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7:1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3:19
原文:
别丢掉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
轻轻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在松林,
叹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一样是明月,
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 只有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
你向黑夜要回
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着
有那回音!
扩展资料
《别丢掉》是现代诗人林徽因所作的一首现代诗,写于1932年。这是一首追忆和缅怀逝去的人与情的抒情诗。诗的总体情感基调清冷哀怨,在表达一种深入内心的情感的同时,表现出诗人对这份情感的特殊理解与珍视,其中有诗人自己特殊的清感经历的影子,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无奈的伤感与痛苦。
林徽因当然不是一个很纯粹的现代派诗人。一个很明显的例证是,在她的许多诗里,人们均可以发现传统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托物言情的手法与现代主义的意象联络的手法是交织在一起的。时而是主人公在直抒情热或托物言情,时而是意象本身成为多情的倾诉者。
《别丢掉》这首诗的主干意绪兴许只有这么三句:“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你仍要保持着那真!”举个例子,“那一把过往的热情”和“隔山灯火”,前者是情,后者是景,一虚一实,有着本质的区别。但“隔山灯火”这个意象本身具有感性美和理性美的双重魅力,它的境界已扩伸入抒情主人公的灵魂深处;它既是“那一把过往的热情”的具象化、知觉化,又是一个独立的意象,情意浓重,自具风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别丢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3:19
作品原文:
别丢掉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
轻轻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在松林,
叹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一样是明月,
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 只有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
你向黑夜要回
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着
有那回音!
《别丢掉》是现代诗人林徽因所作的一首现代诗,写于1932年。这是一首追忆和缅怀逝去的人与情的抒情诗。诗的总体情感基调清冷哀怨,在表达一种深入内心的情感的同时,表现出诗人对这份情感的特殊理解与珍视,其中有诗人自己特殊的清感经历的影子,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无奈的伤感与痛苦。
创作背景:
1931年,徐志摩因飞机失事而英年早逝,文坛上吊唁纷纭。《别丢掉》写于徐志摩去世以后的1932年,发表于1936年3月15日的《大公报·文艺》,是诗人为怀念与吊唁徐志摩而写的。
名家点评:
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教授蔡可:林徽因的大部分抒情作品写的都是对逝情的缅怀与追忆,《别丢掉》正是这样一首描写逝情的渺茫与零落的典型诗篇,梦似的怀念,温情的对话,令人难以忘怀。(《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典藏》)
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程国君:对林徽因而言,她更多关注生命、灵魂的沉静状态和生命的终极思索……;她的对个体生命的感悟,包括着比徐志摩更多的理性和智慧。她把爱、美和生命的冲动,灵魂的旋律好多埋在记忆的深处。在她那里,诗歌是真正的生命的审美。(《新月诗派研究》)
现代诗人朱自清:“第一、二行和第八行本来是一句话的两种说法,只因‘流水’那个长比喻,又带着转个弯儿,便容易把读者绕住了。”(《新诗杂话·解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别丢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3:20
作品原文
《别丢掉》 作者:林徽因
别丢掉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
轻轻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在松林,
叹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一样是明月,
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 只有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
你向黑夜要回
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着
有那回音!
扩展资料
《别丢掉》是林徽因为纪念徐志摩遇难一周年而创作的怀人作品,也是她的代表作。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两位著名的诗人,林徽因和徐志摩一生始终保持着一种特殊关系。
林徽因由于理性、个人经历及性格因素,在行为上努力进行淡化处理。使林徽因本人在与徐志摩的关系中成为示情的背景。一九三一年在上海的徐志摩,为赶时间听取林徽因在北京进行的建筑学报告而搭乘邮政飞机遇难。
林徽因在极度的悲痛中怀念着这位能够以心相交的朋友,并将飞机残骸中的一块木板挂在卧室里做永恒的纪念。一九三二年夏,林徽因写下了意味深长的《别丢掉》。一九三五年值徐志摩逝世四周年之际,发表了《别丢掉》。
作为一个新月派诗人,林徽因的诗作自然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的气质。因此,她的诗自然是既具有古典主义的经典风韵,也具有现代主义的轻盈风格。
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一句“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把自己的记挂与怀念寄托于一个具体的环境与处所,那么,应该说这个东西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实在物”,而不只是抽象物。
由此看来,“你仍要保存着那真”一句中的“真”,应当是“真诚”与“真情”意义上的具有具体的指代物的“真”,而不是“童真”、“真理”等抽象意义上的“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别丢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3:20
别丢掉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
轻轻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在松林,
叹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一样是明月,
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 只有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
你向黑夜要回
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着
有那回音!
《别丢掉》中也有用得很巧妙、很隐蓄的比喻,虽然是托物言情,又颇有些意象的深意,喻体本身又往往兼具情感和理性的双重风貌。
扩展资料:
《别丢掉》是现代诗人林徽因所作的一首现代诗,写于1932年。这是一首追忆和缅怀逝去的人与情的抒情诗。
诗的总体情感基调清冷哀怨,在表达一种深入内心的情感的同时,表现出诗人对这份情感的特殊理解与珍视,其中有诗人自己特殊的清感经历的影子,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无奈的伤感与痛苦。
1931年,徐志摩因飞机失事而英年早逝,文坛上吊唁纷纭。《别丢掉》写于徐志摩去世以后的1932年,发表于1936年3月15日的《大公报·文艺》,是诗人为怀念与吊唁徐志摩而写的。
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程国君:对林徽因而言,她更多关注生命、灵魂的沉静状态和生命的终极思索……;她的对个体生命的感悟,包括着比徐志摩更多的理性和智慧。她把爱、美和生命的冲动,灵魂的旋律好多埋在记忆的深处。在她那里,诗歌是真正的生命的审美。(《新月诗派研究》)
林徽因(1904~1955),原名徽音,福建福州人。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别丢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3:21
原文如下:
别丢掉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
轻轻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在松林,
叹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一样是明月,
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 只有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
你向黑夜要回
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着
有那回音!
简析
《别丢掉》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林徽因。其写于1932年,刊1936年3月15日《大公报·文艺》。林徽因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
《别丢掉》是林徽因为纪念徐志摩遇难一周年而创作的怀人作品,也是她的代表作。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两位著名的诗人,林徽因和徐志摩一生始终保持着一种特殊关系。早年他们在英国发生的恋情,虽然无果而终,却奠定了这种关系的基础。然而,在他们全部感情交往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徐志摩的热情、直率以及这种感情对他短暂一生的深刻影响。林徽因由于理性、个人经历及性格因素,在行为上努力进行淡化处理。使林徽因本人在与徐志摩的关系中成为示情的背景。一九三一年在上海的徐志摩,为赶时间听取林徽因在北京进行的建筑学报告而搭乘邮政飞机遇难。林徽因在极度的悲痛中怀念着这位能够以心相交的朋友,并将飞机残骸中的一块木板挂在卧室里做永恒的纪念。一九三二年夏,林徽因写下了意味深长的《别丢掉》。
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