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朝代瓷器钱币特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31 03:1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8 10:12
各朝代瓷器特点如下:
1、青瓷是中国最早出现的瓷器,因器表均施有一层薄薄的青釉而得名。商代青瓷已具备了胎质灰白、火候达1100℃以上、胎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等瓷的基本特征。
2、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达,城邑规模扩大,瓷器的烧制更加集中和专业化。此时烧制的瓷器,在胎质烧结性能和器表施釉技术等方面已不同于原始青瓷。在造型上有精致的加工。
3、秦汉两代,*、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瓷器生产也出现了新的局面。在长期制陶烧瓷的实践中,对原料的选择,坯泥的淘洗,器物的成型,施釉直至烧窑等技术,都有明显的改进和提高,形成完整的工艺体系。
4、三国时期的青瓷仍保留着前代的许多特点,它的胎质坚硬细腻,呈淡灰色,釉汁纯净,以淡青色为主,施釉均匀。器物上的装饰常见的有弦纹、水波纹、铺首、方格网纹和耳面印叶脉纹等,并在谷仓上堆塑各种人物、飞禽、走兽等,极为生动。
5、西晋的制瓷技术益加精巧,既实用又美观,青瓷的用途也扩大到人们日常生活的酒器、餐具和卫生用具等各个方面。这时南方青瓷造型趋向简朴,装饰减少,有些器物只作简单的褐色斑点。
6、隋统一全国,经济、文化有了较大发展。瓷器生产除了继承北朝的青瓷外,还成功地完成了白瓷的烧制。
7、唐代建立了更加繁荣昌盛的大帝国。瓷器的生产不仅满足国内各大都市市场上的需要,还远销到国外。当时的邢窑白瓷与越窑青瓷,分别代表了南北两大瓷窑系统。邢窑白瓷质地坚硬,制作精致,胎釉洁白如雪。
8、元代瓷器继承了宋代南北各个主要瓷窑的生产,南方的龙泉窑与景德镇窑则超过宋代,得到了较大发展。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瓷器的进步。它的青花与釉里红瓷器的烧成,是中国制瓷史上的一件大事。青花是用钴料在胎上绘画,然后上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因它的蓝色彩绘是在釉下,故又称釉下蓝。
9、明代永乐、宣德时的青花瓷器,色调浓艳,具有元代青花的许多特征。明成化时,在釉下青花的瓷器上,再加上红、绿、黄、紫等彩,这就是著名的成化斗彩。
10、清康熙时继承与发展了五彩,并创烧了珐琅彩。清雍正时期又烧制出粉彩。清乾隆时的突出成就是转心瓶的烧制,以及成功地仿烧漆、木、铜器物和各种果品等。
11、各朝代刀币特点如下:
12、先秦时代的刀币和布币,币形虽大,但币身很薄,如翻砂铸造后的伪钱,由于模具会干后收缩,所以币身必然较厚。同时,在浇铸成型时有浇进铜汁的浇口,刀币的浇口在环上,布币的浇口在首端,浇口外常有留在范外的余铜,因此浇口的铜面不平整,呈未经琢磨状态。
13、宋代是我国古代金属铸币铸造和使用非常发达的时期,每一皇帝均有几个年号,每改元一次就铸年号钱,每种年号钱又有大小、不同地区铸造的多种版别。宋钱数量巨大,质精样多,千奇争艳,琳琅满目。
14、明代早期钱币狭轮,字迹细秀,后期钱币宽轮,笔划变粗成仿宋体,钱币都称通宝,不再称重宝、元宝等,读法一律对读,不再旋读,从明中期后钱币开始用黄铜铸造。
15、清代钱币的特点是一皇帝只用一种年号钱,虽铸量大而形制较简单。除个别例外,所有年号钱均称通宝。铜质皆黄铜,发出浅*光泽,少锈蚀。多数币背有满文,为铸造局地名。皆为工整楷书,读法均对读,除个别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