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7: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7:49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感情固然完美,就像绚烂的花朵,它可能是人一生的向往,拥有一个人一生的快乐和幸福,但在不轻易间它却将安娜带入痛苦的深渊,就像飞蛾扑火一样在感情中灰飞烟灭。
安娜原本期盼和弗伦斯基过着幸福的生活,她才有了勇气,对她来说他就是期望和寄托,而弗伦斯基呢?他似乎只是一种征服感,就像猎人战胜猛兽一样,这种爱谈不上伟大。安娜对感情的渴望让她忘却了苦恼,感情的力量就是如此强大让她冲破世俗。安娜才决定投入新生活-----和弗伦斯基在一齐。
但是,安娜是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对儿子的愧疚与罪恶是她陷入了矛盾和痛苦。她对生活和理想失去了信心,失望的她最终以自己的方式结束了生命,寻求心灵的安静。
当迎面扑来的火车碾过她的身躯是,不知安娜是否后悔她的一生就这样结束,她被世俗嘲笑和讥讽,她完全追求的感情也将粉碎,经过心灵的折磨,她以死来证明对社会的反抗,对真爱的执着。
我敢坚信在此刻的社会安娜这种形象还会受惩罚,我们企盼的和平人性,我想怀疑是否还存在。在哪?但安娜还是没有对现实妥协,她,一个柔弱的她还是没有对现实妥协,她,此刻需要的大概是无痛苦,无干扰的生活吧,但现实给不了。
感情是什么?对安娜来说,她又是否得到过?她所追求的是和她在一齐不抛弃她,在任何时候都在背后永远给她依靠的人,但她却得不到。
火车从她身上驶过,发现她只是一个脆弱的女子,她无力抵制。正因她决定死亡,一个常人无法乱下的决定。在孤独的身躯背后我还看到一个孤独的灵魂,来时一人,去时一人。孤独是这个女生的结局,悲惨是这个女生的宿命。
火车驶过时,轻轻地,不好打扰安娜安静的生活。
《安娜·卡列尼娜》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品。
作品讲述了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渥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该书通过女主人*娜的追求爱情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安娜·卡列尼娜》赏析:
安娜试图摆脱种种束缚,去自由地追求爱情,实际上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作为个体的人刚刚诞生的时候,是自由的,但人的价值实现需要借助于社会的力量,或者说借助对象化,即自身价值的实现以对对象的依附为前提且自身所实现的价值物化在对象之中。而社会又是灰暗的,社会存在是异乎于己的、与己相对立的的,在这种对社会的对象化中个体自身反而成为了腐朽事物的附庸,使个体受到异化。对于安娜来说其所依附的,正是它所面对的整个上流社会,这个社会包含众多贵族,包含了卡列宁,甚至包含了弗龙斯基。了安娜想要冲破这种附庸的状态,真正实现自我,实现人格的独立。但是对她而言,脱离了外物人自身的价值又难以实现,这便与其自我实现的理想产生了巨大的冲突,这也是其悲剧的一个重要根源。
安娜选择的方式是与这个社会对抗,但她个体的微弱力量完全实现不了这一点,反而被对手不断玩弄。而安娜所寄予无限幻想的弗龙斯基,实际上也是这个庞大的社会系统的一环,当安娜认识到这一点时,她与社会的对抗彻底激化,最终演变成了自杀的行为。安娜的自杀是个体与社会对抗的失败,但从另一方面来讲,也是安娜另一种方式的自我实现,通过死亡这一最彻底的方式摆脱束缚,像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那样完成自我价值、尊严与理想的救赎,实现某种意义上的永恒。
另外,针对这部小说整体而言,安娜并不是唯一的主人公。安娜的死与列文的生形成了对照,安娜的命运是在与上流社会的对抗中喷涌而出,而列文则采取了一种非对抗的内省方式,即通过改造自己内心并试图回归下层摆脱上流社会的方式来实现自我,这也是托尔斯泰本人选择的方式(前一种是普希金选择的方式?)。但富有悲剧意味的是,这种方式实际上也无法使人获得解脱,托尔斯泰最后仍然要面对那个逃不过的上流社会,面对家庭的危机。最终,这种方式不可避免地走向对抗,而托尔斯泰也在那场惊世骇俗的离家出走中完结了自己的伟大生命,不由令人唏嘘流泪。由此看出,安娜的悲剧实际上包含了一种西西弗式的宿命意味:人在面对自我的异化时,如果选择屈从,那么就会丧失自我的价值;如果选择相反的道路,那么也终将面对无限的痛苦与牺牲。正因如此,安娜的悲剧成为了一个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的话题,而这个人物形象、这部小说、这位作者也获得了不朽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