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半墉居士是什么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7 07:4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9:19
居士,既指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道信佛的人的泛称;亦指古代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隐士;同时,这名词还是文人雅士的自称,如李白自称青莲居士[1],苏轼自称东坡居士,阿袁(即陈忠远)自称药愚居士[2],等等。
最早出现于《礼记·玉藻》:“居士锦带。” 郑玄 注:“居士,道艺处士也。”道教人也有“居士”的称谓,佛教传入后,被用翻译入佛经,形容在家修佛的人。
佛教中之居士是梵语gr!ha-pati,巴利语gaha-pati的中文意译,在印度常与古来所称之长者混同,后佛教西汉时期传入我国,在家修佛者亦称为居士。如印度之维摩、贤护等常修佛道之在家菩萨,及我国梁代傅大士、北魏刘谦之、唐代李通玄等能通佛道之在家者。在道教中,居士又可用来泛指在家修道之男子为居士,亦有称女在家修道之女子为居士者。
梵语gr!ha-pati,巴利语gaha-pati。音译迦罗越、伽罗越。意译长者、家主、家长。指印度四姓中吠舍种(梵vais/ya )之人物,或在家有道之士。经、律典籍中,常称吠舍种之人物为居士,如《中阿含经》卷一水喻经、《长阿含经》卷二十二世本缘品、《大品般若经》卷一、《放光般若经》卷一等所载。而《大智度论》卷九*,则称居家有道之士为居士。
在我国,居士一词原出于礼记玉藻篇,于韩非子一书中,亦谓有任矞、华仕等居士,皆指颇有道艺而不求仕宦之处士。其后,我国与日本多不依经律所说之本意,而泛称有道之处士为“居士”。