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31 10:3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1:03
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语言刺激特别敏感,并有一种强烈的学习说话的积极性。因此,他人的语言就成了幼儿学习的对象,而且多以模仿的形式出现。这种语言模仿最初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进行的,模仿的渠道甚为广阔,如与*或同伴交谈,倾听他人之间的交谈、影视广播中角色间的对话以及主持人的语言、广告语等。由此可见,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来说,一日生活之中蕴涵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在实践中需要不断提升教育意识,为幼儿创设和谐、多元的语言环境,有效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教育资源,让幼儿在最自然、最真实的日常生活中学习、运用和发展语言能力。
和谐的语言心理环境指的是一种充满安全感,温馨、愉快、可以自主活动的环境。这样的幼儿园环境,对于3~6岁的幼儿尤为重要,他们可以找到家的感觉,更好地适应幼儿园和发展语言能力。’
1、注重个体交流
幼儿的语言发展尚处于不完善阶段,且个体差异较大,尤其是小班幼儿,由于入园初可能存在适应不良等情况,还不敢在集体面前大声表达,所以这时要多给幼儿自由活动的空间,注重与幼儿一对一交流,做到与每个幼儿交谈,在不同的环节和场合交谈,从中了解每个幼儿听说能力的现状,引导幼儿产生安静听、敢于说的愿望。其中尤其要把握好以下两点:
(1)善于捕捉与幼儿个别交流的机会。幼儿关注的焦点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各种经验,所以教师应了解幼儿的兴趣,把握与幼儿个别交流的机会。区角活动时,幼儿最喜欢边玩边说话,这是教师正面接触幼儿的最好机会。教师是幼儿游戏的伙伴,和幼儿一起交谈,可以一起享受成功的快乐。只要教师对每个幼儿都抱有积极鼓励的态度,幼儿自信的话语就会脱口而出,就、能建立有效的语言交流。当然,教师和幼儿个体交流的机会和场所很多,教师要善于捕捉,随时进行。午餐后休息,可以聊聊;洗手穿衣时,可以聊聊;看节目、阅读时,也可以就节目或书本的内容简单地谈谈,还可以提些问题让幼儿思考;外出时与幼儿散步、游公园,可见事论事,话题要平常自然,如:“你早饭吃了些什么?”“今天,谁送你来的?”“你的好朋友是谁?”“星期天,爸爸妈妈带你到哪里玩?”总之,只要和幼儿在一起,就要尽量和幼儿多说话。
(2)善于把握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幼儿的语言水平不是整齐划一的,既有年龄差别,又有个性差异。教师要善于了解、掌握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以此作为教育的起点。有个叫宜宜的幼儿接受亲人关爱、呵护较多,入园初期特别抵触,常抱着毛绒小狗躲在角落里,闭口不语,甚至独自流泪。教师了解到小狗是他在家庭中的特殊语言,就常常抚慰他、顺应他,和他聊聊小狗的话题,终于,一段时间后他身心放松了,愿意来园了,开口的次数也多了,对小狗的依恋也正常了,现在无论是口语表达的积极性还是性格发展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2、注重集体对话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适应能力逐渐增强,除了和教师的个别交流外,集体活动也逐渐增多。对于小年龄的幼儿来说,其社会性发展刚起步,大多惧怕在众人面前单独表述,同时还没有建立起倾听他人回答问题的习惯及能力,而且语言正处于简单句阶段,对语言的理解是即时性和直接性的。所以教师要避免过长的表述,应采用集体对话法,鼓励人人听,人人开口。教学中多出现“简单的疑问句形式”,如“小朋友一起告诉我”等形式的语言。同时“问题要具体”,如“小兔的耳朵是长长的还是短短的?”……
可见,教师应注重创设语言心理环境,体现以幼儿为本的理念,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幼儿没有压力,没有自卑,心情舒畅,有话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