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31 14:2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1 18:15
事情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崇祯虽然处置不当,也不是没有依据。袁崇焕虽然有功,但过失也诚然有之。
袁崇焕在公元1626年取得宁远大捷后,给了明朝廷一针强心剂。毕竟这是与后金交手以来第一次像样的战绩,还间接打死了努尔哈赤。一时间,袁崇焕名声大涨,明军士气为之一振,后金军也不敢再轻易取进。
祸出有因。但是事情坏就坏在袁崇焕的个性与不懂朝政上。第一次面见崇祯时,竟然不假思索道五年可以复辽。这让刚上位不久的崇祯大为喜悦,直接应允袁崇焕索求的全部资源: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官给官。但当别人问他五年复辽有何具体计划时,袁崇焕竟然回答只是聊慰上意,不过是宽慰下皇帝的情绪罢了。这态度也太不端正了,况且崇祯不是那种宽忍之人,他认为袁崇焕说到一定能够做到,却完全没有分析实际的实力对比。
一错再错。袁崇焕的要求全部得到后,又开始了一系列迷之操作。先是在不先汇报朝廷的前提下,私下同后金议和。这就犯了大忌讳,但崇祯为了配合五年复辽还是忍住了。然后袁崇焕又杀了驻守皮岛的毛文龙,令后金再无后顾之忧,可以长驱直入地南下。虽然毛文龙缺点很多,乃至近于军阀,但袁崇焕如此作为,实在是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无可挽回。最终,后金一路顺畅地打到北京城下,而袁崇焕却未曾出兵拦截。他的意思是等到后金深入城下时,以逸待劳,再次像宁远大捷那样,坚守不出,打阵地战。这个想法是没错的,明军确实跟后金在野战方面一直占下风,战术上是对的。可惜,京城不是宁远,崇祯可不想来第二次北京保卫战,更不想当第二个朱祁镇。加上袁崇焕一路放敌长驱直入,使得崇祯更是怀疑他与后金有*交易。后来袁崇焕入京被扣押,他的精锐部属祖大寿直接起兵跑路,搞得崇祯很被动。于是又让袁崇焕写信给祖大寿要他速来勤王,结果袁崇焕拒绝写信。这是又一次*上的幼稚行为,明摆着说皇帝养的兵姓袁不姓朱。等到后来袁崇焕想通了写信唤回祖大寿,解了京师之急后,崇祯立马杀了袁崇焕。
事件影响。崇祯杀袁崇焕后,直接导致朝廷面对后金再无可用之人,而边将心寒,各思安危。袁崇焕虽然有过失,但崇祯的过激处置,进一步使得人人自危的明末军心变得一盘散沙。所以说,两个人都有错,而这种错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内在的性格缺陷和对时局的错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