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01 12: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9 20:40
探春远嫁,是《红楼梦》中一个经典的场景,因为它体现出了“三春去后诸芳尽”的无奈和悲凉。
可能会有人认为,相比起其他姐妹走的走,死的死(迎春惨死,惜春出家等),探春至少还做了王妃,可以衣食无忧,结局应该算是好的。但是,因为朝廷打了败仗,一场求和的*联姻哪里会有身为王妃的尊严。从此远离家人,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关键是此去再回来的可能性基本没有,真正是“分别即永别”。
在这个和家人永别的场景中,连平时关系不睦的亲生母亲赵姨娘也割舍不下骨肉亲情来送别,母女俩也摈弃素日嫌隙,抱头痛哭,难舍难分。
除了姐妹们不方便出门送别,宝玉、凤姐、甚至贾母都亲自送别探春。可是,作为亲兄弟的贾环却没有来送行,也是颇为奇怪。虽然二人平日里互相看不顺眼,关系不和洽,但毕竟是亲手足,何况此去一别不可再见,姐弟一场,无论如何都该送行。在此,不妨做几个推断:
1、姐弟关系极差,老死不相往来
书中虽然没有正面描写过这对亲姐弟的关系远近,但是通过探春和宝玉,以及探春和生母赵姨娘之间的关系可以窥探出,探春和贾环的关系也不算好。
首先,探春虽然是赵姨娘所生,但自小是养在嫡母王夫人和贾母的身边,和其他嫡出的兄弟姐妹们一起长大。所以从相处的感情来看,探春和宝玉反而更加亲近一些。
当然,也有红学迷认为,探春聪慧,知道王夫人才是可以依靠的大山,所以故意疏远赵姨娘和贾环,借以向王夫人示好,以便日后出嫁可以以嫡出的身份嫁到好人家。不过这一说法书中并没有直接证据。同时,探春虽然聪慧但并未未见得势利,她虽然是庶出,但是治家有方,是个有智慧的女子,这样的女子心气自然是高的,不见得疏远亲妈是为了讨好嫡母。
其次,探春和赵姨娘、贾环有嫌隙主要是因为三观不合——探春看不起赵姨娘和贾环的人品为人。赵姨娘作为贾政的妾,地位自然是不高的,王夫人作为正妻,拥有绝对的权威。即使赵姨娘生育了一子一女,但是王夫人也生育了一女二子,这一女还进宫做了娘娘,两个儿子一个读书用功得父亲贾政的欢心,一个是含玉出生贾母的掌上明珠。嫡出庶出的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毫无可比之处。
长期的地位不对等,赵姨娘自然心生怨愤。但她资质鲁钝,心胸狭隘,见利忘义,即没有对抗的才能,也没有那个胆量,只能背后使坏。所以经人挑唆,才会给宝玉和凤姐“扎小人”。
这样的母亲能教导出什么好孩子呢?因此,贾环也是个“不成器的东西“,嫉恨宝玉,故意泼翻烛台,烫伤宝玉,形容举止也畏缩,没有半点宝玉的风流俊雅。
长期在贾母身边长大,周围的姐妹兄弟都是想宝玉、黛玉、惜春等那样珠玉一般的人物的探春,如何会喜欢这样的母亲和兄弟呢?宝玉对姐妹们都很好,对探春也从无嫡庶之分,所以探春视宝玉为自己的亲兄弟,和亲兄弟贾环却很冷漠,正如她自己所说:
“就是姊妹弟兄跟前,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什么偏的庶的,我也不知道。”
但即便如此,在探春不得不远嫁异邦的时候,她和赵姨娘都冰释前嫌,难舍难离,和贾环也终究是至亲骨肉,以后未必可以相见,过去种种,还有什么可以介怀的?
所以说,贾环不会因为和探春感情不睦而故意不送行。87 版《红楼梦》电视剧在探春离府前特意设计了赵姨娘带着贾环来和探春告别的场景,也是符合人物感情发展的。
2、家族规矩导致无法送行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87版《红楼梦》在探春远嫁这个场景中的安排特别用心地只安排了女眷,而且都是已婚女眷来送亲。除了宝玉以外,所有的已婚未婚男亲属都没有出现,贾府的姐妹们也没有来送行。
这应该并非是感情冷漠所致,而是古时大家族中的规矩所致。即使是生母赵姨娘也来送行,但是也不能放声痛哭,眼睁睁看女儿远走,禁不住地想跑上前,却被凤姐拉住,还用凌厉的眼神制止住她可能的逾矩。因此,贾环也可能是不被允许出现在送行队伍中。
至于宝玉,不仅因为宝玉平时和探春等姐妹关系就亲近,而且宝玉向来不喜循规蹈矩,所以即使他是送亲队伍中唯一的男性,大家也不会奇怪或者怪责他。
无论是原著中,还是电视改编版本中,探春远嫁都是一场极富悲*彩的重头戏。探春的*远嫁不仅代表着她本人的身不由己、随风飘零的悲剧命运,同时也代表了整个家族不可逆转的败落颓势,因此才会让人感到无奈凄凉。而临行前,若连亲人都无法一一辞别,更是对悲惨命运的无声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