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04 00:4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0 04:14
“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基层社会治理的短板在乡村,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是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关键所在。如何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涟源市杨市镇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构建“党建引领、主体重构、三治融合、智治支撑”的新型乡村治理共同体,为推进新时代乡村有效治理提供了有益经验。
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担当。党的意志在乡村社会的纵向组织延伸,能够“高位推动”乡村治理的有序运行和资源整合,有效化解乡村治理多线程并行与治理权分置之间的矛盾,解决乡村治理公共性发育与社会赋权方面的难题,将党的*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工作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的效能。杨市镇着眼于“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金字塔式”*带动模式,使党的执政理念、价值导向、行动逻辑等深层“基因”植入村级治理。一是严格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优选配强全镇村(社区)党组织班子,充分发挥基层支部“战斗堡垒”、支部*“领头人”、党员干部、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五老一新等“先锋人”的作用,以上率下、上行下效、模范带动。二是充分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在全镇开展“*党员之家”挂牌行动,让党员家庭亮出身份,彰显了党员荣誉,时刻提醒着党员事事争先带头做表率。
重构村治主体,促进多元参与。一是确立乡镇*是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的核心动员者。乡村治理离不开乡镇*的动员、整合、引领。杨市镇坚持推动基层治理重心下移,形成“领导干部联村、党员干部联网格、村党组织成员联屋场、党员联户”四级力量下沉格局。二是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地位。发展产业、走*之路,激发村民参与村级事务治理的积极性。如板桥村大力引进企业,村级以集体土地入股和集体资金入股的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村民以土地流转入股的模式增加收入,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5万余元,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明显高涨。三是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枢纽作用,让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和“自下而上”的内在动力中发挥“上传下达”的重要作用。四是挖掘新乡贤的补位作用。新乡贤通过嵌入自治、法治、德治过程,以辅助治理成为乡村善治的参与者、引领者和推动者。
推进三治融合,转变治理方式。自治是动力、法治是保障、德治是根本,体现乡村治理方式创新从零碎化向集成化的转变。杨市镇以“屋场会”的形式为村民自治搭建平台:一是激发自治动力。通过到村组、院落召开屋场会等方式,广泛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从宣传发动到*讲解,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让群众自发参与乡村治理,增强自治能力。二是加强法治保障。通过举行屋场会向村民以案释法,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村民知法守法遵法的法律素养,最终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三是坚持德治根本。德治是凝聚乡村发展的内生驱动力,德治的根本在于公共精神的培育。杨市镇充分挖掘和继承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内涵,积极开展乡风文明评比活动。
强化智治支撑,优化治理技术。数字技术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强大“助推器”。杨市镇利用“智慧屋场”APP,搭建屋场会考核现代化管理平台,整合所有与屋场有关的信息数据,对跨部门、跨行业的复杂事件进行统筹协调、联动处置,切实提升了“屋场会”的科技感。为实现村务公开透明,破解基层群众反映最集中、最强烈的“蝇贪”“蚁腐”问题,杨市镇积极推进村级小微权力风险防控体系“互联网+监督”建设,从确权、限权、晒权、制权四个方面入手,对症下药,对村级“小微权力”进行无缝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