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22 22: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7:05
谢澄光出生在厦门,父亲少年时候自龙岩来到厦门,投靠在海沧当小学校长的大伯父,后来在药酒店打工时学会了接骨、制药的中医技艺,自己开了小药局,在厦门成家立业。日本军占领厦门那一年,谢澄光才6岁,为了一家人的安全,父亲把家迁回了老家龙岩适中镇。家乡已经无田可种,父亲的药局也因被合伙人卷款逃走而破产,谢澄光的家因此陷入贫困。上山挖野菜、捡柴火对于年少的谢澄光来说是常有的事情,母亲以手工刺绣换取当地农民帮忙干农活,父亲依旧用手艺换些粮食。一家人虽然贫穷,但同甘共苦,和睦亲爱,这一点让谢澄光很是感慨。说起当年母亲把稀饭里的米都捞给孩子们,自己只喝米汤的情景,他至今还红了眼眶,掉下眼泪。
让谢澄光真正爱上书法,并且发挥天分,还与父亲有关。旧社会当医生的往往要能用毛笔写出一手好字,但父亲没上过学,因此总让谢澄光的大哥或谢澄光代笔。大哥擅长诗文,谢澄光则写字漂亮,父亲因此专门叫谢澄光帮忙开药单,“当归两钱,杜仲一钱……”这段经历,谢澄光自己是这么叙述的——“我童年在家乡福建省龙岩市适中镇读初中时就爱好书法,但时值抗日战争烽火岁月,又地处穷乡僻壤,家境贫寒,无从购买字帖。后来在上书法课时,有几位来自书香门第的同学带来几种字帖,我羡慕不已,尤对其中《颜鲁公大字麻姑仙坛记精华》情有独钟,可能是我的天性使然。于是向同学借来,用薄纸双钩填墨,线装成册,朝夕临习,学颜从此起步。一年后我便能为自家与邻居写春联,并在全校书法比赛中获第二名。”
颜真卿的书法刚正厚重,雄伟壮阔,大气磅礴,成为继王羲之之后中国书法史上又一座高大的丰碑。谢澄光自小便喜欢颜真卿的书法,长大后更仰慕其为人,“掌握了颜体严正、稳实、雄强、宽厚的笔力和间架,再转学篆隶、六朝碑刻及行草,乃至榜书,就皆能得心应手,无施不可,故我体会到学颜体真是妙用无穷。”他的书法从颜真卿入手,继而广临篆隶与六朝碑刻,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形成以颜体和《泰山金刚经》为主体,富有篆隶与六朝碑刻笔意,具有鲜明个人风貌的书体。
谢澄光的书法腕力雄强,气势壮阔,于浑厚中含情趣,于古拙中寓变化。谢澄光的老师、厦门著名书法家罗丹曾以诗作评:“古来书家多学颜,浩气郁勃存人间。千秋之下此圭臬,钻坚吸髓谁能娴?羡君英年有健笔,潜心默运真神出。后生可畏视来今,譬彼南园终入室。嗟予老矣臂力颓,东风大劲百花开。极目长天看羽翼,毛锥自昔最怜才。”而厦门另一位书法家高怀老先生则云:“澄光的书法功底厚实而笔势刚健,如同他的为人宽容厚道,刚正不阿。平日,他待人处事忠厚随和,但泾渭分明,绝不和稀泥,如同他的墨迹孕阳刚之气而不剑拔弩张,赋灵秀之形而无脂粉之气。”亦如书法家林英仪所言,“心正而划正,字如其人,为人正派随和”,谢澄光一向人缘好,为人宽厚慈蔼,其书品、人品俱被称道。所谓“书如其人”,“书品即人品”,谢澄光天性乐观开朗,谦逊待人,曾经对于慕名前来求字的人有求必应,不因名利而写,不管前来求字的是小学生还是乡间的邮递员,他都欣然允诺。他还积极参与一些慈善机构的义卖活动。
谢澄光给自己写的座右铭是“知足不知足,守成莫守成”。“知足”是指在物质和名利上已经知足了,“不知足”是指对于书法的造诣以及个人的修养还永无止境。“守成莫守成”意为既要继承传统又不能局限于传统。
随母亲迁回厦门后,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谢澄光考取了公费的厦门师范。1953年毕业的他,既没有当上小学老师,也没有接受被保送到北京师范大学之类更高的学府深造。因为成绩好,早入党,又擅长文书,他被挑中留在了教育局的秘书科当办事员。接着是助理秘书、科长,也到农村锻炼过,又当过*办公室的秘书,还在*组织部工作过,最后他到了文联工作,当了文联的*。
《颜真卿书法艺术》是谢澄光1997年退休之后,自2000年初至2003年5月,花了三年多的时间,在71岁时写成的一本书法艺术专著。为了写这本书,谢澄光收集来之前所有关于颜真卿的研究著作,从颜真卿的生平到颜氏书法的传承,再到其书法特点的分析与指导,谢澄光为此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收集资料和写作,用半米高的手稿写成了目前最全面的一本颜真卿书法研究书籍,中国书法家协会*沈鹏还为该书题写了书名,并发来亲笔信祝贺。《颜真卿书法艺术》兼顾了普及和提高两方面的功能,集知识性、实用性、学术性和思想性为一体,既方便初学者入门,也有助于研究者的参考。该书既吸收了传统书法理论的宝贵成果,也结合本人长期钻研书法的实践心得,又开拓视野,借鉴现代美学、心理学、人才学、创造学等学科的许多有益启示,探索书法艺术的成才规律。
很少人知道谢澄光还有很好的古文功底,他工于诗文韵律,赠与友人的字时常是自己写的诗句。他的客厅上悬挂的一首《岭上松》正是他自己的诗,也是他一生为人的总结——“森森岭上松,凛凛荡襟胸。干直卑弯柳,枝蟠起蛰龙。凌风标劲节,斗雪显葱茏。根正如磐石,千年不改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