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关于海洋奥秘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8:3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0:29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如今飞机、轮船来往如梭,蓝天大海都成了联系两国的桥梁。然而在科学技术落后的先秦时期,要渡越中日间的大海,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秦始皇统一中国这后,在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10年的短短几年间,他5次巡视天下。在5次巡视中有4次临海,显示出他开拓海疆,加强海防的伟大抱负。秦始皇在我国封建帝王中,可算得上是一个对大海情有独钟的君主。最值得提到的是他曾先后三次登上青岛市胶南县沿海的琅琊台。秦始皇伫立在黄海之滨的琅琊台上,向东遥望茫茫的大海,他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有他对脚下美丽的海岸的眷恋,更有他越过海岸威加四海的雄心,还夹杂着他兴修阿房宫,大建秦皇陵所反映出来的生与死的矛盾心情。他期待着有人从琅琊台出发,越过大海,去实现他“示强威,服海内”理想,寻求战胜生命极限,长生不老的愿望。他决意派遣方士徐福等去完成这一使命。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徐福为“齐人”,“齐”这一概念不限于现代山东省东部地方。古为齐国现为江苏的赣榆县的人们,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县及龙口市的人们,都认为徐福是他们家乡的人。在那里有成立徐福研究会的,有为徐福树碑、塑象的,徐福祖藉之争至今尚无定论。徐福是一个与海洋有关的传奇人物。至于徐福的故里究竟在那里,只能埋怨太史公司马迁忽略了徐福出生地的记载,才引起后人的猜测和争论。
徐福率领的庞大的船队从那里启航扬帆东渡,对此也有不同的说法。主要说法有秦皇岛、舟山、海州湾、蓬莱、成山头及琅琊等地。在这些启航地的说法中,以《中国古代航海史》作者孙光圻先生的观点最为鲜明。他旁征博引,论证有力。他认为徐福东渡的起航锚地应是位于山东胶南县的琅琊湾港。那里是秦始皇筑台祭海之地,秦即皇曾三次巡游至此,从这里东渡,应该说是历史的选择。
据《史记》记载,徐福渡海求仙活动不少于两次。《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记载:“遣振(童)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有人根据船只的载重及所需五谷、给养等物资推算,徐福船队的船只有70-80艘之多。所载人员除三千童男女之外,还有水手、随从、百工、善射者及组织指挥者等,计有5000-6000之众。《史记》记载,徐福登陆地是一平原广泽之地。这一鲜明的地理景观在日本屡有所见。日本是一个由三千多个小岛组成的岛国。本州、九州、四国与北海道是其中四个大岛,总面积达到37.67万平方公里。全国有24%的面积为平原。较大的平原有关东平原、浓尾平原、畿内平原等。近代不少研究徐福的学者,如香港中山大学的卫挺生,在《日本神武开国新考》中认为:徐福登陆地点即史藉记载的平原广泽在日本是比较合适的。这从日本和歌山新宫町《秦徐福碑文》也得到验证:“今东海可当蓬莱者,无可舍皇国他求,则谓日本国,得其实也必矣。”
关于徐福东渡日本的历史记载还有多处,如《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中记载:“(黄龙)二年春正月,……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澶洲。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世相承有数万家,其上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会稽东县入海行,亦有遭风流移至澶洲者。所在绝远,卒不可至,但得夷洲人还。”《后汉书》中,把徐福入海求仙事件附在倭国之后。五代后周时期义楚和尚所写《义楚六贴》中说:“日本亦名倭国,在东海中,秦时,徐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国。”有不少日本学者也认定澶洲属日本,他们考证澶洲是九州之南的种子岛。《异称日本传》是日本人拙下欠林所著,他的见解是夷洲、澶洲皆指日本海岛。从以上记载和见解可以肯定地说,徐福入海求仙的船队一去不返的地方处在日本。
徐福的船队离开琅琊海岸,劈波斩浪,历经千难万险登上日本的海岸。这是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在日本有关徐福的遗迹和传说很多。
徐福一行把秦代先进的农耕、蚕桑和医药技术带到了日本,使日本的农业、养殖业、纺织业、医药业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理所当然地受到日本人民的爱戴、崇敬和思念。徐福是一个永远值得人们怀念的中日友好的使者。
当时的唐王朝,正是唐玄宗在位时,唐玄宗崇扬道教、贬抑佛教,佛教在激烈的斗争中已经居于下风,许多佛家弟子转而屈顺于道教和朝廷。而一向坚心信仰佛教,作为佛教中律宗后起之秀的鉴真和尚当然不会向道教屈尊。因而他接受了荣睿和普照的邀请,决心东渡日本,传律授戒,弘扬佛法。
唐天宝二年(743年),鉴真和尚率弟子道航、思托等21人准备东渡。由于道航是当朝宰相李林甫的哥哥李林宗的“家僧”,于是,通过道航,鉴真一行获得李林宗的介绍,得到扬州仓曹(唐地方官)李凑的支持与帮助,建造船只,备办干粮。当时唐律禁止僧人私渡日本,所以均借口是准备去天台山进香用的。不料,准备同行的僧人中有一叫如海的,因与道航意见不和,遂到官府报告,诬告道航、荣窖、普照他们是海贼。地方官立即前往搜捕,将普照、荣睿、道航等人逮捕入狱。后来经过查实,放了众僧,可是所造的船被没收了,备办的杂物还给各寺僧人,第一次东渡还没出海就破产了。
荣睿和普照因是日本僧人,关了4个月才放出来,但他们仍然决心请鉴真东渡日本,所以又一次秘密到大明寺拜访鉴真。鉴真为其真情所感动,决意再次东渡。于是亲自出钱购买了一艘岭南采访使刘巨鳞的军用船舶,并雇用了18个水手,各办各种物品。准备随同一起前往日本的还有僧人思托等17人,及各种工匠、艺人85人。他们于天宝二年(743年)十二月从扬州扬帆东行,沿长江东下。当船航行到今江苏省南通市狼山江面(当时叫狼沟浦)时,遇到狂风恶浪,旧船破坏严重,无法行驶,抢滩修理.又因潮水顶托,破船四处漏水到齐腰深,所有干粮被水浸泡。漂泊了一个多月,鉴真等人才被明州(今浙江宁波)*派人救回。第二次东渡又告失败。
两度失败后的鉴真仍不甘心,准备再次东渡时,被一越州僧人觉察。向州官告发,说日本僧人荣容引诱大和尚欲往日本国。荣睿遭到逮捕,押送长安治罪。到杭州后,荣睿患病,开释在外治疗,荣睿假装病死,潜回阿育王寺。第三次东渡尚在酝酿便又因被人告密而流产。
鉴真和尚看到日本僧人荣睿和普照为了请他东渡日本而不避生死,再次下决心东渡。为了避开众人的注意力,这一次鉴真派人到福州打造船只,备办物资。唐天宝三年(744年)冬,鉴真率领荣睿、普照、思托等30余人拜别阿育王寺,秘密南下。鉴真一行刚到浙江黄岩县的禅林寺,便被官兵重重包围,将他们强行押回扬州大明寺。原来,鉴真这次准备活动被他在扬州的弟子灵佑知道了,灵佑不忍心*冒那么大的风险,所以与各寺的僧人一起到官府通告鉴真等人准备出海东渡日本的事。于是,江东道采访使下 令各州县阻拦鉴真一行。第四次东渡又告天折。
天宝七年(748年)春,还是日本僧人荣睿、普照从同安郡(今安徽安庆市)到达扬州崇福寺,拜见鉴真,三人马上又着手准备东渡。当年六月,鉴真一行14人、水手18人等共35人从扬州出发,向东航行,沿江而下,出了长江口,在越州三塔山停留一个多月,然后驶到舟山群岛附近的暑风山。又停留一个多月,到十月中旬,船从暑风山启航,扬帆东驶。航行中,遇到狂风恶浪,船只失去控制,只能随风漂荡,到第七天才风平浪静。等到第九天,船才靠上一无名小岛,补充了淡水。又继续航行五天,才靠上一个鲜花盛开,四季常青的地方。上岸一打听,才知道已经漂航到海南岛的最南端了。他们碰上4个商人,便跟随商人到了振州(今海南省崖县),受到地方官府的接待,然后辗转北返。在路经端州时,荣睿病死了。途中,鉴真和尚因为劳累过度,又医治不当,造成双目失明。回到扬州,仍然在准备着下一次的机会。
唐天宝十二年(753年)十月,日本第十次遣唐使在回国前,到扬州拜见鉴真,代表日本国迎请鉴真去日本传律授法。此时的鉴真经五次东渡失败,年届66岁高龄,而且又双目失明,但他仍然应允随使团东渡日本。听到鉴真又要出海的消息,当地寺庙的和尚们为阻止鉴真东渡,对他们严加防范。十月二十九日晚,鉴真一行24人在弟子们的配合下,在黄泅浦(今江苏常熟黄泅)与日本遣唐使船队会合,踏上了第六次东渡的航程。经两个月的艰苦航行,鉴真和尚终于抵达日本萨摩国阿多郡的秋妻屋浦(今日本鹿儿岛县川边郡坊津叮秋目村),得到当地官府的迎接,并于次年(754年)二月到达日本遣唐使船队的始发港--难波港。
鉴真和尚从743年起到754年止,历经11年,前后6次东渡日本,真是备受艰辛,屡遭磨难,终于达到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的目的。他的航海过程,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记载翔实的航海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