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02 14:2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5 18:03
众所周知,广东(包括香港)缺少文化,用香港学界人士和凤凰卫视的话来说:“这里是文化沙漠。” 大家知道,中华文化是一个聚合型的――四周的优点在文化中心聚合,形成了辉煌的中华文化。 他不同于中东、欧洲以及世界其他文明的文化,比如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大英帝国、法帝国等等,他们都是一种发散型的,他们有一个文化中心,由这个中心向四周扩张,去完全改变四周的“野蛮人”。 所以,世界上说中华文明“独特”,聚合型是“独特”之一。 在中国,几乎每个省都有自己灿烂的文化,他们构成瑰丽的大中华文化的主体,大家一提起某个省份,就能想到那个省的优点。 “南岭”对于徒步和骑马的先人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广东人要想和先进的中原人进行沟通,有非常多的阻隔,所以造成广东文化落后。 第二:湿热阻碍北方文化人进入。 对于医学科技不发达的北方古人来说,严重的湿热是致命的,所以古人说这里是“瘴疠之地”,除非流放,一般不会来,来广东就等于送了半条命,所以,这里历来缺少有文化的人。 第三:主观上更喜欢和东亚南交流。 从元、明朝开始,造船技术发达了,广东人开始大规模移民东南亚。菲律宾群岛、荷属东印度群岛、中南半岛,因为对于古代广东人来说,这些地方是蛮荒之地,容易谋生,不像中原那么竞争激烈。 但是这样出现一个问题:东南亚本身就没有文化,自己也没有多文化,交流的多了,双方都成了文化真空地带了,就如文盲和文盲打交道,到后来,连名字都写不来。 ――“向南方学习”似乎是广东的传统,现在广东还是很乐意学习香港的殖民文化,这值得深思和注意。 第四:人口相对稀少。 四川盆地气候宜人,不热不冷,都江堰修建以后,成都平原旱涝保收,人民富足。“仓廪实而知礼节”嘛,殷实的生活,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和文化相关的事情。 而广东呢,土质不好,气候太过湿热,人口就少,更多的人都在忙于生计,没有时间来思考这种高层次的问题,所以,行成文化沙漠。 我想,古代广东(1840年以前)缺乏文化,不外乎以上几点。 近代呢,科技发达了,交流增多了,按道理说广东应该可以从各方去学习一些文化过来啊。 事实上,这种情况还真的出现了。 在1840年洋人来了之后,广东在有一段时间还真学了不少东西,由于侨民多,他们对西洋技术的掌握程度比中原高,见的“西洋镜”也多,甚至出现了孙中山这样的人, 还有最先翻译西方著作的那批人,绝大多数都是广东人。比如: “细胞”,翻译者的意思是“小胞”,小的胞体,广东人把“小”叫做“细”,约定俗成就成了“细胞”。 “的士”,taxi,广东话“的士”读成“desei",就是“taxi"。 “必胜客”pizza hut,也是广东话,广东话的“客”,读成“ha"。 而1840年以后那么几年,他们领先的那些东西,也是一些副产品,他们是被动的去接受,所以,很快就被他们所认为的“北方人”所超越。 其实,这归根结底还是这里没有任何的文化基础,所以才会导致他们有发展更好文化的机会,而错过,因为,机会永远只能被有准备的人所抓住。 所以,由于这些原因,我想,广东(包括香港)这种没有文化的现象,可能还会延续几百年,我真的希望在300年以后的广东,会是一个拥有灿烂的粤文化的广东,不要再是一遍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