄弟连》改编而成,正如电视剧所给我们展现的真实、有血有肉一样,这本书也是二战中真实发生过,几十年过去了,战友们依旧保持着联系。拍摄的原因,1988年正在宣传《拯救大兵》期间,一位参加过二战的老兵亲手把这本书送给了老汤,老汤读完之后深受感动,之后又把书转赠给斯皮尔伯格。于是两人一拍即合,遂决定将其拍成电视剧集。《兄弟连》由HBO重金打造,1.2亿美金曾经为史上最贵的剧集,力求真实的再现与还原了当时的战争场景,并且请来了8位导演为故事搬上银幕,并且有老汤和斯皮尔伯格在幕后保驾护航,想必不成功也难。众望所归,在02年横扫了艾美和金球奖。
1944年诺曼底登陆战,是20世纪最大的登陆战役,也是战争史上最有影响的登陆战役之一,更是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在诺曼底登陆战中,由于飞机受到袭击,几乎所有的伞兵都未能在预定地点着陆。隶属于美军101空降部队506团“E连”的战士们一边寻找队伍,一边和敌人交锋,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战斗,屡建奇功,直到他们攻克了希特勒的最后一座堡垒——位于贝希特斯加登的大本营。在战斗结束时,E连的阵亡人数是该连编制人数的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