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06 18: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3 16:33
僚就是古之骆越,在魏晋之后,不再称骆而通称为僚(1ao)。关于僚人,《三国志、蜀志、霍峻传》和东晋常璩撰的《华阳国志》都有记载。不过是指住在四川的少数民族而言。到隋、唐时,“僚”的记载发展为对活动在西南地区,其中包括两广、湖南地区的古代少数民族的泛称了。闻宥教授所著《四川大学博物馆所藏铜鼓》一文小曾作如下的论断:第一,以风俗论,《汉书·贾捐之传》说:“骆越之人,父子同川而浴,相习以鼻饮”。鼻饮正是后来僚族的习尚。第二,以读音论,骆字应该与僚字有关,古音“骆”“雒”都读(1ak),僚作族名解时应读“卢皓切”(1au),尾声K弛化的结果变化为u,这正是可能的事。所以“骆”可以说是早期的译写,而僚字是较晚的译写。第三,以地望论,骆越的分布,除交趾、九真而外,还及于珠崖、儋耳,即今海南岛等地。上引贾捐之的话,虽似乎泛论“南方万里之蛮”.但本为元帝出兵珠崖而发,所以这一带显然也有骆人。由此看来,所谓骆越铜鼓,正等于说俚僚铜鼓,不过前者为汉代的说法.而后者为南北朝的说法而已。闻宥教授的这些论断是很有道理的。.....
壮族名称虽随代而异,其主要源流:瓯一瓯骆一西瓯骆一西瓯骆越一乌浒一俚僚一僮一俍一沙一侬一壮,实为一脉相承。(参见黄现璠著《壮族通史》。)
注①《南史》卷五六。
②③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原编第二十九册,广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