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02 11: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30 03:40
1937年11月,上海、杭州相继陷落,中国守军*后撤,日军乘势直*南京,华东地区的形势越来越对中*队不利。此时,英、美等国不仅坐视不救,反而企图同日本妥协。最后,还是社会主义的苏联首先向中国伸出援助之手。
早在1934年10月,蒋介石考虑到一旦抗战全面爆发,中国将难以从海上获取外援,因而私下派清华大学教授蒋廷黻赴苏,同苏联外交副人民委员斯托莫里雅科夫密谈,希望改善中苏关系,从苏联获得军事援助。之后,蒋介石又多次派人同苏联方面接触。苏联从自身防卫的需要出发,也愿意援华抗日。
1937年4月,苏联驻华大使波戈莫洛夫通知中国**,苏联已决定向中国出售飞机和坦克,并提供5000万美元的贷款。但中国方面却没有回音。
直到七七事变后,蒋介石才感到形势严峻。1937年8月20日,蒋介石致电驻苏大使蒋廷黻:沈德燮*想已到莫(斯科),请兄介绍其与俄*洽商飞机交涉,现最急需用者为驱逐机200架与重轰炸双发动机100架。
1937年8月21日,中苏两国正式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此后,苏联开始向中国提供经济贷款和军事援助,并派遣军事专家和志愿航空队参加中国的抗日战争。
1937年10月,从苏联的阿拉木图经兰州到汉口的航线通航。10月下旬,第一批苏联志愿航空队先后到华。第一批共有空、地勤人员254名,分别组成以基达林斯基领导的轰炸机大队和库尔丘莫夫为首的战斗机大队。途经凉州时,库尔丘莫夫不幸因飞机失事殉职,普罗科菲耶夫接替指挥战斗机大队。此后,苏联志愿航空队的兵力不断扩充,最高峰时,达到战斗机、轰炸机各4个大队。
苏联志愿航空队的成员采取轮换形式,先后在华参战的有2000多人,像日加列夫、雷恰戈夫、阿尼西莫夫、波雷宁、特霍尔、赫留金、布拉戈维申斯基等著名空军将领都曾来华与日军作战。
苏联的援助,对*空军来说,真可谓雪中送炭。当时,*空军的飞机在淞沪会战中几乎拼光,急需补充。本来*空军已向欧美国家订购了363架飞机,但到1938年4月仅得到85架,其中还有13架未装好。而在这关键时刻,苏联的大批飞机却源源不断运进中国。到1938年2月止,苏联出售给中国的飞机为232架,合2254万美元。其中战斗机156架,轻轰炸机62架,重轰炸机6架,教练机8架。
得到苏联援助的*空军实力大增,到1938年2月,共有作战飞机390架。其中,驱逐机230架,轰炸机160架。
*空军装备的驱逐机大部分是苏联援助的И-15和И-16。И-15为双翼驱逐机,转弯半径小,机动灵活,但航速较慢。И-16是单翼驱逐机,航速达到每小时480公里,但机动性差。两种驱逐机都装有4挺司卡斯高射速机*,这种机*每分钟可发射1800发子弹。
空战时,通常И-15和И-16联手迎敌,一般是И-15与敌机缠斗,И-16从高空俯冲,追歼逃敌。中苏空军联袂作战,士气大振,使日本陆、海军飞机损失剧增,日本航空队*将基地后撤5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