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21 16:4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6:07
赵佶
北行见杏花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 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他做了二十五年昏庸腐朽的皇帝,信任蔡京、童贯,又信奉道教,自号道君皇帝,加速了北宋垮台的进程。宣和七年(1125),他将皇位交给了儿子赵桓,也就是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八月,金国贵族再次领军南下包围了北宋京城汴京,次年三月进入汴京,维持了一百六十八年的北宋封建王朝灭亡。徽宗、钦宗、后妃及大臣、百工、内侍、僧道、医卜……三千多人被掳北去充当虏奴。赵佶被囚禁在五国城(大概在今吉林省扶余县一带),过了九年幽禁生活后死去。
赵佶做皇帝时长期过着腐化糜烂的生活,为人们所不齿。但被虏后滚落到社会最底层,他本人才有所醒悟。后来,人们对他的悲惨结局寄予一定的同情。
赵佶有广泛的艺术爱好,懂音乐,擅书法,花鸟画十分精工,词也填得好,在我国文化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这首词是他被俘北行,途中见杏花,百感交集时所作。起三句描写杏花外形。“裁剪冰绡”,冰绡,洁净如冰的薄丝绢;指杏花的花瓣象是用冰一样洁净的薄绢裁剪制成。“轻叠数重”,是说花瓣轻轻地重叠着好几层,当指复瓣杏花。“淡着胭脂匀注”,花瓣上都淡淡地上了一层胭脂的颜色,十分匀称。此三句从视觉角度将杏花的外形写得美极了,不知是哪些蕙心纨质的姑娘们巧夺天工地剪成花瓣,并精心地抹上了淡雅的红晕。接三句描写杏花的香气与风韵。“新样靓妆”,把杏花比作出众的少女,她们妆束时新,“靓妆”是温柔静雅的打扮。“艳溢香融”,她流光溢彩,美不胜收,馥郁的香气沁人肺腑。“香融”指各种不可名状的香味融合一体了。此三句从嗅觉角度写杏花给人的美感!“羞杀蕊珠宫女”,“蕊珠宫”是道教中传说的仙宫。此句承上,总说杏花姑娘漂亮得使蕊珠宫中的仙女,感到羞愧, 自叹弗如。以上实写杏花,外形高雅,气韵飘逸。以下突变,转写作者内心的苦闷。“易得凋零”, 可惜这妖艳的花朵本身就易凋谢零落。“更多少无情风雨?”更何况有多少凄风冷雨摧残它呢?“愁苦!”这样美好的物事竟被撕得粉碎。面对这一悲剧,真叫人忧愁烦恼!“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作者从被软禁的屋中发问,问凄凉的院落,更是问自己。院落呵,你经历了多少暮春,你看到多少次杏花的飘落?人生呵,命途多舛,又该承受多少次折磨?春光已逝,故国不存,不仅写杏花命苦,更是写自己的亡国之苦。唐圭璋师云:“怜花怜己,语带双关。花易凋零一层,风雨摧残一层,院落无人一层,愈转愈深,愈深愈痛。”
上片因杏花形容艳丽,花气秾郁而想到它容易凋残,进而联想到自己是亡国之人,过去的繁华似水逝去,只落得个被幽闭的悲惨处境。
下片换头“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凭,请,请求,杜牧《赠猎骑》:“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此词“凭寄离恨重重”,意为请谁把重重离恨寄给故国故人呢?作者深知自己命薄如杏花,归去不得,在世无多,在遥远的异地,情不能已,肝肠欲断。突然,他看到窗外有双燕比翼齐飞,于是忽发奇想:请它们传信吧,可是信是不便写的,那就托它俩传话吧,可惜它们又不会使用人的语言。一切落空,只得惆怅不已!再有一层,作者监禁的屋内,看到燕子自由飞掠时,多么羡慕,又多么悲怆!“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再推进一层,纵然燕子会说人话,可是路途十分遥远,相隔万水千山,它们怎能飞到汴京,又怎能找到故宫?这就近乎绝望。“怎不思量!”但一颗眷恋故国的心却矢志不移,情思反而更深,发出叫我如何不想它的感慨!毫无办法,只得求之于梦了,“除梦里有时曾去”,自己偶或回到汴京,见到故人,虽短暂却给孤寂的心带来一丝安慰。抒情入微,执著坚定。诚血泪语,实殷鉴也。“无据!”又一波折,些微的喜悦也是靠不住的。梦回故地,似有实无,朦朦胧胧,毫无证据,也说不明白。这样反复申说,正突出思念之深,又令读者警惕,亡国之痛,痛何如哉?煞尾“和梦也新来不做”,彻底绝望,连没有凭证的梦,近来也不敢做了,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告人无法,慰己无方。下片写自己被痛苦煎熬着,一筹莫展,且问且叹,如泣似诉。
这首词给后人最大的教益是亡国奴生活是惨怛凄绝的,徽宗一旦归为臣虏即虽生若死,所以怀念故国,痛不欲生。后来每当祖国危亡之际,它总能给读者以教益。
作者写杏花形神并茂,写心境层层深入,跌宕有致。况周颐《蕙风词话》说:“‘真’字是词骨,若此词及后主之作,皆以‘真’胜者。”可谓中肯綮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