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08 14:1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4 17:35
* (麻雀):在麻将中,通过自己摸到的牌而赢牌。麻将中摸牌起和则判定为*。国标麻将中计1番。日本麻将中一般不计番役。
胡(和):是一个麻将的术语,无论写上述哪个字,都读作hú音,不读作hé、hè、huó或huò音。打麻将每一把最终目的,就是和牌。基本上打麻将,只要凑成最终指定的牌型(对十三张麻将来说,通常是“四面子与一对”;
对十六张麻将来说,通常是“五面子与一对”),就可以成“和”,但亦有例外情况,例如:八仙过海、七抢一、十三幺、十三不搭或十三不靠等牌型,都不是以“四面子与一对”或“五面子与一对”和牌。
一、*
*升级番役:
天胡(天和)(役満)地胡(地和)(役满);
岭上开花(一翻),国标麻将称为“杠上开花”,计八番;
海底捞月(一翻),国标麻将称为“妙手回春”,计八番。
门前清*(一翻),国标麻将称为“不求人”计四番。
门前清 + 对对胡,对倒听牌如果*可计算为“四暗刻”,为役满(国标麻将64番)。否则只能计算为 対对和2番(国标麻将6番)、三暗刻2番(国标麻将16番)。
*的本义,概指牌手自己摸牌成牌。
二、和牌
和牌之后要开牌让别人知你和牌了,但如果开出的牌不是一副和牌,就叫“诈和”,诈和当输。
当麻将玩家将牌凑成了一定的组合,获得胜利,就称为“和牌”。“和”字可追溯至“默和牌”及“碰和牌”,但由于天九也有所谓“游和”及“碰和”的玩法,而天九牌张又可追溯至宋代的“宣和牌”,因此“和牌”这个术语,也许从清代以前已经沿用。
如打13张牌的话,和牌14张。而16张牌的话和牌17张。以13张牌为例,和牌的组合基本是四组面子(包括顺子、刻子或杠子)再加一对。而16张牌基本一样,是五组面子再加一对。不过如无法达到以上要求而玩家报称和牌,称为“诈和”。
扩展资料:
“和牌”于清代又称为“湖牌”。李汝珍《镜花缘》 (1818) 第七十四回里面打花湖(一种天九牌戏)与十湖(一种类似麻将的纸牌戏)的情节,就有“湖”了某些牌以及出现“诈湖”的情节。
“虎、和、湖”三个近音字,从清初开始,已一直在中国牌戏或牌具的名称中独立或交替使用,例如看虎、鬭虎、打四虎、六虎、花湖、十湖、游湖、十五湖、花和、默和、碰和、游和等等。
“和牌”之所以称为“湖牌”,也许也是音变的缘故,或避免令“和牌”(胜出)与“和局”(荒牌)混淆。今人说“胡牌”、“食糊”或“诈糊/胡”,可能是“湖”这个术语的本字失传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