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学三世”的庸俗进化论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22 02:2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30 12:14
19世纪末,欧洲的庸俗进化论正式传人中国,开始于严复所译的《天演论》(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著)。主要内容是宣传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并且用于解释社会现象,成为庸俗的进化论。而康有为的庸俗进化论,却是利用中国儒家典籍《春秋公羊传》而提出的。孔子在《春秋》中论及“所见世”、“所闻世”、“所传闻世”三种不同的历史时代,在《礼运》中还讲到“大同”与“小康”。康有为对此大加发挥说,“公羊三世”乃是孔子制定三个循序渐进的历史阶段:即由“据乱世”进到“升平世”(“小康”),再由“升平世”进到“太平世”(“大同”)。还说这是孔子的“微言大义”,并解释为历史进化论。其目的是以儒家经典为根据,把欧洲的庸俗进化论引进公羊学说中,为他的变法改良提供理论根据。概括说来,他的进化论有三:
一是“变”。他说,“变者,天道也”,天有昼夜寒暑之变,地有沧海桑田之变,人有童幼壮老之变。总之,万事万物,“无一不变,无刻不变”(《进呈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序》)。他总结近百年来欧洲所以富强的原因时说:“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上清帝第六书》)。因此,今日之中国“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全,小变仍亡”。而且,变则“势必全变”,反对洋务派的枝节之变。主张*上变君主*为君主立宪。他请求光绪皇帝“立行*,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请定立宪开国会折》);经济上“以工立国”,大力发展近代工业,尤其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弃守旧,尚日新,定为工国”(给光绪皇帝的奏折),实行资本主义工业化;文化教育上废八股、废科举、兴学校、育人才。这就给封建顽固派所谓“祖宗之法不可变”以当头一棒。但他不想从根本上推翻封建统治,只是希望求得自上而下的改良。
二是“通”。“通”和“塞”是对立统一的范畴,有“塞”就须“通”。他说:“今上下否塞极矣,譬(pì)患咽喉,饮食不下导,血气不上达,则生命可危,知其害而反之,通之而已矣。”(《上清帝第一书》)又说:“夫中国大病,首在壅(yōng)塞,气郁生疾,咽塞致死,能进补剂,宣除噎(yě)疾,使血脉畅,体气自强。”(《上清帝第二书》)他面对民族危亡大声疾呼:非变通不足以宜民,非更新不足以救国,非改视异听不足以一国民之趋向、振国民之精神。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还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通”法。他认为“立国自强之策”应以“富国为先”,即钞法、交通、机器、开矿、铸银、邮政等六法;次之“养民”,即务农、劝工、惠商、恤(xù)民等四法;三之“教民”,即“开民智”。他说:“夫天下民多而士少,小民不学,则农工商贾(商人)无才,产物成器,利用厚生,既不能精;化民成俗,迁善改过,亦难为治”,“夫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士少则国弱。”(《中国近代史资料》,第147~148页)
三是“进”。他的“变”、“通”是为了“进化”。他把《周易》中的变易思想和西方的进化论结合起来,指出:“人自猿猴变出”(《康南海自编年谱》)。又说:“废席地而用几桌,废豆登而用盘碟”,以后又“以楼代屋,以电代火,以机器代人力”(《礼运注》)。这说明社会的物质文明越来越进步、发达,而社会的*制度也在进化。他说:“由独人而渐至酋长,由酋长而渐立君臣,由君臣而渐为立宪,由立宪而渐为共和。”(《论语注》)而这进化的历史观,就是著名的“公羊三世”说。这里有着学习西方哲学,改革中国旧弊,发展“变”。“通”、“进”的辩证因素和进步思想。这种变易进化观,是康有为哲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为什么说这种进化论是庸俗的呢?因为它宣传的是一小步一小步的渐进;是一种量变的改良。认为人类社会的演变只能是“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即君主*——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的“循序渐进”,“三世不能飞越”。他的“教民”之策,也是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造就新兴的资产阶级阶层,而绝非是劳苦大众。而对于劳苦大众真刀真*的*行动,又害怕又反对,才求助于教育,达到改良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