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24 06:3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1:43
天坛斋戒铜人亭中的铜人形象是魏征。
祭天作为古人乞求神灵赐福攘灾的一种仪式,曾是古代先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已有祭天活动。然而,在天坛斋宫和祈年殿西配殿这两个分别从不同角度讲述祭天历史的展览中。
却有一个令人奇怪的现象:在天坛斋宫的展览中,斋戒铜人下面的文字介绍是刚炳;在祈年殿西配殿的展览中,斋戒铜人又被说成了魏徵。传说铜人为唐代著名谏臣魏征。
此外,在斋宫大殿前的铜人亭里摆放的斋戒铜人雕像,与这两处展览中的铜人雕像还有所不同,铜人亭里的铜人帽子上没有花纹,而在两处展览中的铜人帽子上均有明显的纹饰,大名鼎鼎的魏徵是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时期的谏诤之臣。
魏征人物简介
魏徵(580年~643年),别名魏征、魏郑公,字玄成,巨鹿郡下曲阳县人。唐朝宰相、杰出的*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后经历波折,被太子李建成引用为东宫僚属。
魏征看到太子与秦王李世民的冲突日益加深,多次劝建成要先发制人。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魏征病逝后,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并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留有《魏郑公文集》与《魏郑公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