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20 22: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23:23
中国古代寓言父亲的画像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事物不是一成不表,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寓意点拨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这首诗的意境与故事中老人的心境相似。*二人一直拿着画像来找寻丈夫和父亲。
他们的做法似乎没错,但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人的外貌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变化着的。时间都过去三十年了,还用三十年前的画像来对照,他们认不出自己的亲人那也就不奇怪了。
附原文
古时候,歙州那个地方的人都善于经商,人们往往都是年轻的时候告别妻儿走出家门;直到年老事业有成,才相继回来与家人团聚。
歙州有个读书人,他父亲年轻的时候到秦陇一带去经商,都三十多年了还没有回家来。这个读书人对父亲的印象,除了小时候那点模模糊糊的记忆之外,就都依靠他们家堂屋里悬挂着的那幅父亲的画像了。小时候,每当他想念父亲的时候,母亲便告诉他父亲在堂屋里;长大了,他盼望着父亲快点回家的时候,也去堂屋里看。在他想来,父亲就是堂屋里画像上的那个样子,不会有很大的改变。
突然有一天,有个两鬓斑白的老人来到了他们家门口,看见他就喊他的名字,并说自己就是他的父亲,说着就要进门。这个读书人呢,他疑惑地看着这位老人家,暗暗地把画像上的父亲和他做对比。一点儿也不像啊!画像上的父亲皮肤白皙,体型偏胖,下巴上基本没有多少胡子;可是面前的这位老人又黑又瘦,胡子一大把,两鬓微微泛白,而且穿着也不一样。这个人肯定不是父亲!想到这,读书人连忙拦住老人,对他说:“您不是我父亲,您和我父亲的长相差远了!”
老人眼看到了家门口,被自己儿子挡着不让进门,心里不禁一阵酸楚,两行热泪就要夺眶而出;不过他还是忍住了,毕竟时隔三十年了嘛,于是他耐心地对读书人说:“孩子啊,我真的是你父亲,不信你叫你母亲出来认认!”
不等读书人召唤,他的母亲就已经走到了两人面前,她怔怔地看着老人,自语道:“怎么变化这么大啊?跟画像上的他可真是差远了啊!”
老人一眼就认出了妻子,他仿佛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和妻子说起好多以前的往事,并说到那个画画像的画匠和作画的经过。他的母亲听着听着,所有的一切都是以前的事情啊!终于,她“啊”了一声,然后说:“这个人就是我的丈夫啊,孩子,他是你的父亲!”
见母亲肯定了,儿子才敢施礼与父亲相认。老人找到了亲人,这下再也忍不住激动的泪水了,那是喜悦的泪水、幸福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