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05 21:5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4 20:05
解方程可以使用以下口诀进行巧算:
解方程口诀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时,要变号,同类项,合并好,再把系数来除掉。
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步骤
一、去分母
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含分母的项也要乘);
依据:等式的性质2
二、去括号
一般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可根据乘法分配律(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或除号的话一定要变号)
依据:乘法分配律(注意没有除法分配律)
三、移项
把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一般是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左边,而把常数项移到右边)
依据:等式的性质1
四、合并同类项
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依据:乘法分配律(逆用乘法分配律)
五、系数化为1
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
依据:等式的性质2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4 20:06
8x÷3+5=x+7,
8x/3+5=x+7,
8x/3-x=7-5,
(8/3-1)x=7-5,
5x/3=2,
X=6/5,
即为所求方程的解。
左边=8x÷3+5=8*6/5÷3+5=16/5+25/5=41/5,
右边=x+7=6/5+7=6/5+35/5=41/5,
左边=右边,即x=6/5是方程的解。
一元一次方程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且两边都为整式的等式。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一个根,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的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分配问题、盈亏问题、积分表问题、电话计费问题、数字问题。
由于一元一次函数都可以转化为ax+b=0(a,b为常量,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就可以转化为,当某一个函数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从图像上看,这就相当于求直线y=kx+b(k,b为常量,k≠0)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值。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4 20:06
具体解题思路与答案如下:
1、已知每个环内的数字之和都相等,设每个环内数字之和为k,则5个环内的数字之和为5k,进而得到5k=(a+b)+(b+c+d)+(d+e+f)+(f+g+h)+(h+i)。
2、由于填入的是1~9这九个不同的数字,由此可求出a+b+c+d+e+f+g+h+i的和,根据等式可得b+d+f+h是5的倍数;
3、由于9+8+7+6=30,1+2+3+4=10,由此可得k的取值范围。
4、列式子:解:设每个环内数字之和为k:
5k=(a+b)+(b+c+d)+(d+e+f)+(f+g+h)+(h+i)
=(a+b+c+d+e+f+g+h+i)+(b+d+f+h)
=45+(b+d+f+h),
可得b+d+f+h是5的倍数。
∵9+8+7+6=30,1+2+3+4=10,
∴11≤k≤15,
∴当k=15时,b,d,f,h只能是9,8,7,6.
又∵9+6=15,
∴k不可能是15,
下面两个图分别表示k=14和k=11时的情形:
扩展资料
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1、估算法:刚学解方程时的入门方法。直接估计方程的解,然后代入原方程验证。
2、应用等式的性质进行解方程。
3、合并同类项:使方程变形为单项式
4、移项:将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左边,常数项移到右边
5、去括号:运用去括号法则,将方程中的括号去掉。
6、公式法:有一些方程,已经研究出解的一般形式,成为固定的公式,可以直接利用公式。可解的多元高次的方程一般都有公式可循。
7、函数图像法:利用方程的解为两个以上关联函数图像的交点的几何意义求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解方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4 20:07
巧妙地解方程主要依赖于观察方程的特点、运用代数技巧和简化计算。以下是一些建议:
提取公因子:观察方程的各项,看看是否可以提取公因子。提取公因子后,方程可能变得更容易解决。
平方根法:对于形如ax^2 = c的方程,可以通过求平方根来找到解。
因式分解法:对于形如ax^2 + bx + c = 0的二次方程,尝试通过因式分解求解。
配方法:对于不易因式分解的二次方程,尝试通过配方法将其转化为完全平方的形式。
代换法:在解有理方程时,可以尝试用一个新变量替换原有的变量,使问题变得更简单。
观察特殊解:观察方程,看看是否有特殊解(如x = 0, x = 1等)可以直接得出。
利用对称性:在解含有多个变量的方程时,观察方程的对称性,可能会发现一些可以简化问题的方法。
配合图形:对于某些方程,结合图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从而找到解决方法。
总之,巧妙地解方程需要对代数运算有一定的熟练度,通过多做练习和观察方程特点,可以不断提高解方程的能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4 20:07
解方程,主要利用等式原理,在左右两边可同时加或减一样的数或式子,得数不变性质,化繁为简,或移位变号,即从左边移到等式右边应变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