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为什么是石头城?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02 23:3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13 08:53
南京为什么叫石头城 20分
石头城是六朝古都南京的一处六朝时期的著名遗迹,遗址位于现清凉山一带。南京的别称“石头城”就来自于此。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之后,企图进一步吞并楚国,他看中了位于现在南京中华门的长干里一带,召见他的谋士范蠡监理建城,定名“越城”,又叫“范蠡”城。当时的“越城”很小,城周只有1公里又80步,占地面积也只有6万平方米,称作“越台”。到了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越,又在南京清凉山(又叫石头山)筑城,称为“金陵邑”,这也是南京又称“金陵”、“石头城”的来历。到了公元前211年,孙权又在金陵邑故址构筑“石头城”,即今日南京的重要历史遗存“鬼脸城”,这是当时的军事要塞,它依山为城,因江为池,地势十分险要。
南京为什么被称为石头城?
石头城是六朝古都南京的一处六朝时期的著名遗迹,遗址位于现清凉山一带。南京的别称“石头城”就来自于这。
石头城被称为石城,广义上它是如今南京的别称,狭义上它是指南京老城城西的石头山石头城。孙权在石头山修建了石头城,用它作为保护东吴京师建业的资本;预备军事石材,石材基地多建造了烽火台,在军事上,用来立即发出报警信号。后来,晋将军王濬率水军进攻东吴,东吴造铁链横江中,晋军烧断铁链。导致石头城失守,不得人心的国王孙皓赶紧投降。
后来,长江已逐渐西迁,并在石头城的河流泥沙的沉积,变得平坦。石头城不再是这么危险。朱园建设天府石头城市为天府市的一部分。石头山如今是凉爽的山区。这是在西方的河,是一条河天然石材的影响。建造石头城,天然石材是城市的墙的一部分。
南京为什么叫石头城?
公元212年,三国东吴孙权改秣陵为建业,并在清凉山建石头城,城周“七里一百步”。它和金陵邑旧城一样,仍然依山傍水,筑土为城,南开二门,东开一门,西北因面临大江,以红赫色砾岩所形成的峭壁作为天然城墙,不设城门。东晋义熙五年(409年)改筑砖城。就是这座不起眼的土坞,当年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石头城是一个突出江岸的制高点,西临长江,江潮直逼城下,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诗云:“石头?f?f如虎踞,凌波欲向沧江去。钟山龙盘去势来,秀气横分历阳树。”把石头城的这一地理形势描绘得气势磅礴,极有情致。石头城南控秦淮河入江口,形势奇险。城内驻扎军队,东吴以水军为军事主力,石头城优越的地理位置自然就成为东吴水军的根据地,甚至堪称水军总部。这里又是当时长江沿线最大的码头之一,舟船穿梭不绝,江边停泊的中外船只多以千计,为长江南北交通之要冲,古人有“戎车盈于石城,戈船掩于江湖”之语。城内设有仓库,称石头仓,用以贮藏兵器、粮食,供生活、战备之需。城墙高处还筑有东吴境内报警烽火总台,传递敌军侵犯的警讯,并以石头城为中心,沿上、下游方向,在江岸险隘之地遍设烽火台,相互联络。孙权把石头城作为军事要塞,与曹操几番争夺淮南。西晋大将王?F从益州顺流而下灭吴时,截断了东吴的拦江铁锁,直抵石头城下,吴主孙皓只得投降。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说:“王?F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指的就是这件事。以后的南北战争,各方均视石头城为必争之地,往往以夺取石头城决定成败。东晋初年,王敦起兵造反,抢先占领了石头城,致使晋元帝忧愤而死。刘宋时,北魏大军南侵,宋文帝亲临石头城部署江防计划。梁武帝时,侯景勾结叛军,占领了石头城,之后便攻陷了首都建康。东晋、南朝、隋、唐等朝虽曾不断修筑石头城,但由于屡屡遭受战火的毁坏,加上江水西移,石头山离江渐远,山为城隐,石头城江防的重要性日益降低。唐武德八年(625年)以后,石头城便开始废弃。中唐诗人刘禹锡于宝历二年(826年)所作《石头城》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人笔下的石头城,已是一座荒芜寂寞的“空城”了。至杨吴筑金陵城,虽“西带石头城”,以其为西北屏障,但保卫金陵,已主要依靠规模宏大的金陵新城,石头城从此完全废弃。元代著名诗人萨都剌曾登临石头城,遥想当年虎踞雄姿、战火纷飞,不禁感慨万千:“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粉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明代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于洪武二年(1369年),兴建城墙,石头城便成了著名南京城垣的一部分。经过1700多年的风云沧桑,石头城遗址已难寻旧踪。今南京清凉山西麓的鬼脸城,相传为六朝石头城,实际上是明朝城垣的一部分。
南京被称为石头城的原因是什么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越,又在南京清凉山(又叫石头山)筑城,称为“金陵邑”。到了公元前211年,孙权又在金陵邑故址构筑“石头城”,即今日南京的重要历史遗存“鬼脸城“。
我们称南京为石头城,是因为什么?
公元前306年,楚威王灭越,尽取吴故地,筑城于石头山,置金陵邑,遗址在今石头城
南京为什么叫石头城? 因为南京盛产雨花石吗如题 谢谢了
不是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之后,企图进一步吞并楚国,他看中了位于现在南京中华门的长干里一带,召见他的谋士范蠡监理建城,定名“越城”,又叫“范蠡”城。当时的“越城”很小,城周只有1公里又80步,占地面积也只有6万平方米,称作“越台”。到了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越,又在南京清凉山(又叫石头山)筑城,称为“金陵邑”,这也是南京又称“金陵”、“石头城”的来历。到了公元前211年,孙权又在金陵邑故址构筑“石头城”,即今日南京的重要历史遗存“鬼脸城”,这是当时的军事要塞,它依山为城,因江为池,地势十分险要。 石头城 在南京的清凉山西麓,自虎踞关龙蟠里石头城门到草场门,可以看到城墙逶迤雄峙,石崖耸立,这就是依山而筑的石头城。同治《上江两县志.山考》载:"自江北以来,山皆无石,至此山始有石,故名。《建康志》也说:“山上有城,又名曰石城山。”这里所说的“城”,也就是石头城。 关于石头城的由来,要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据史书记载,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楚国(都城郢,即今湖北江陵)灭了越国(都城吴,即今苏州),楚威王设置金陵邑,并在今清凉山上筑城。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国灭亡,秦改金陵邑为秣陵县。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夕,出使东吴,与孙权共商破曹大计。据说,诸葛亮途经秣陵县时,特地骑马到石头山观察山川形势。 他看到以钟山为首的群山,像苍龙一般蜿蜒蟠伏于东南,而以石头山为终点的西部诸山,又像猛虎似地雄踞在大江之滨,于是发出了“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的赞叹,并向孙权建议迁都秣陵。 孙权在赤壁之战后,迁移到秣陵(今南京),并改称秣陵为建业。第二年就在清凉山原有城基上修建了著名的石头城。当时长江就从清凉山下流过,因而石头城的军事地位十分突出,孙吴也一直将此处作为最主要的水军基地。此后数百年间,这里成为战守的军事重镇,南北战争,往往以夺取石头城决定胜负。 石头城以清凉山西坡天然峭壁为城基,环山筑造,周长“七里一百步”,相当于现在的六里左右。北缘大江,南抵秦淮河口,南开二门,东开一门,南门之西为西门,城依山傍水,夹淮带江,险固现时势威。城内设置有石头库、石头仓,用以储军粮和兵械。在城墙的高处筑有报警的烽火台,可以随时发出预报敌军侵犯的信号。至南朝时,石头城作为保卫都城的军事要塞的地位依旧未变。 古代长江绕清凉山麓东去,巨浪时时拍击山壁,将山崖冲刷成峭壁。唐代以后江水日渐西移,自唐武德八年(625年)后,石头城便开始废弃,故中唐诗人刘禹锡作《石头城》一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人笔下的石头城,已是一座荒芜寂寞的"空城"了。五代时期(924年)。石头城上兴建了第一座寺庙--兴教寺,以后这里就成为寺庙、书院集中的风景名胜区。直到今天,它仍以“石城虎踞”的雄姿享誉中外。 如今,我们漫步在石头城下,不仅赭红色卵石墙基清晰可见,而且还能看到历代在巖墙上增砌的城砖。 据地质学研究,这里的岩层是距今大约1亿年到7000万年前的晚白垩纪的浦口组地层。 在清凉门到草场门之间的城墙下面,有一块突出的椭圆形石壁,长约6米,宽3米,因为长年风化,砾 石剥落,坑坑洼洼,斑斑点点,中间还杂有紫黑相间的巖块,怪石嶙峋,远看隐约可见耳目口鼻,酷似一副狰狞的鬼脸,被称为“鬼脸城”。南京民间中有关鬼脸城的传说很多。相传这块岩石原来犹如刀削一般,光滑如境。如今在鬼脸城西侧确有一处清亮的池塘,从水面的一侧可以看到鬼脸城的倒影,老南京人俗称之为“鬼脸照......
南京石头城是不是孙权造的呢?
古人评述南京形胜,多用“钟阜龙盘,石城虎踞”和“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等美誉。而孙吴所建的石头城,对保卫六朝都城建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南京先后出现过四个石头城,究竟哪座是孙权建的石头城呢?本文试加探讨。
一、孙吴建石头城是六朝都城的军事重镇
南京作为封建割据时期的一国之都,始于东吴。江南城邑多矣,为何多择金陵为都呢?盖金陵地处繁荣富庶之长江下游,物产丰富,人文荟萃,具有良好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又有虎踞龙蟠的壮丽气势,南宋的《景定建康志》概括道:“石头在其西,三山在其西南,两山可望而挹大江之水横其前。秦淮自东而来,出两山之端而注于江,此盖建邺之门户也”。这段话将石头城放在首要位置,司见它在军事上的重要性。
六朝时间,南北分治。北方大乱,战祸不断,江南则据长江天堑的阻挡,北方战祸难以波及,显得较为平静,六朝政权方得以偏安于江南一隅。石头城控江扼淮,是六朝都城建康最重要的江防要塞和仓库所在地。它的得失,直接影响到建康的安危,故石头城成了古代南京的代名词,简称“石城”。《景定建康志》卷十七载:“晋伐吴,王浚以舟师沿江而下,自三山抵石城。刘梦得有‘王浚楼船下益州,一片降幡出石头’之句。晋室中兴,常为险要必争之地。谢尚赐轺车鼓吹戍石头。王氏举兵,明帝以温峤守石头。……苏峻据石头,王师既集,峻攻大业垒,陶侃将救之,殷羡曰:‘若救大业,步兵不如峻,但当急攻石头城,峻必救之,大业自解’。侃从之。峻果弃大业而救石头。孙恩至京口,元显守石头。安帝时,宋高祖北讨徐道覆,卢循乘虚而出。帝即班师,四月至都,帝曰:‘贼众我寡,分其兵则测人虚实,若聚众石头,则众力不分’。遂移镇石头”。
“宋元嘉二十七年,魏人至瓜步,丹阳尹徐湛元守石头仓城。沈攸之事起,齐高帝入朝堂,遣戴僧静将心腹至石头经略。……大明中,以其地为离宫,景和元年修为长乐宫,以司徒袁粲出镇于此。梁侯景反,陈武帝与诸军进,景登石头城望官军之盛,不悦,乃以舣贮石沉塞淮口,缘淮作城,自石头迄青溪十余里,楼雉相接。帝于石头城西横垄筑栅,直出东北,悉力乘之,景遂大溃。王僧辩讨侯景,督军沿江而下,进军于石买之斗城。安陆王大春以宁远将军领戍军事于石城。徐嗣徽招北齐兵至阙下,柳达摩等保石头。陈霸先于石头南北岸绝其汲路,又掩塞东门城中诸井,达摩请和,许之。霸先陈兵石头南门,送齐人北归,及至皆杀之。以后江边有警,必先据石头以为捍御……”。
由此可知,石头城是紧临长江边,并控制秦淮入江口的军事要镇,为兵家必争之地。
二、南京先后有四个石头城
清凉山的石头城,并非孙权所建。六朝以来,南京先后建有四座石头城。清凉山的石头城,是最后建的一座。
第一座石头城,建于公元212年,是孙权在楚金陵邑的基础上改造的。《建康志》引《舆地志》:石头山“循七里一百步,缘大江南抵秦淮口,去台城九里,自六朝以来,皆守石头以为固,以王公大夫领戍军以为镇,其形势盖必争之地云”。《建康志》又引《江乘地志》云:“山上有城,因以为名。《宫苑记》云:‘楚威王灭越,置金陵邑,即石头城’。《丹阳记》云:‘石头城吴时悉为土坞,晋义熙初始加砖累甓,因山为城,因江为池,地形险固,尤有奇势”。石头城开有三门。北面依山,西面临江,都不设门,南面较为开阔,开有两门,东面亦开有一门。此城虽系土坞,但因依山为城,因江为池,形势十分险固。公元230年,西晋龙骧将军王浚率领楼船灭吴时,孙皓就是出这个石头城投降的,故唐刘禹锡有“一片降幡出石头”语。上节所提到的有关围绕石头城的军事行动,也均指此石头城。根据《晋书·五行》:晋永和七年七月,“涛水入......
中国哪个城市称为石头城
南京。石头城故址在清凉山。石头城简称石城,南京别名石城即源于此。“石城霁雪”是清代“金陵四十恭景”之一,为文人骚客们所赞赏。“石城”或“石头城”作为南京的别名之一,它与使用最早和最广泛的“金陵”一名同样广为人知。石头城的得名与由来,与“金陵”有很深的渊源。
为什么称南京为石头城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之后,企图进一步吞并楚国,他看中了位于现在南京中华门的长干里一带,召见他的谋士范蠡监理建城,定名“越城”,又叫“范蠡”城。当时的“越城”很小,城周只有1公里又80步,占地面积也只有6万平方米,称作“越台”。到了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越,又在南京清凉山(又叫石头山)筑城,称为“金陵邑”,这也是南京又称“金陵”、“石头城”的来历。到了公元前211年,孙权又在金陵邑故址构筑“石头城”,即今日南京的重要历史遗存“鬼脸城”,这是当时的军事要塞,它依山为城,因江为池,地势十分险要。
石头城
在南京的清凉山西麓,自虎踞关龙蟠里石头城门到草场门,可以看到城墙逶迤雄峙,石崖耸立,这就是依山而筑的石头城。同治《上江两县志.山考》载:"自江北以来,山皆无石,至此山始有石,故名。《建康志》也说:“山上有城,又名曰石城山。”这里所说的“城”,也就是石头城。
关于石头城的由来,要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据史书记载,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楚国(都城郢,即今湖北江陵)灭了越国(都城吴,即今苏州),楚威王设置金陵邑,并在今清凉山上筑城。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国灭亡,秦改金陵邑为秣陵县。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夕,出使东吴,与孙权共商破曹大计。据说,诸葛亮途经秣陵县时,特地骑马到石头山观察山川形势。 他看到以钟山为首的群山,像苍龙一般蜿蜒蟠伏于东南,而以石头山为终点的西部诸山,又像猛虎似地雄踞在大江之滨,于是发出了“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的赞叹,并向孙权建议迁都秣陵。 孙权在赤壁之战后,迁移到秣陵(今南京),并改称秣陵为建业。第二年就在清凉山原有城基上修建了著名的石头城。当时长江就从清凉山下流过,因而石头城的军事地位十分突出,孙吴也一直将此处作为最主要的水军基地。此后数百年间,这里成为战守的军事重镇,南北战争,往往以夺取石头城决定胜负。
石头城以清凉山西坡天然峭壁为城基,环山筑造,周长“七里一百步”,相当于现在的六里左右。北缘大江,南抵秦淮河口,南开二门,东开一门,南门之西为西门,城依山傍水,夹淮带江,险固现时势威。城内设置有石头库、石头仓,用以储军粮和兵械。在城墙的高处筑有报警的烽火台,可以随时发出预报敌军侵犯的信号。至南朝时,石头城作为保卫都城的军事要塞的地位依旧未变。
古代长江绕清凉山麓东去,巨浪时时拍击山壁,将山崖冲刷成峭壁。唐代以后江水日渐西移,自唐武德八年(625年)后,石头城便开始废弃,故中唐诗人刘禹锡作《石头城》一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人笔下的石头城,已是一座荒芜寂寞的"空城"了。五代时期(924年)。石头城上兴建了第一座寺庙--兴教寺,以后这里就成为寺庙、书院集中的风景名胜区。直到今天,它仍以“石城虎踞”的雄姿享誉中外。
如今,我们漫步在石头城下,不仅赭红色卵石墙基清晰可见,而且还能看到历代在巖墙上增砌的城砖。
据地质学研究,这里的岩层是距今大约1亿年到7000万年前的晚白垩纪的浦口组地层。
在清凉门到草场门之间的城墙下面,有一块突出的椭圆形石壁,长约6米,宽3米,因为长年风化,砾
石剥落,坑坑洼洼,斑斑点点,中间还杂有紫黑相间的巖块,怪石嶙峋,远看隐约可见耳目口鼻,酷似一副狰狞的鬼脸,被称为“鬼脸城”。南京民间中有关鬼脸城的传说很多。相传这块岩石原来犹如刀削一般,光滑如境。如今在鬼脸城西侧确有一处清亮的池塘,从水面的一侧可以看到鬼脸城的倒影,老南京人俗称......
南京为什么别名叫石头城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之后,企图进一步吞并楚国,他看中了位于现在南京中华门的长干里一带,召见他的谋士范蠡监理建城,定名“越城”,又叫“范蠡”城。当时的“越城”很小,城周只有1公里又80步,占地面积也只有6万平方米,称作“越台”。到了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越,又在南京清凉山(又叫石头山)筑城,称为“金陵邑”,这也是南京又称“金陵”、“石头城”的来历。到了公元前211年,孙权又在金陵邑故址构筑“石头城”,即今日南京的重要历史遗存“鬼脸城”,这是当时的军事要塞,它依山为城,因江为池,地势十分险要。
石头城
在南京的清凉山西麓,自虎踞关龙蟠里石头城门到草场门,可以看到城墙逶迤雄峙,石崖耸立,这就是依山而筑的石头城。同治《上江两县志.山考》载:"自江北以来,山皆无石,至此山始有石,故名。《建康志》也说:“山上有城,又名曰石城山。”这里所说的“城”,也就是石头城。
关于石头城的由来,要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据史书记载,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楚国(都城郢,即今湖北江陵)灭了越国(都城吴,即今苏州),楚威王设置金陵邑,并在今清凉山上筑城。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国灭亡,秦改金陵邑为秣陵县。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夕,出使东吴,与孙权共商破曹大计。据说,诸葛亮途经秣陵县时,特地骑马到石头山观察山川形势。 他看到以钟山为首的群山,像苍龙一般蜿蜒蟠伏于东南,而以石头山为终点的西部诸山,又像猛虎似地雄踞在大江之滨,于是发出了“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的赞叹,并向孙权建议迁都秣陵。 孙权在赤壁之战后,迁移到秣陵(今南京),并改称秣陵为建业。第二年就在清凉山原有城基上修建了著名的石头城。当时长江就从清凉山下流过,因而石头城的军事地位十分突出,孙吴也一直将此处作为最主要的水军基地。此后数百年间,这里成为战守的军事重镇,南北战争,往往以夺取石头城决定胜负。
石头城以清凉山西坡天然峭壁为城基,环山筑造,周长“七里一百步”,相当于现在的六里左右。北缘大江,南抵秦淮河口,南开二门,东开一门,南门之西为西门,城依山傍水,夹淮带江,险固现时势威。城内设置有石头库、石头仓,用以储军粮和兵械。在城墙的高处筑有报警的烽火台,可以随时发出预报敌军侵犯的信号。至南朝时,石头城作为保卫都城的军事要塞的地位依旧未变。
古代长江绕清凉山麓东去,巨浪时时拍击山壁,将山崖冲刷成峭壁。唐代以后江水日渐西移,自唐武德八年(625年)后,石头城便开始废弃,故中唐诗人刘禹锡作《石头城》一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人笔下的石头城,已是一座荒芜寂寞的"空城"了。五代时期(924年)。石头城上兴建了第一座寺庙--兴教寺,以后这里就成为寺庙、书院集中的风景名胜区。直到今天,它仍以“石城虎踞”的雄姿享誉中外。
如今,我们漫步在石头城下,不仅赭红色卵石墙基清晰可见,而且还能看到历代在巖墙上增砌的城砖。
据地质学研究,这里的岩层是距今大约1亿年到7000万年前的晚白垩纪的浦口组地层。
在清凉门到草场门之间的城墙下面,有一块突出的椭圆形石壁,长约6米,宽3米,因为长年风化,砾
石剥落,坑坑洼洼,斑斑点点,中间还杂有紫黑相间的巖块,怪石嶙峋,远看隐约可见耳目口鼻,酷似一副狰狞的鬼脸,被称为“鬼脸城”。南京民间中有关鬼脸城的传说很多。相传这块岩石原来犹如刀削一般,光滑如境。如今在鬼脸城西侧确有一处清亮的池塘,从水面的一侧可以看到鬼脸城的倒影,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