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休息”的本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22 20:5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30 16:55
春暖花开,莺歌飞舞,雀鸣长笛。不知不觉,悄然走进了六月时光,开启了灿烂的初夏韵味。六月,是一年中色彩最斑斓灿烂的时节,宛若一副婉约瑰丽的画卷;六月,是天地间绚烂曼妙的季节,宛若镌刻出的一片碧绿如茵草原;六月,是庄稼茂盛、树木葳蕤、鲜花盛开、芳草碧绿的时节,宛然一帧花红叶茂的水墨长卷绵延于天地之间。
初夏的六月时节,尽管骄阳似火,暑气留恋,但却依然无法掩盖丰富的内涵,大街上,涌动的人流,以五颜六色的衣妆,汇成横亘寰宇间的七色彩虹,描绘出生活美不胜收的诗情画意。
春天是树尖上的呼喊,夏天是呼喊中的细雨,秋天是细雨中的土地,冬天是干净的土地上的一只孤零的烟斗。如果说,春花开放是因为风的温慰,那么夏天的花就是由于太阳的激发了。 春光里百鸟鸣叫,歌声盈耳,夏天里到处是果子和蔷薇花,待到草黄叶红却已是深秋来临。
夏天的夜晚同样又是那么迷人陶醉,漆黑的天穹里布满了点点生辉的星星,显得格外耀眼。一轮明月高高地悬挂在空中,淡淡的光像轻薄的纱,飘飘洒洒的,映在河面上,像撒上了一层碎银,晶亮闪光。夏夜的风是令人期待的,徐徐吹来,格外清新,凉爽。天空是那么清澈透明,天上的月亮是那么洁白。月光洒下来照在树上,像给树叶涂上了银色;照在地上,给大地镀上了一层银辉;星星倒映在河面上,微风一吹,水面上泛起了鱼鳞似的波纹。
如此曼妙的夏天夜晚,聆听着优美动听的《沃尔塔瓦河》,打开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平台,聆听罗胖每天60秒。其中有一篇名为《什么是休息》的文章,引起了我的关注。文章中罗胖首先发问“什么是休息”,接下来给出具体答复。所谓休息的本质,就是从外界获得信息和能量。按照休息定义阐述,需要休息因为我们感觉能量耗竭了。对于体力劳动者来说,那当然就是先停止能量的输出,先歇下来,然后加上能量的补充。举例说明一下,如当我们工作久了,会感觉身体饿了累了,而吃个饭,对于我们自身来说就是休息。
然而有一点我们每人需要清楚,从事体力劳动,我们可以用简单吃饭、睡觉来增强我们的体力,进而达到休息的目的。设想一下,倘若我们从事脑力工作后,简单吃饭、睡觉,是否可以完全缓解我们疲惫的身心,这将被打上一个大大的疑问。我们每人都应该知晓,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如果完全按照同一方法进行,照搬相同的休息方法,极有可能会让我们脑力出现耗竭的状况。而这也就是所谓陷入某种舒适区,慢慢的,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一种可怕的迷离陷阱,一种完全沉浸于自我感知的傲慢状态。
众所周知,知识掌握包括三个层级,即信息输入、信息消化、信息输出。单纯的阅读、学习只能让我们体会到最基本的信息输入环节,好比海面航行的船只,仅仅看到浮出表面的微小冰层,却不知冰层下面浩瀚无穷的冰山。倘若这时我们驾驶船只驶向那表面的冰层,即有可能让自己的船只变成一艘全新的“泰坦尼克号”。如何让我们在海洋航行中,依然可以在远处率先看到冰层下面深不可测的冰山,唯一方法就是多听、多读、多看、多思,不断与其他人分享交流,进而让信息输入转化为信息消化,让信息消化升华为信息输出。
然而我们多数时候,宁愿知道冰山下面蕴藏着诸多未知的宝藏,却依然不愿去探寻冰山下面的底层逻辑。根本来说,取决于我们自己沉浸于一种自我舒适的平台中,这种习惯性的舒适区,让我们缺乏新信息输入,及旧信息输出的过程。久而久之,让我们陷入一种封闭的舒适系统,即热力学熵增系统,一种从有序到无序的状态。慢慢的,我们发现在这种封闭的状态中,不仅接触不到新技术、新思维、新意识,反而让我们曾经掌握的原始技术、思维、意识也慢慢消沉,对待人、事、物的初心也渐渐丧失,忘记了自我的元认知。
其实在封闭的舒适系统中,我们每人经常让自己陷入了诸如“好高骛远”、“怨天尤人”、“夸夸其谈”、“半途而废”、“情绪所困”等借口陷阱中。只要不从外界输入能量和信息,系统内的思维层级就会熵增,也就是会变得越来越无序。 对于这些陷阱,我们只有带着全新的理解,带着使命感、仪式感,逐步唤醒内心中昏睡多时的我们自己,关注注意力密度,将幅度与频率得到供频,做到给人方便、给人欢喜、给人力量、给人希望,慈悲喜舍,得到多助,传递价值,让“信、受、想、行、识”成为企业甚至我们个人发展的指向标,助我们远离“好高骛远”、“怨天尤人”、“夸夸其谈”、“半途而废”、“情绪所困”等借口,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密码。
通过不断复盘,反观自己,让我们内心真正从舒适的环境中逃离出来,不断突破传统,不断挑战创新,内心“*”方能离我们越来越远,让我们每人并不存在于“好高骛远”、“怨天尤人”、“夸夸其谈”、“半途而废”、“情绪所困”等借口陷阱中,突破熵增系统,找到我们自己最初的信仰、梦想、目标的本心,实现反熵增,看到自我内心脆弱的一面,而这也是我们“休息”的最佳途径。此时的“休息”已然不仅停留在表面层级,不仅停留在我们熟悉的舒适封闭系统,而是让我们突破内心,找到一种与众不同的境界,进而让我们在自我元认知的基础上,找到新技术、新思维、意识的层级,从而重新“休息”。
时间飞逝,不知不觉今天已然是2020年上半年的最后一天。受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我们每人经历了一个与众不同的2020年。居家隔离期间,让每人都深度体验到了“休息”的本质。有人感触自我思维出现问题,有人感触自我身体出现问题,有人感触自我经济出现问题,而诸多问题都由于自我的熵增系统、脆弱系统的增强。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半”的妙处,全在一个“心”字。2020已过半,尽管一半恐慌,一半彷徨。但更多的还是,时间的宝贵,生命的不易。下半年伊始,骄阳似火,希望满满。每一个昨天都是旧的,每一个明天又都是新的。重新找回自我元认知,突破自我封闭系统,实现反脆弱、反熵增。
2020上半年倏忽随风而逝,不论曾经拥有多少悲伤、惶恐、彷徨、忐忑等负面情绪,下半年将是我们与旧时光作别、与明日约定的新时刻。未来的日子,我们将不再拥有悲伤、惶恐、彷徨、忐忑等负面情绪,进而升华为高兴、乐观、积极、希望等正面情绪,坚持热爱,让我们每人保持一颗美好且向上的心。
且行且珍惜,愿我们往后的岁月,乘风破浪,全是蒸蒸日上,拥有幸福的密码!
让身心得到真正的放松和休息,是一种能力
最后,我想说,我们每天都在为各种杂乱的事情(工作、生活等)而感到紧张、焦虑,导致许多人都无法真正地放松下来,而休息的本质绝不是睡觉。事实上长期处在紧张、压力状态下的人睡眠质量并不高,还会常常做梦。 在工作和生活当中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休息。并且只有学会真正让大脑、身体、精神、思想及心灵得到放松,...
《瓦尔登湖》———探寻生命的本质
在永不停歇执着前行的同时,我们的精神家园已然荒芜,内心深处早被掏空,自我迷失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中,失去了灵魂的宁静、自由与丰盈。《瓦尔登湖》———探寻生命的本质
现象与本质好句子
1. 在我年少时期,我总是试图透过现象探寻事物的本质。而当我步入而立之年,我更倾向于从本质出发,去观察和理解现象背后的意义。——茜草蝈蝈《判橘时光殿堂》2. 年轻时,我总是热衷于挖掘事物的本质,通过广泛阅读和旅行,我试图领悟生活中的点滴真理,追求内心的自由。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开始欣赏现...
40句充满哲理的唯美句子(探寻生命的本质)
这篇文章旨在通过以充满哲理的心情唯美句子为主题,探寻生命的本质,让读者深入思考自己的人生。一:生命如流水,无穷无尽地滋润着每一个事物,流动着人类文明的源泉。我们的人生也如水,时而湍急,时而平静。人们在这条河流中游走,在其中领略沉浸在其中的美好。二:但是,当我们走得越来越深,却开始感到...
庄子:真正的智者,都懂得抛开表象,方能看透本质
一定能够与成功为伍。任何一件事情,表面呈现的与实际存在的都是有一定差别的,而很多人去认知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会掺杂着主观 情感 的因素,会模糊了事物的本质。更何况有的时候还会遇见别人以讹传讹的谣言,所以更不可信。我们对于任何事情都要探寻本质,找寻最合理的准确点,这才是一种正确思维。
体会五指禅让我慢慢读懂了自己的生命使用说明书
我需要好好休息一下!我实在是太累了!但搞不明白生命这台机器的真正运作原理,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样才能刹车让自己歇一歇! 妈妈当年生下了我,但并未给我一张生命使用说明书,就如同开车一样,没有使用说明书,不了解汽车的运行原理,不知道哪里是刹车哪里是油门,自然是开不好车的。生命何尝不是如此呢?用了半百的...
人类身上的原罪
但是你能明显感觉到,大脑的这种认知方式有个巨大的问题,正是因为大脑走思维捷径的懒惰,久而久之,它会让我们的思维形成一种依赖的惯性,遇到问题直接调用经验,懒的思考,于是脑子越来越傻,最后丧失了深入思考去探寻本质的能力。就如同上述所说的三棒槌解决孩子问题一样,一直停留在解决表象的问题中,...
看透本质的三个方法
探究事物的本质属性 研究事物的基本属性和它们的变化规律,是探寻事物本质的关键。例如,通过探索物质的化学性质、物理状态、反应特性等,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其科学本质。在概念层面,探讨一个概念的定义、适用范围、逻辑结构等,有助于澄清其认知本质。以上三种方法都要求我们运用适当的分析工具和科学方法,通过...
静中思动的近义词
静中思动是一种哲学思想,指的是在静止的状态中思考和探寻运动和变化的本质。其近义词可以是静观其变、静心思考、静中求动。1、静观其变 指的是在静止的状态中观察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不急于采取行动,而是等待时机成熟再行动。这种思想与“静中思动”类似,都强调在静止的状态中思考和观察,探寻变化的...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什么意思
变化多端的表现。5. 尽管本质和现象存在差异,但它们又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本质决定现象,而现象则是本质的外在反映,二者相互依存。6. 本质总是通过一定的现象来展现,而现象的产生和变化都源于本质。因此,要真正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超越其表象,探寻其深层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